透水混凝土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6期   作者:周位贺
[导读] 随着海绵城市理念提出与落实,城市发展迈入转型建设阶段
        周位贺
        身份证号码:41062119710822****
        摘要:随着海绵城市理念提出与落实,城市发展迈入转型建设阶段。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建设具备海绵的特征,可实现在面对环境、气候变化时充分发挥出弹性特点,即在城市面临积水问题时,通过对雨水吸收、存储以及过滤,并在城市干旱少雨期间释放,提升对雨水等资源的利用率。为实现城市具备海绵特征,透水混凝土的应用至关重要,在提升地表透水性、透气性的同时,为城市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打下良好基础。也正因此,对透水混凝土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对推动海绵城市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透水混凝土;海绵城市;建设;应用
        引言
        海绵城市是指它能够像海绵一样,在自然环境发生变化和雨水带来的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吐纳功能”,能够有效控制地面雨水径流,实现水资源的有效积存、渗透和净化,使城市进入绿色健康生态发展。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地面铺装材料———“透水混凝土”的生产与应用,对我国构建“海绵城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透水混凝土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透水混凝土是一种多孔结构的混凝土,它的内部存在着许多空隙,这就意味着透水混凝土比一般的混凝土透气透水性强,但是强度普遍较弱。透水混凝土之所以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如此大的作用,是因为具有以下几点非常出色的优势特征:原地透水功能强大。顾名思义,透水混凝土具有非常强大的透水功能,它能使路面或是其它建筑部分的积水透过混凝土很快的流入地下,在减少城市积水的同时快速实现地下水的补给,预防因缺水而导致的地面沉降,降低城市地下泄洪系统管道的排水压力,防止城市的内涝。透水混凝土可以选择制作颜色。透水混凝土可以通过使用无机颜料,配比出所需色彩的透水混凝凝土,彩色透水混凝土在城市的美观建设中更加使用。透水混凝土不易发生漫反射。传统的混凝土路面很容易出现漫反射的情况,严重时反光会使行人或司机产生眩晕,这会给交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而透水混凝土本身内部具有很多的开放式空隙,结构也与一般混凝土不同,是蜂窝状结构,因此透水混凝土不易发生漫反射,降低了交通风险。
        2透水混凝土性能的特点
        透水混凝土也被称作为多孔混凝土,是一种由粗集料与水泥基胶结料搅拌而成的连续孔隙结构的混凝土,其组成成分中不含有细集料,不仅有着较好的透气性与透水性,并且质量也较一般混凝土要轻。具体来讲,透水混凝土性能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高透水性:透水混凝土孔隙率高达20%~25%,内部连续孔隙率达到15%~18%,透水速度可达31~52L/(m·h-1),有着极好的透水性能;高承载力:强度可达C20-C25标准;良好装饰效果:有多种色彩搭配,满足不同环境与装饰风格需求;易维护:凭借高透水性,只需用高压水枪或是空气压缩机便能够清除缝隙堵塞物;高散热性:透水混凝土的密度较低,因此其热存储能力便会下降,散热性能更好;抗冻融性:大孔隙结构使其具备较普通混凝土更优良的抗冻融能力。同传统的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比较,采用透水混凝土材料铺设的城市路面,能够获得更快的雨水渗透速度,有效改善了路面积水问题,对城市空间的温湿度及热循环进行了优化改善,进而城市热岛效应。此外,透水混凝土的大孔隙率能够吸收路面行车噪音与城市污染粉尘,改善了扬尘污染问题。
        3透水混凝土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要点
        3.1准确设置原材料配比
        对于海绵城市中透水混凝土材料进行有效应用必然需要首先把握好透水混凝土各类原材料的配比控制,如此才能够提升透水混凝土材料自身的应用性能,避免因为材料方面的限制影响到透水混凝土的施工应用效果。

一般而言,为了更好确保水泥和粗骨料的配比较为适宜,必然需要首先了解透水混凝土的后续应用需求,尤其是应该把握好透水率方面的要求,如此也就能够有目的地选择粗骨料的粒径,避免能够对于具体应用量进行严格限定。在水泥和粗骨料的配置中,还需要考虑到透水混凝土的和易性以及水化热等方面的要求,进而合理设定水泥材料的添加量,避免因为水泥应用过量或者不足影响到后续应用性能。为了更好优化透水混凝土的应用价值,还可以在透水混凝土材料配置过程中加入一些纤维增强剂等辅助材料,确保其可以适应于未来透水路面的铺装要求。
        3.2振捣
        海绵城市中透水混凝土的应用要想表现出更强的应用价值,往往还需要重点把握好振捣环节,能够确保透水混凝土形成的路面结构更为稳定均匀,具备理想透水性能。结合这种振捣工作的落实,应该首先借助于刮杠针对透水混凝土路面进行有效刮平处理,在刮平后针对振捣机械进行规范运用,避免透水混凝土材料出现明显的缺料或者是不均匀现象。在振捣操作处理中,往往还需要重点关注于模板结构,避免振捣设备和模板存在较为明显的相互干扰问题,应该更好提升振捣的充分性,最终确保透水混凝土结构能够和模板等高。
        3.3模板支设
        模板支设效果关乎到透水混凝土的施工效果,所以需强化开展模板支设作业。首先,模板材料选用具备刚度大、变形率低的材料,如木模板、钢模板等,控制模板的高度与透水混凝土铺设高度相持平。其次,针对模板的安装与固定,则需通过“人工+机械”的方式保障其固定效果。确保其立模位置与设计要求相契合,并且在安装期间对模板与透水混凝土接触的表层进行隔离漆的涂刷。
        3.4铺筑成型
        在铺筑混凝土前,必须进行模板情况的检查,确保模板稳定性、高度达到标准要求后开展摊铺作业。摊铺作业开展需结合实际工程情况选择不同摊铺方式,按照规定摊铺厚度、松软程度开展作业,确保其摊铺效果达到标准要求。摊铺完毕后,开展压实作业。合理选择压实机、平板振动器、滚压设备开展压实作业。需注意,在机械压实完毕,需通过人工找平的形式对透水混凝土路面进行平整,进而保障摊铺作业效果。最后开展收面工作,利用人工+机械的方式对透水混凝土路面进行抹平。等到整平作业完成后,施工人员需全面检查混凝土表面的初凝情况,结合实际均匀喷洒适量的缓凝剂。
        3.5布料
        在海绵城市中应用透水混凝土材料往往还需要关注其布料方面的基本要求,能够确保布料更为适宜规范,能够表现出较强的透水路面应用效益。结合布料方面的具体工作落实,应该首先做好基层结构清理工作,针对基层结构中存在的明显杂物以及积水等问题进行重点处理,避免因为基层原有问题影响到后续透水混凝土应用性能。在具体布料处理中,需要重点关注于布料的基本参数指标,严格限定其高度和宽度,避免因为透水混凝土材料的布设结构尺寸不当影响到最终整体结构的应用性能。在人工布料处理中,操作的规范性也是比较核心的基本要求,应该避免在布料中出现抛掷等行为,能够利用铁锹进行反扣施工处理,保障透水混凝土的布设比较合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中合理应用透水混凝土,可实现城市海绵特征与作用的最大化发挥,达到环境友好型城市构建的目的。对此,需加大透水混凝土应用力度,结合对上述透水混凝土技术的应用,提升城市排水、储水能力,减少积水、热岛效应现象的产生,为海绵城市的长久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熊俊,谢佳耀,胡晓军.透水混凝土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环球市场,2016,(16):263.
        [2]吴金花,韩超.透水混凝土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和应注意的问题[J].建材发展导向,2017(15):42.
        [3]朱永祥,梁冠军.浅谈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透水混凝土道路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12):229–2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