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功勋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千祥镇三联小学 322124)
【摘要】课程的实施和落实是以课程资源为前提的,因此课程资源对课程实施环节来讲是尤为重要的,只有对课程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才能保证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如此。综合实践课程对小学生来讲,是一种行为和思想的培养和提升课程,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健康向上的人格;对于教师来讲,是不断促进自身能力提升,完善综合素质的方式。有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在需要。基于此,本文便围绕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价值这一主题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价值
时代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条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一条件下,教育改革的脚步越来越快,同时改革也越来越深入。当前教育背景下,小学的科目设置不再仅局限于语文、数学和英语,更多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科目也成为了教学的重点,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其中一种,该科目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所以不论是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对这一课程给予重视。为了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目的得以实现,并发挥出课程的作用和价值,需要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从而促进该科目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
(一)综合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综合性,这一特点的具备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因为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需要面对的是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小学生的生活中包含的元素比较简单,最主要的元素就是个人、社会和自然,这些元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以相互交融的形态出现在学生的生活中。小学生的个人个性和特点发展,不是单纯的接受学习知识产生的,而是从所学知识的在实践中运用结果获得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保证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健康、完整的发展,必须要将人生活世界的综合性与个体整体性作为基础。总而言之,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刻了解不同方面和角度的生活世界,因此在课程开展的时候需要结合校内、校外资源,文本、非文本资源,以及人力和物力资源。
(二)针对性原则
与小学必学的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是不同的,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该课程的地域性比较强,管理者由大到小分别为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设置的内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也是不同的,在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基本特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体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针对性原则。
(三)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一个比较基础的原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对财力和人力进行集中管理和应用,对所拥有的资源做到合理配置。只有遵循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经济性原则,才能让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出无限的价值,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不仅如此,教师的个人能力和素质也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
(一)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
教师对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反映和基本落实的效果,体现在其对课程系统的基本认知上,也就是课程意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助于教师课程意识的觉醒和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教师课程观念的实践意识逐渐确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将学生对于学校、社区以及家庭之间存在的壁垒进行打破,教师的授课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教室,而是将课堂外的,社会和生活中的众多内容运用到教学中,在各种不同的课程资源中,找到最适合的资源,去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其次,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有了正确的认知。教师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第一点要考虑的就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这些资料中包含着学生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等,这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开始,在充分掌握每个学生特点以后,要给学生最大的自由,使其按照自己的心意去选择和参加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为疑难问题的解惑者;最后,教师课程的生成意识得到增强。一般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行,有着很多不确定性,并不会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执行,在这种限制性比较弱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针对活动主题探索更多相关内容和资源,将这些探索的内容与课程教学相结合。
(二)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表现形式为对小学生展开科学训练,但是最终的目的并不止于此,而是通过理论和时间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将关注点转移到课程中来,让学生发挥出自己身体感官的作用,感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魅力,并从其中汲取更多丰富的知识,让自己的精神文化更加充实,进而形成正确的三观。由此可见,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会让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人格的健全。
(三)有利于连接学校、家庭和社会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建立良性的联系。首先,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学校在开发课程资源的时候,势必会从社会中寻找。比如建立校外学农极地;与社会组织和机构合作举办主题活动;邀请社会学者和专家来校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指导学生的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社区中,参与社区活动等。类似活动还有很多,在这些活动中,学校会与社会建立联系,在社会中获得培养教育学生的灵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调价;其次,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更加密切。在学生的培养问题上,学校和家庭应该建立相一致的目标,达成一致意见,比如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营造,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安全以及开支等问题。
三、结语
我们应该知道,课程设计和落实,必须依靠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一切课程得以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是所有课程设计活动和实施活动的必要条件,同时也作为课程设计和实施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课程资源对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面临的棘手问题得以妥善解决。我们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最终目的,是寻求能为该课程教学带来帮助的实际资源,将这些资源融合到课程教学当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1]田甜.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0(03):114-118.
[2]郑晓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39(02):49-52.
[3]李笑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