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7期   作者:贺子维
[导读] 幼小衔接工作事关幼儿认知发展与成长实现,对于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小学教育起步阶段的诸多不适应、不习惯有着重要影响
        贺子维
        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实验幼儿园   550200
        摘要:幼小衔接工作事关幼儿认知发展与成长实现,对于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小学教育起步阶段的诸多不适应、不习惯有着重要影响。但是,由于幼儿园大班距离小学一年级仅有几个月的转折期,这使得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开展显得尤为关键、重要。因此,加强对于幼小衔接工作开展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的研究,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暴露的弊病,让幼儿在作息安排、教育内容、学习方式、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等方面获得平稳过渡,顺利迁移,则成为每一个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对此,教师在帮助幼儿突破幼小衔接阶段诸多困境、问题、阻碍时,应该加强研究与分析,开展实践与探索,并通过对教育措施的优化、教育方式的变革、教育路径的拓展,为帮助幼儿灵活完成幼小“困难期”过渡而给予保证,奠基铺路。
        关键词:浅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稚嫩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对幼儿阶段的孩子而言,自幼儿园进入小学的过程,既是对其身心适应能力的挑战,也是对其自我调控意识的考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幼儿在临近进入小学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我意识、适应能力,让幼儿在发展夙愿、认知导向、学习习惯上向着小学要求标准发展,是目前每一个幼儿教育者开展幼儿教育中应该重点关注的主要话题之一,也是每一位家长在孩子教育指导上应该协助幼儿园共同研讨的主要问题之一。鉴于此,幼儿园在落实幼小衔接指导时,应该结合小学入学阶段乃至小学低年级的教育导向,加强对幼儿教育措施的变革,路径的拓展,策略的优化,以促使幼儿在养成良好习惯,学会快速适应,懂得循序成长中获得更好发展,让幼小衔接工作的高效开展成为助力每一个幼儿释放自我、成就自我的垫脚石,为孩子们开启全新小学生活提供坚实后盾。
        一、以幼儿生活意识指导为辅助,在良好习惯养成上寻求突破
        由于小学教育于幼儿教育在要求、定位、导向、标准上有着较大差异,使得幼小衔接工作的科学开展有着很强的现实性,必要性。因此,幼儿教师应该提前创设条件和机会,组织开展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活动,让幼儿在逐步适应中养成良好习惯,为帮助其更好融入小学生活而提供帮助。一是加强意识习惯的培养。在大班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延长活动时间,并按照接近小学一年级的教育标准对幼儿提出较高要求,让孩子在专注听讲、学会倾听、规范作息等方面养成良好习惯和行为意识。二是开展个性能力的塑造。为了让幼儿能够尽快摆脱怯懦、自卑、羞涩等不良心理状态的束缚,敢于大胆表现自己,展示自己。教师可以多组织开展一些针对性强化指导活动,鼓励每一个孩子将自己的特长、优势等充分展示,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增强其成长自信。让每一个孩子在思想与情感上减少对于小学教育的抵触,进而带着无限向往、积极态度、迫切夙愿为投身小学教育,开启成长发展做好准备。
        二、以教师教育能力提升为保证,在教育导向指引上实现飞跃
        作为承担幼小衔接工作主要责任的教育者,必须对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引起重视。

同时,在教育导向上紧跟时代步伐,多研究、多探索、多实践,广泛学习有关幼小衔接的知识,切实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以确保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工作开展更具实效性、针对性、科学性,更好服务于孩子们发展。一方面,不断学习经验,促进自身能力提升。为了提升幼小衔接指导能力,幼儿教师应该以幼儿实际为基础,多学习、了解、采纳与自己所在幼儿园实际相对应的宝贵经验,在深入内化的基础上,尝试将这些优秀举措落实至幼儿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同时,还可以邀请有关专家、研究者进入幼儿园,开展针对性辅导和讲座等,以确保自身教育活动的开展更具实效性。另一方面,做好研究剖析,实现家园有机协作。为了确保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教师可以不断拓宽学习路径,在必要的情况下,多邀请家长进入幼儿园,采用座谈会、咨询会等方式沟通其在幼小衔接层面的看法和建议,为幼小衔接工作提供指导。另外,对于家长的意见或者建议,教师应该加强调研,在确保其可行性得到认可的情况下辅助尝试或者落实,为确保幼小衔接效能得以充分凸显而提供助力。
        三、以幼小教育特性研究为抓手,在适应能力培养上获得提升
        由于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对于幼小衔接的认识也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有效消除幼儿进入小学之后的诸多不适应,幼儿教师应该提前在适应能力训练上加强指导和培养,以确保幼儿在自由而快乐的适应性教育中慢慢适应小学生活,完成成长过渡。一是在社会适应能力上加强培养。教师在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教育中,应该以认知规律为导向,结合幼儿身心特点,开展针对性教育。首先要学会放手,多给予孩子们历练和接触的机会。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多组织开展一些具有挑战性、实践性、探索性的成长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尝试、适应中增强对不同环境的适应,促使其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其次要敢于创新,多给予孩子们积极且多样的引导。在必要的情况下,组织幼儿进入小学,感知其教育特点,和小学低学段(主要以一年级学生为主)开展交流,进行互动,用自己的视觉了解小学学生的学习现状,生活特性,为进入小学、适应小学而奠定心理基础,消除其在心理和情绪上的迷茫和恐慌。二是在衔接教育方式上不断优化。目前,很多幼儿园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基本都以说教、灌输、督促为主,教育者为了确保教育和管理的统一性,几乎很少关注幼儿需要和认知规律,让幼儿处于被动接受的层面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然而,这种教育方式大大削弱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使得幼儿只能在教师限定的教学模式下成长、发展。对此,教师首先应该变革自身教育观念,在教育中转换师幼角色,给予幼儿更多体验、实践的机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尝试。以切实激活幼儿的发展夙愿与认知潜能,为促使每一个孩子适应能力增强,行为习惯培养而提供有效保证,多元助力。
        四、结论
        总之,有关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效能、落实质量研究,已经成为新时代幼儿园大班教育中必须关注的核心议题。而且,处理好幼小衔接问题,事关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更好发展。对此,幼儿教师、家长都应该引起重视,并加强协作与配合,针对不同幼儿特性,结合幼小衔接教育需要,精准施策,科学引导,让每一个孩子在幼儿园阶段早适应、早接触,并在习惯、意识、思想、情感上获得顺利、平稳过渡,使幼小衔接工作的高效开展更好服务于每一个幼儿成长发展,服务于幼儿园教育效能提升。
参考文献:
        [1]关登红.幼儿园如何做好有效衔接工作刍议[J].名师在线,2019(28):94-95.
        [2]马菊荣.浅谈幼儿园应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150-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