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价值评估方法比较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李辰诚
[导读] 摘要:中国向来以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著称,拥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不过众多的人口却给我国的土地资源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邯郸市国土资源评估中心  河北邯郸  056000
        摘要:中国向来以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著称,拥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不过众多的人口却给我国的土地资源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而且由于近些年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用于各种用途的建筑被建设了起来,让我们国家的土地资源显得更加的紧缺。土地价值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关注的要点,土地价值评估在我国的社会经济活动中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土地价值评估的基本理论入手,分析比较了土地价值评估的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关键词:土地价值;评估方法;比较研究
        1、前言
        土地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切生产所必须的物质条件,也是一种稀缺和难以替代的资源。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土地资产和资金在国家、集体、单位和个人之间不断转换,在买卖和转换土地资产时必然面临一个突出而重要的问题——土地估价。土地估价不仅能调控土地市场供需和反映经济发展状况,而且是调整土地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保障。但是,由于我国土地市场,特别是小城镇土地市场尚未完全发育,土地估价法规尚不健全,土地估价技术尚有待提高,因此,在地价评估尤其是小城镇地价评估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和现实困难,影响了估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土地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
        2.1选题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土地进入市场进行转让交易,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需要进行土地估价。比如,由于土地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原本以划拨形式获得的存量建设用地,必须引入市场机制对其重新进行资源配置;因国企改革和国家土地结构战略性调整而产生的土地资产需要重新盘活;农村土地市场也开始发育,包括集体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市场已在逐步形成;各级政府逐步提高了土地出让过程中的招标、拍卖比例等等。这些市场化取向的改革都对土地估价提出了更多的市场需求。
        为体现待估宗地市场价值,必须不断提高土地估价技术的科学性和适应性,不同的估价对象、不同的估价目的必须选择不同的估价方法进行价值评估。随着土地估价市场的发展和估价业务的增多,加之我国现行的土地估价理论与方法体系基本上是在借鉴国外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建立的,由于国情差异,当前土地估价技术还没有办法完全适应实际需要,估价实践中遇到的困难逐渐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土地使用权评估中涉及的相关法规、政策滞后以及理论界对评估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仍然存在争议,致使土地评估实务中出现依据混乱、操作不易等诸多困难,从而造成土地估价过多依赖评估师个人主观经验,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有待提高等问题。
        2.2地租理论。地租包括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垄断地租三种形式。
        (1)绝对地租。绝对地租是指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存在,你租种一块土地,不论土地是优质的或劣质的,你都必须支付的地租。绝对地租的形成有两个条件:一是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其来源是农产品价格超过生产成本的部分;二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构成。
        (2)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是一个相对于绝对地租的概念,是指由于土地存在优质的和劣质的土地之分,租种优质土地的农户要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地租要比租种一般的土地的农户缴纳的地租要高。也就是说,农户要缴纳的地租与他们所租种的土地的级别相关,土地级别越高,地租相应也就越高。
        (3)垄断地租。垄断地租是指由于土地具有独特的自然优势,只有在该土地上才能种植出名贵又稀少的产品,这类产品的售价远远高于其生产成本。由于这些土地具有独特的优势带来超额的利润,土地租种者所要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高于一般水平的地租。
        2.3区位理论
        在土地价值评估中,区位条件是影响土地价值大小的最重要的因素。比如,处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土地的价值一般来说会比西部内陆地区的土地价值高。
        (1)三大古典区位理论。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是四大古典区位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包括农业区位理论、工业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
        (2)现代区位理论。

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几乎都陷入了结构性的危机,直至1933年,地区性的结构危机演变成了全球经济危机,地区间的分化加剧,各国又掀起了对区位理论研究的高潮,古典区位理论开始向现代区位理论过渡。从古典区位理论到新经济地理学派区位理论的发展,对古典区位理论假设条件不断放宽,使得理论的假设条件更符合一般现实条件,更能够准确的解释现实中不同区位条件是如何影响土地价值大小的。
        3、土地价值评估方法
        目前,我国对土地评估的方法主要还是借鉴了国外的一些评估思路与方法,以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为主,另外较多采用的有假设开发法、基准地价修正法以及路线价法等方法。
        3.1市场法
        在评估实践中,如果土地市场是一个成熟的、发育完善的市场,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交易案例,评估人员就应该优先使用市场法进行土地价值的评估。市场法所依据的资料信息、参数指标等都是直接从市场获得的,能够客观反映资产目前的市场情况,评估值更能反映市场公平价值,也更容易被各方所理解和接受,因此,市场法可以说是土地价值评估中最重要、最具有现实应用性的评估方法之一。
        3.2成本法
        成本法被广泛应用于新近开发建设、无交易且无收益等性质特殊类型的房地产估价,尤其是用于新开发土地的评估。新开发土地交易较为稀少,市场法和收益法均难以适用,而土地的取得成本和开发成本等资料则比较容易获取,因而适合采用成本法评估。将开发土地耗费的各项费用加总,加上市场平均的利息、利润、法律规定的税金以及土地可能产生的增值收益来确定土地评估价格。
        3.3收益法
        收益法是进行土地评估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利用土地能够产生的未来预期收益、风险因素,结合将利求本的折现思想计算土地价值,主要适用于出租等具有收益性质的土地。
        3.4其他方法
        假设开发法、基准地价法、路线价法都是在三大基本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由专家们结合实务进行研究而延伸出来的评估方法,思路与三大基本评估方法类似,只是延伸出来的评估方法适用范围更为具体。
        4、土地价值评估方法比较
        通过比较土地价值评估的几种评估方法,发现市场法是实务中运用最为广泛的评估方法,也是被评估专家研究最多、改进最多的评估方法,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出台的不动产相关的评估准则中也规定应当优先选用市场法进行估价。究其原因,市场法与其他方法比较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4.1估价原理简单易懂
        要求取待估土地的市场价格,就要去市场上寻找类似的土地交易案例,以类似土地交易案例的成交价为基础,调整修正得到待估土地的评估值。因此,市场法的估价原理非常简单,评估报告的使用者也容易理解。而成本法中各种成本界定难以理解,收益法中一些重要参数计算难度大,其余延伸方法更是难以理解。
        4.2能够体现当前市场价格
        市场法中采用的所有可比实例的详细情形都是在现行市场上找到的,因此其评估值更能反映当下市场的价格。而成本法建立在过去所产生的成本,忽视了供求关系的影响,收益法更是建立在未来产生的收益,都不能反映目前的市场状况。
        4.3评估结果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市场法估价原理简单,又能够反映资产目前的市场状况,与一般投资者的投资理念相符,因此也就更容易被委托人和其他报告使用者所接受。
        5、结语
        不管是收益法、成本法还是其它延伸的方法,都有适用于土地价值评估的情形,虽然市场法在土地价值评估的使用中有着非常多的优点,但是它也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值得专家们去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地产估价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