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土地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必要性 李国山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李国山
[导读]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土地利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山东正昕元土地房地产评估测绘有限公司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土地利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通过实施土地整治工程,可以显著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强化农业生产能力,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同时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地工程;生态化建设;必要性
        引言
        土地整治工程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区域土地整体利用环境的综合治理工程,土地整治工程的最终目的是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但是,整治活动对生态保护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若不能有效遵循自然规律或使用不合理的整治方法,就会导致生态失衡,致使环境恶化,影响人类生存。因此,必须协调好土地整治工程中关系到生态系统协调均衡发展的环节,努力推动土地整治工程生态化发展。
        1土地工程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土地工程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土地生态化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生态文明起源于土地利用,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等思想造就了很好的生态文明基础。土地工程要遵循自然规律;土地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基础;土地工程为人类文明拓展生存空间。生态理念和土地工程建设之间并不矛盾,土地整治一方面为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将土地看作一个大的生态系统,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在土地整治全过程中要将生态保护和生态化建设理念真正地贯穿始终,综合考虑土地整治工程建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农田的生态化建设中涉及的林网工程,主要包括梯田埂及田坎防护林、农田防风林、护路林、护岸林等生态林的建设,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安全具有保障作用,可以起到改善区域生产环境、气候条件及农田生态景观的作用,同时还美化了农田周边的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对降低区域的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等有害环境因子有重要的作用。土地工程生态化建设就必须考虑在规划、涉及、施工、后期管控等全过程中融入生态因素和生物工程措施,从而对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性的生态整治,尽可能的保持项目区的水资源环境、土壤、植被等环境要素的背景值保持良好的恢复状态,不被破坏,构建生物通道,保持原有生物种,实现区域生物多样性。土地工程生态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相统一、和谐发展,综合考虑三者因素,因此在追求项目建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还要保持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条件,防止或减少工程实施带来的各类污染。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应与田、路、渠、沟等有机结合,受防护的农田面积应该占建设区农田总面积的比例大于90%。然而,目前从我国已经开展的土地工程项目建设来看,大多数只是追求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在建设的全过程中很少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考虑的因素和建设的内容。因此,目前实施土地工程生态化建设的重点是从生态学角度和可持续发展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在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和农田防护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等子工程建设中融入生态理念和生物保护措施,不仅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注重长期的生态效益,维持乡村景观的多样性和生态过程的完整性,并将土地工程项目中相关的规划、设计、管理内容进行细化和规范化,对维护土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2生态化土地整治原则探讨
        2.1因地制宜原则
        生态化土地整治需要根据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制定相应的生态化土地整治策略,根据区域生态景观布局和生态环境特征,制定符合当地生态化土地整治目标的土地整治方案,依据区域的经济技术条件和本土化技术方法,结合就地取材便利性,发挥区域的材料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从而解决区域土地整治问题维护生态布局,达到土地整治的改善目标。
        2.2顺应自然原则
        生态化土地整治应尊重自然,保证生态系统符合自然发展规律,依据区域的地貌地理水文特征和区域土地特点,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社会技术发展条件,进行土地整治及改良,优化土地生产布局,改善生态景观格局。


        2.3整体性原则
        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应将具有一定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与周边自然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综合考虑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功能,保障具有生产功能的土地使用价值,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义和土地使用效率。将林地、耕地、水体均纳入土地整治工程实施范围内。谋求可持续发展的修复与保护技术,做到整体规划,局部整治,形成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农业生态系统,协调经济、生态和社会的三方效益同步发展。
        3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土地整治工程
        3.1土地整治工程应强调生态化土地整治理念
        生态文明是土地整治工程的出发点,也是指导其平稳推行的重要原则。无论是在项目的选址环节还是在对项目的推进可行性研究方面,还是从整个项目的推进或整体预算等方面都要考虑到实施方案是否具有生态效益。在治理的过程中需对项目所采取的措施产生的自然变化情况进行反复验证,务必确保其是在尊重自然、促使其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推演出治理措施。单纯地追求治理效果带来的经济效益,过度地使用机械化治理措施,反而忽视了自然的影响,是不可取的。整个土地整治工程的进行离不开生态化的治理技术。只有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有效地利用水土资源,才能促使土地资源得以可持续化发展。
        3.2生态化土地整治工程的核心应该是土体有机重构
        借助机械化工程技术盲目地改变治理区域的生态面貌,使之地面表层变得规整,并不是土地整治工程所需达到的最终目的。推行生态化的治理手段,核心在于改变土体的有机结构,促使其土壤质地发生变革,借助物理或化学手段再辅以生物手段成功消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污染较大的放射性物质),使土壤恢复其本来的面貌,维护生态平衡才是土地整治的最终目的。
        3.3生态化土地整治工程与景观设计相结合
        注重生态保护,建设生态化的自然景观,告别过去单纯追求整治土地资源的规模化发展。注重在整治区域内推行多样化的景观类型,使该区域内的生态系统趋于稳定化的发展。从我国目前土地整治工程的发展状况来看,建设专门的技术研发基地还是相当必要的。
        3.4健全土地整治工程后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土地整治工程的事后评价体系是关系到整个工程后期维护的重要举措。无论其治理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恰当与否都会对整个区域的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一变化需要借助于评价体系来完成。一方面,可以为以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资料;另一方面,还可以记录下来土地整治工程中实行的不同措施所对应的生态环境变化,为下一个治理工程积累经验指数。
        4结语
        通过对土地整治工程负生态效益成因的分析,准确、全面地掌握自然生态格局的需求情况,提高认识、细致规划、周密布局,寻找新的技术途径和合理的措施手段,创新开展土地整治工作,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真正实现土地整治工程生态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洪波.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融合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1):18.
        [2]李雪珍,赵中秋,原野.生态化土地整治研究[J].中国矿业,2019(z1).
        [3]赵华,卞正富,冷海龙.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加强生态环境效益评价的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18,17(3):34-37.
        [4]陈美球,刘桃菊,黄靓.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面临的问题[J].生态环境学报,20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