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中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技术措施分析 于同信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于同信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和经济的持续进步,建筑施工已经逐渐变成目前我们国家十分重视的对象之一。
        身份证号码:13242819610220xxxx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和经济的持续进步,建筑施工已经逐渐变成目前我们国家十分重视的对象之一。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开始应用混凝土结构,其在整个建筑领域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建筑工程而言,结构裂缝是最为普遍的一种质量问题。相关工作人员理应从其具体产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并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处理。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技术措施
        引言
        工民建是民用与工业建筑相互融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工程形式,混凝土结构和其他材料相比较,在可塑性、化学性能等诸多方面占据优势,是工民建施工期间的常用材料类型之一,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但混凝土结构建设与运营期间,出现裂缝问题在所难免,不仅会降低工程美观性,也会给人们带来不安全感,一些较为严重裂缝会损伤结构强度与耐久性,不利于工民建正常使用。加强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的防控,是诸多施工单位实践中积极探究的课题之一。
        1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介绍
        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一直严重地困扰着建筑施工人员,而且还一直被工程设计人员所关注,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可以表明,有很多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工作时都会产生一定的裂缝现象,只是有些现象属于微观裂缝,不容易被工作人员发现,但是在外界荷载超过设计荷载的时候,那么在使用这种结构时,危险性就会非常大,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安全隐患问题,所以技术人员必须要根据规范使用。第一,设计不够合理。对我国现在使用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调查可以发现,目前在我国混凝土设计当中存在着很多不合理之处,而且有很多相关建筑设计人员都没有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工程设计,工作人员对于裂缝宽度的设计把握也不够准确,很容易就会造成建筑混凝土产生结构裂缝的现象。同时,也正是由于相关人员忽视了这个现象,很容易就会使得配件和材料不合理,造成建筑物物件无法长期承担荷载,那么就会大大增加了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概率。第二,工程选用的材料不够合理。目前我国城市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大部分都是采用混凝土所组成的,混凝土是由细骨料、粗骨料、水泥石、水和空气这些堆积材料所组成,那么很容易就会出现收缩的现象,也会在无形当中加大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概率。第三,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管理不够严格。相关的技术人员在建造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的时候,通常都没有严格地要求整体建筑物的施工质量,而且对企业质量管理也不够到位,非常不有利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这种设计对于工程人员在施工的过程当中,无形地增加了施工难度,那么也会很容易出现一系列裂缝现象。
        2工民建中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技术措施分析
        2.1加强原材料的控制
        在工民建建筑施工时,需要尽量使用低收缩性和低热量的水泥,主要是用于对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调节。在选用原材料是需要依照实际要求当中水泥的水化热来对水泥的材料进行选择和判断,另外其他原材料在选择和控制时也需要注意该问题,比如说在水的选择时,需要选择一些自来水或者无污染的地下水,需要注意水分当中的有害离子数量不能超标。另外在选择石子时,还需要注意对石子颗粒的形状进行控制,由于石子的颗粒形状会对混凝土和易性产生影响,所以务必要进行石子的实验检测。测量过程中,主要指标是石子在打碎后是否在混凝土当中还有强度,在确保石子质量的条件下更好的控制混凝土的强度,尽量选择一些间隙范围适中的原材料。
        2.2结构预应力的计算
        在对于混凝土结构展开预应力计算的时候,必须考虑到混凝土本身的温度差以及具体形态层面产生的变化。

本次案例中的建筑物在实际建设的时候,通过相关计算,可以得知其内部结构在0h到25h之间的具体温差状况,以此得出相关数据资料。由于本次案例施工是在冬季进行,因此通常需要将具体浇筑的温度控制为12度上下。经过一系列分析之后,可以获得以下结果:当凝聚时间达到3天的时候,内部温度能够涨到52度;当凝聚时间达到6天的时候,内部温度能够涨到50度,两个时间内的温度差为2.9度;当凝聚时间达到9天的时候,内部温度能够涨到35度。从整体性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当混凝土凝聚时间进入不同阶段的时候,内部温度升高的情况差异化非常明显。因此在进行预应力计算的时候,理应遵循这一规律,根据时间方面的变化情况,以此完成初步的判断工作。同时还要以此作为基础,对于具体的收缩当量、膨胀量以及应力松弛数据方面予以进一步完善。最后,施工人员还需要根据具体水泥的级别以及细度,以此对水力半径以及配筋率方面进行明确。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建筑全都以过程数据为主,具体操作方法理应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
        2.3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为全面优化工民建施工质量,在合理、全面设计施工混凝土构件的基础上,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也是关键的一项工作。在施工阶段,施工人员应科学配置任务,确立“安全质量第一”的施工理念,严格执行责任化制度,促使各个施工人员均成为工程质量的控制主体。以上措施的实施,能将复杂的大型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施工有效分解,针对施工期间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追究,实施相应的处罚措施,以儆效尤,真正确保各项施工作业能高效、保质保量完成。还应加强施工人员业务技术、职业素养的培训,连续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协助他们能协助掌握混凝土结构施工及多种机械设备的使用要点等,严格遵照相关规范与工程设计要求施工,以进一步保证工民建施工质量。模板工程是工民建施工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加强末模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具体要做好如下几点内容:①确保模板构造合理,减少或规避模板间形体发生改变的情况,以上措施对混凝土裂缝问题起到一定防控作用;②保证模板与支架均具有足够的刚度,以免在施工荷载(尤其是动荷载)作用下,模板结构出现较大形变而引起裂缝;③科学掌控拆模时间不宜过早也不宜过迟,过早可能会造成早龄期混凝土结构损坏或开裂;过迟可能会错失水化热峰值及最适的养护时机。
        2.4养护及成品保护
        温度裂缝在工民建建设工程中是非常常见的裂缝类型。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浇捣后混凝土体积使温度呈现不均匀分布的状况。此外,水泥和水在进行混合反应之后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使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基于热胀冷缩的原理,混凝土内部的热量促使混凝土表面扩大,但是由于表面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使得混凝土内外受力不均匀,也容易产生裂缝现象。针对温度引起的裂缝,应在混凝土浇捣完毕后12小时内进行养护,养护可以根据当地气候选择洒水及塑料薄膜覆盖养护,保持薄膜内有凝水。对于普通混凝土养护期不应少于7天。
        结语
        混凝土结构当中混凝土裂缝属于最为常见的一个问题,而且在整体工程当中,还属于不可避免的,严重影响了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但是通过对其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因素还是可以逐渐进行避免的,从各个方面不断地加强要求,避免产生一系列裂缝,这样可以很好地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建筑施工质量,符合一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钱莹,李寅.工民建中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J].商品与质量,2016,(002):395-395.
        [2]吉天庆,韩占岭.工民建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J].科技资讯,2011,(008):89-90+231.
        [3]李晓蕾.工民建中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J].引文版:工程技术,2015,(007):P.137-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