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高立勇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高立勇
[导读] 摘要:随着现代智能楼宇的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土木工程建筑当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身份证号码:13043419840109xxxx
        摘要:随着现代智能楼宇的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土木工程建筑当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应用这种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整个建筑结构的强度、抗倒塌能力、抗震能力等等,为业主提供良好的施工体验。同时,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成本比较低,灵活性比较高,施工质量非常好。基于此,本文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中,混凝土材料作为土木工程建筑中较为常见的材料,其结构的设计在整个项目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混凝土结构的特殊性,需要考虑到整体性的结构特点。因此,在行业发展中,土木工程建筑部门应该提高对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认识,按照明确性的施工依据,通过施工方案的调整以及施工技术的完善等,提高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的稳定性,从而满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1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因素
        1.1混凝土裂缝
        结合土木工程建筑项目的施工特点,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经常出现混凝土裂缝的问题,这种现象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无法提高土木工程的建筑质量。首先,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由于其作为混合型的材料,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材料会受到自缩因素的影响,当施工结构的应力发生转变不能得到及时处理,会引发较为严重的裂缝问题,无法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效果。其次,在土木工程的建筑中,大体积的混凝土结构掺杂着较多的添加剂以及矿渣,这些材料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一定约束,长期使用中会引发工程裂缝,降低土木工程的施工效果。
        1.2温度因素
        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经常受到温度因素的影响:第一,混凝土内外部温度差较大。具体的混凝土浇筑时,初期会发生水化反应,这种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的水热化状态,导致混凝土内部热量无法挥发,使温度不断上升,从而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第二,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其所配置的钢筋往往没有深入到内部,导致结构内外温差大,严重的会引发结构裂缝。第三,根据土木工程建筑项目特点,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使用中,当浇筑完混凝土的主梁之后,整个结构经过太阳暴晒,会出现主梁拉应力增加的问题,降低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1.3材料配比
        根据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特点,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材料的质量会直接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在具体的土木工程施工中,受到监督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以及注重自身经济效益的问题,导致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出现偷工减料的问题,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土木工程的整体质量,也会增加工程隐患。而且,对于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人员,在具体的工程施工中,会根据自己的习惯添加硅粉,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因此,在土木工程建筑中,为了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效果,应该将材料的合理选择及科学配比作为重点,以更好地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为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2.1混凝土配比技术
        混凝土的配比技术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基础。在配比前,施工人员需要根据混凝土的强度,选择水热化较低的水泥、硬度较大的石料,严格按照规定,淘汰不合格的材料,切忌为降低成本而选择劣质材料。在配比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混凝土的标准配置规范进行混凝土配比,遵循适量原则,合理选择砂石、水泥的用量。施工人员需要在搅拌前对材料的配比进行反复地检查,以避免因材料配比不合理而造成混凝土结构的缺陷。

施工人员可以在材料选择后进行试配比。如在选择质量合格的水泥后,根据水泥强度以及谁惹华反映,进行3种级配,将砂石等材料作为辅料,根据实际的施工需求和混凝土结构影响因素的变化,配置不同功能的混凝土,以提高混凝土的材料配比效率,避免出现材料浪费的现象。
        2.2钢筋模板技术
        混凝土结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钢筋模板作业的影响。因此,混凝土结构施工人员需要注重钢筋模板的技术要点。在进行钢筋模板作业前,需要检查钢筋模板的质量、洁净程度,以保证钢筋模板的表面负荷混凝土结构成型的需求。同时,施工人员要对施工环境进行勘测。由于施工区域的环境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等有所不同,以及建筑结构的差异性,混凝土结构施工对于钢筋模板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此外,施工人员需要注重钢筋模板的支护、位置确定、拆模等工作,确保钢筋模板能够有效地服务于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时刻关注拆模时间,控制拆模的时间范围,避免混凝土成型时间不足。
        2.3捣实技术
        捣实环节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前提。在浇筑施工前,工作人员需要以现场施工的实际环境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振捣器。在捣实过程中,先关工作人员需要把控振捣的力度,确保混凝土搅拌的均匀性。同时,捣实过程尽可能连续性一次完成,以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此外,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注意捣实的方法,要从混凝土容器的底部、顶部以及中间部分进行搅拌,将振捣器全部没入混凝土中,防止搅拌时有遗漏,尽量充分搅拌,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2.4运输技术
        在混凝土运输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以保证混凝土的使用效果。运输的准备工作主要为移动泵和托泵的配置。运输人员需要时刻关注混凝土的凝结情况,分析混凝土的凝结特点,并准备辅助设备,对混凝土进行维护和保养,避免因运输时间过长而造成混凝土凝结。同时,运输人员要注意对运输设备的控制,降低运输时间,确保运输泵的质量,防止混凝土崩漏。此外,运输人员需要对运输泵和运输管道进行清理,避免遗留残渣而影响下次的使用。
        2.5养护技术
        混凝土的养护技术是防止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等质量缺陷的重要手段,并且能够有效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对于提高土木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混凝土结构施工人员需要注重对混凝土的养护。首先,温度与湿度对混凝土影响较大,因此,混凝土结构施工人员需要注意混凝土的保温与保湿工作。混凝土的材料选择、材料配比不同,其对于养护时间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例如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需要进行14天以上的保温保湿工作,其他类混凝土则需要7天的养护周期。因此,混凝土结构施工人员需要根据混凝土的成分,计划保温保湿周期,确保养护工作的有效性;其次,混凝土成型后,需要对钢筋模板进行拆除,此时混凝土结构将置于阳光下,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将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因此,混凝土结构施工人员需要在受阳光直射的混凝土侧放置防晒设施,如颜色较深的麻袋,以避免混凝土结构被破坏;最后,混凝土的湿度是保证其结构抗拉强度、应力均匀的重要因素
        结束语
        总而言之,根据土木工程的项目特点,在具体的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为了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施工人员需要根据混凝土结构的项目需求,确定具体的施工方案,以增强建筑工程的稳定性,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付强,胡晓喆.探索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中外企业家,2019(32):91-93.
        [2]王小五.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31):33-34.
        [3]张静文,肖颖.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9(4):2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