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兆静
山东省齐河县表白寺镇实验小学 山东 德州 251109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也在不断进行创新,每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把教育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放在提升小学生在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升小学生课堂参与度可以更好地调动,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学习的踊跃性以及主动性,提升小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能力等,是小学教师协助学生加强小学数学的学习效率有效路径。基于此,本篇文章通过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分组合作、动手实践展开具体的分析与研究,进一步指导小学生提升课堂参与程度,体现小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位置,从而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水平。
关键词:小学阶段;数学教学;课堂参与度
引言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课堂之中,通常会看到小学数学教师在讲台上一味地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然而小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数学知识的状态,因此,数学课堂参与的程度特别小,这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小学生成长的天性,减弱了小学阶段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此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提升小学生在数学教学课堂之中的参与程度,设计出科学优秀的数学教育教学方案,活跃起小学数学的教育课堂气氛,让小学生可以踊跃地参与到数学教育教学课堂活动中,进而主动积极地探究新的知识,更进一步提升小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
一、创设趣味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身心发展,让学生们对于所有新鲜的事情都会保持好奇心。趣味情境教育教学主要是数学教师根据数学教学的内容,与小学生实际课堂学习的状态相结合,所创建的一种教育教学气氛,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对于课堂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可以融踊跃自主地加入到,数学课堂教育教学的活动中。数学教师可以创设多种类型的情景教育教学方式,其中例如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能为小学生创造“二维”情境教学空间;利用具有趣味的故事为学生营造优秀的数学学习环境;借助日常生活展现出“亲切”的数学教育教学课堂等,都可以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数学课堂学习体验,增强小学生对数学教育教学课堂的学习热情,从而进一步提升小学学生的数学课堂参与程度,数学教师引导学生,把踊跃自主的探究精神转变为高效率的数学课堂学习。
二、数学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小组探究,彰显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教育教学课堂中学生处于课堂学习的主体位置,而小学教师则是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以及指路人。在现阶段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之中,数学教师组织学生们展开粉组合作探索,可以最大程度增进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其中十分重要的是,让学生们踊跃自主地,加入到数学教学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提升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
分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数学教师向学生提出本节课堂的学习问题,接下来让学生展开自主的探索,与同学之间展开合作探讨,最终得出这道问题的结论。这是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的教学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体现学生在课堂中主体位置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在分组探讨的过程中,应及时地加入到每一个学习小组之间的探讨之中,从而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这也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方向与位置”的这一教学内容时,在讲解完与之相关的数学理论知识后,将学生按照学习小组的形式,展开划分协助,让小学生把学校的“位置与方向”展开绘画。第一步,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展开自主独立地绘画,接下来将把学生自己绘画的图案,与小组同学展开探讨。如果这时小组内有学生还没有完成绘画,小组中数学学习能力良好的学生,则可以协助他们一同完成绘画,既可以巩固学生本身的数学知识,也可以协助同学提升学习效率。最终小组学生探讨出最佳的结论,并且选择出代表,在班级中进行讲解。通过小组协作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取得基础的数学教学活动经验,还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动手,积极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身体四肢与大脑的共同运转,可以进一步推进学生智力的提高,加强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发散能力。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课堂之中,数学教师引导学生们展开动手实践,可以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在学习学习中的主动性,与此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提升本节数学课堂的教育教学效率。动手是学生在课堂实践的一个过程,是学生提高其综合能力一个重要的表现,也是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体现。
其中例如,数学教师在讲授“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这一课程时,可以引导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中,动手制作课堂中需要用到的三角形和四边形。例如数学教师把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的吸管作为数学课堂教具,然后指导学生把吸管对折成为三角形和四边形,与此同时,数学教师搭配语言教学,使学生们在动手时间的过程之中,增快大脑的转动,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课堂中进行动手实践,可以最大程度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与此同时,也可以调动数学课堂的教学气氛,让学生身处在一个快乐开心的氛围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四、结束语
结合本文各项重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数学课堂的教育教学的路极其漫长,数学教师应该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与探索,探寻出适合于与本班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案,从而更好地提升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之中的参与程度,数学教师应创造出一个高效率学习、踊跃、有趣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气氛,让学生可以与数学教师的教学步伐一致,逐渐找到与自己的学习相符合的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本身的数学学习效率。数学教师需要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辅,以参与度为准,切合实际地加强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进一步让数学课堂因为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曾秋芬.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参与度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129.
[2]白振华.浅谈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有效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29):56-58.
[3]杨家仙.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课堂参与度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10):117+119.
[4]林淑萍.试论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提高[J].教育教学论坛,2014(37):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