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歌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高级中学 274900
摘要:初中数学是一门对于学生生活极有帮助的学科,初中数学能够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与数学思想,通过数学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但是大部分学生认为数学学习十分枯燥乏味,主要原因在于学生难以掌握数学学习技巧,只是机械式的练习限制了自身思维发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数学教学,教师必须要正确认识到应用题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应用题教育引导,能够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形成建模意识,并且带着数学问题走入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本文基于此背景下研究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应用题教学指导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数学,应用题,高效学习
引言
由于受到传统讲授式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形成了较为单一的思维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灌输式教育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部分学生在做应用题时感觉思维跟不上,或者是看不懂问题,有的教师会盲目的认为这是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导致的。但是这一认知是片面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学生解答的问题在课堂学习或者是日常生活中难以实践,再加之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难以进行发散性思维练习,导致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较差。
一、着眼于基础,帮助学生树立应用题解题信心
应用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引导学生掌握题意分析技巧,从阅读题目中找到到等量关系,构建数学模型。由于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缺乏数学学习信心,对应用题解题存在一定畏难情绪。所以要想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必须要从基础的题型开始,帮助学生学会审题,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在此基础上,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技巧和规律,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日后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典型的“速度—时间—路程”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列举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案例“小明家离学校5.2千米,他在上学期间发现还有15分钟就上课了,但是他只走到一半,那么他需要以多少的平均速度走完,剩下的一半路程才能够保障上课不迟到呢?”通过设置生活化问题,带领学生思考探索,引导学生借助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将行驶速度假设为x,根据条件列举方程之后方能求解。
二、强化学生建模能力的引导,丰富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要根据所学的不同类型念以及数学题目来进行知识内容的归纳和总结,但是有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自身建模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对问题很难分析的更加全面和透彻,所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当中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归纳总结,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当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建模的思想对问题进行科学的转化,而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丰富学生学习思维和探究能力。
在开展二元一次方程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带领学生思考“某县城为增强人民体质举行花冠杯足球赛,规定每两个球队比赛两场(如A、B两队各自为主场进行一场比赛)。比赛结束后发现总共比赛了30场比赛,请问总共有几支球队参加比赛?如果每两支球队只比赛一场,参加比赛的球队有多少只?”对于这一问题,便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建模的方式进行解决思考。将现实中出现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借助数学模型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使学生能够增强对于应用题中没有意义文字的过滤能力,发现关键内容,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建模的思想对问题进行科学的转化,并对不同数学模型进行分类、总结,如:利润问题模型、传播问题模型、增长率问题模型、循环赛问题模型等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丰富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探究能力。
三、有效讲解应用题解题技巧,提高学生解题效率
在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避免照本宣科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切实提高应用技能。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与生活相关的研究课题,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在实际问题求解过程中,逐步掌握解题规律和技巧。
例如:商场计划购买紧俏商品,经过市场分析调查发现如果在月初购买能够获利15%,并且可用成本和利润投资其他产品,月末能够再获利10%。如果在月末出售能够获利30%,但是则需要给仓储费用700元,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商场的资金情况应当如何购销获利最多?对于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较为贴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列方程构建函数关系解决,在构建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时,应当对非常规问题予以转化和分解,并且对模型进行纵横联想和应用,通过数形结合使学生增加对于题目的理解能力,也能够提高解题正确率。所以在数学应用题解题教学中,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充分理解相关问题,能够有效突破解题中的重难点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教会学生学习技巧,并且要放手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多学多练,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解题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结束语
为了使学生热爱数学学习,教师可以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数学素材,能够带领学生思考探索,鼓励学生挑战自我,将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生活之中。学生在一次次实践探究过程中,能够加强对于应用题解题条件的理解和认识,并且能够自主找到隐藏在题目中的条件,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解应用题的效率,增强学习信心。
参考文献
[1]骆兰兰.初中数学应用题的审题技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2(12):98.
[2]冯玉静.浅谈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J].学周刊,2016(28):35-36.
[3]郭松源.初中数学应用教学策略的探究[J].现代阅读,2019,15(23):122-124.
[4]李芳芳.浅析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语数外学习,2018,16(2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