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13022619780910XXXX
摘要:精益建造是指将精益思想用于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中,从而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实现成本最小化。本文探究的是狭义上的精益建造理论,结合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应用智慧化管理模式和先进的精益建造技术对施工项目展开精益建造,避免施工中不必要浪费,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关键词:精益建造理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引言
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在发展中都面临了较大的竞争压力。在此现状下企业在发展中,对于提升自身的生产质量,业务水平,服务效果则进行了较多的实践和研究。
1精益建造的基本原则
1.1确定价值
按照客户需求确定价值,联系客户与生产商切实利益,从客户角度出发发掘其需要的价值,进而确定产品组成与价值流程。
1.2识别价值流
这是原材料转为产品并赋予产品价值的过程,其中包含了客户沟通、原材料采购、产品设计加工与后期服务等内容。
2精益建造理论在项目管理应用的必要性
精益建造理念最早源于日本丰田生产模式,相比制造业,建筑业产品质量和生产率均较低,为了适应现代工程项目复杂性和大型化的需要,基于建筑业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提出了精益建造理念这种新型的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从工程项目的全局出发对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克服以前的项目管理理论存在的缺陷。其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必要性,可得出以下结论:
(1)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应用前提,在施工与项目设计中融入精益建造理论指导下,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实现规模化施工,解决过程中遇到的个性化问题,以智能化手段管理整个项目周期。
(2)从节约成本角度出发,运用精益管理方式与材料供应商或第三方进行合作,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通过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缩短工期的管理方式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基于精益建造理论中的流动模式,尽量减少没有贡献的非增值活动,避免材料在采购与运输环节中的浪费。
(3)提升项目管理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保障建筑的产品质量,以此为出发点,在建筑工程中结合精益建造理论和自身优势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化整为零,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责任划分,全面提升建筑质量,提高在行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3精益建造理论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3.1精益建造技术应用
3.1.1精益建造理论下的拆解模式
应用BIM和WBS工具将房屋部件拆解,依据精益建造理论和相关技术,结合时间空间与资源利用情况,深化施工设计与信息化技术使用,使建造过程呈现出结构化特点,对生产、质量、成本、安全等模块逐一管理。
3.1.2精益建造在项目质量管理应用
精益建造理论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质量全面管理。精益建造理论中的项目质量全面管理要求从项目设计阶段开始,对全部工序都要做质量检验,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问题,保证项目中各个环节的建筑产品都符合相关应用标准。
(2)采用标准化作业管理模式,以规范化作业方法建立标准定额,按照施工工序建设标准样板工艺,界定时间标准细化工作时间,去除不必要的损失时间,为工程建立标准化工作程序。
3.1.3准时化施工和拉动式物料供应
将产品用户需求作为准时化施工的起点,重视材料运输和各工序的间隔,保障材料库存为零,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利用看板传递信息,将图纸与计划展示在实际施工中。某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在第三季度实施了JIT采购计划,以入库板材库存变化情况为例,得知该精益建造技术的应用有效减少了库存占地与采购资金,为工程节约了采购成本。看板管理是建筑工程准时化施工的核心,看板可传递上下工序信息,帮助人们做好准备,避免浪费,防止过量施工,管理者利用“目视化”工序了解施工作业的最新进展。
3.2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具体指完成项目施工消耗的人力资源、设备与材料资源产生的费用总和。设备成本包含施工中工具的损耗与机械折损、租赁费用;材料成本包含材料消耗、采购、运输费用;人工费用包含施工人员、管理人员与设计人员的工资与奖金。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有着综合性和一次性特点,项目从设计到竣工经历时间漫长,项目返工成本巨大。为保证项目盈利,成本管理必须将所有问题预料到,将材料、技术、信息等影响因素综合,让项目成本管理不再是单一的财务问题,而是需要各部门配合,从精益建造理论角度展开项目成本管理。对于精益建造理论的实际应用,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2.1全面质量管理
精益建造理论中的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从建筑过程展开管理,保障建筑产品质量。项目从设计阶段开始,每一道工序都要经过质量检验,要求相关人员提高质量控制意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问题,确保项目各环节管理质量,确保不会有不合格建筑产品出现。要做到全面质量管理,应培养人员在质量检测上保持自觉性,对自己负责的内容自觉检测,根据质量评定要求主动记录检测结果,强化自我约束。在精益建造理论基础上确立“3N”实现,在建设初期消除质量问题。
3.2.25S施工现场管理
为避免施工现场的资源浪费现象,可将5S管理宗旨落实,实现建设成本的优化。改善现场施工环境,成立项目推进小组,明确负责人职责,做好活动整体规划,制定奖惩制度,对各部门展开监督考核,建立奖励激励制度,将5S考核结果与个人工作相联系。5S理论的落实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整理,结合实际情况判断物品去留,做好工具摆放,及时整理库房;②整顿,对如何方便存取物品加以考虑,实现物品摆放的规范化;③清扫,定期清扫,使库房内没有垃圾;④清洁,注重清洁的结果,根除脏乱源头,保障材料质量,为原材料的存放创造无污染的环境;⑤素养,提高人员素养,使其遵守规章制度,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应用5S管理系统后,可提高库存周转率15%~50%,材料实现定置管理,减少了不必要的库存浪费;设备故障率降低了10%~50%,缩短了5%~30%的作业周期,降低了10%~40%的生产成本,培养员工产生资源节约意识。
3.2.3将精益建造与智慧工地理念相融合,可推动装配式技术的发展
设计图纸拿到后,工程项目部立即整合行业需求,形成具体要求提交给PC厂家,厂家根据构建模具情况作出调整。从构件生产开始,选用高效施工机具和优质化辅助材料,通过制定合理的吊装方案,对构件生产验收、吊装、灌浆等环节进行管控,保障施工质量。将智慧设施用于项目质量管理,应用综合信息系统、施工现场管理系统与协同办公管理平台,施工现场内使用环境检测仪、人脸识别门禁、塔吊吊钩可视化、塔吊防碰撞系统、卸料平台超载报警装置等智慧化安全措施,应用智能工地云平台对各数据基层,落实精益建造理论,保障项目施工质量。
结语
分析当前我国建筑行业施工现场管理中,应用精益建造理论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后期在实际发展中,为有效地提升其理论体系的应用效果,并且推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质量的提升,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发挥理论体系的应用价值。
工程施工单位在实际发展中,还应朝着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理论体系融合研究,理论推广与社会实践,以及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方向进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琪.精益建造理论在R综合管廊建筑工程项目的应用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8.
[2]郑旭辉.基于BIM的精益建造管理模式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7.
[3]段江华.基于精益建造理论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