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公局海外公司 100024
摘要:在道路桥梁建设中,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注重防水路基面的施工,防水路基面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安全和使用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也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采用更加合理有效的施工方式,从而提升工程整体价值。
关键词:道路桥梁;防水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引言
道路桥梁作为人们日常出行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路基路面防水施工技术,确保我国道路桥梁事业的有效发展。
1道路桥梁防水路基路面施工重要性
1.1增强防水性能
道路桥梁建设的基础性材料是混凝土,混凝土会随着施工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干燥,甚至固化,在自然状态下也更容易产生裂缝。因此,施工人员需要对其进行保养,减少裂纹的产生,更好地保障车辆的行驶安全。在使用防水技术之前,可以先进行打毛处理,从而能够更加清楚地看见裂缝,然后使用防水技术,提高防水效果。
1.2强化黏合力
强化道路桥梁防水层面与路基之间的黏合力,从而提高道路桥梁的防水性能。但是这种方法对材料的性能要求比较严格,材料不同,粗糙程度也不一致。减少道路桥梁路基路面层上的混凝土土浆,增强路基路面的强度,这一操作的可行性也比较高,在日常道路桥梁建设中也经常使用。
2工程概况
某路桥工程A合同段为防水路基路面,采用以下防排水措施:边沟(设置盖板)、排水沟、急流槽和盲沟,并辅以渗沟出口。其中,边沟60×80cm,沟壁厚度为30cm,底板厚度为25cm,铺设10cm厚碎石垫层;排水沟60×60~100cm,沟壁厚度为30cm,底板厚度为25cm,铺设10cm厚碎石垫层;急流槽60cm×80cm,槽壁厚度为30cm,底板厚度为30cm;盲沟80×90cm,与渗沟的四周均铺设土工布,形成反滤层,层内采用碎石填充,并埋设20cm直径透水管(埋管前先在管上开孔);渗沟出口20×25cm,壁厚与底板厚度相同,均为20cm。以上所有设施的沟壁与底板材料均采用C20片石混凝土。
3道路桥梁施工中防水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应用
3.1边沟与急流槽施工技术
(1)测量放样
边沟的施工需分段进行,对此测量放样也应分段,先使用全站仪确定边沟的边线,然后由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确认满足要求后开始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沟槽开挖
在地面上利用白灰准确标出沟槽开挖边线,然后使用机械设备开挖,必要时辅以人工配合,开挖产生的土方使用自卸车进行运输,待开挖面和标高相距10~15cm后,使用人工进行开挖。开挖时不能对沟底与原状土造成扰动,严格控制超挖。待开挖结束并整理好后,由监理工程师进行检验。经检验确认合格后,进行下一个工序的施工。
(3)垫层施工
基槽形成并检验确认合格后,铺设10cm厚的碎石,作为基槽的垫层,铺设的过程中要利用振捣机将碎石振捣密实。
(4)底板施工
底板采用片石混凝土,混凝土应集中拌制,拌制好后利用专门的运输车运至施工现场。对底板的混凝土进行浇筑时,应先铺好底层混凝土,然后排上片石,再排好的片石继续浇筑混凝土,利用振捣器将混凝土捣实,并利用人工对中间流水的区域进行抹光。
(5)支模
模板使用在工厂统一加工而成的大块钢模,其高度和长度分别为0.8m、1.5m,安装模板以前应先均匀涂刷一层脱模剂。将模板安装好后,检查与校正,误差不可超出规范允许的范围,然后将其加固,利用和模板相匹配的钢支架进行,使模板保持稳固,避免发生整体变形。另外,在模板的接口部位,还应设置胶垫,以免在后续浇筑中发生漏浆。
将模板支立好之后,由监理工程进行检验,经检验确认合格后,开始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6)侧板浇筑
侧板的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和捣固。先按照10~15cm的厚度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利用振捣器将浇筑到位的混凝土振捣密实,再让如第一层片石,然后在片石表面进行第二层混凝土的浇筑,同样使用振捣器进行振捣,以此重复,直到与设计标高齐平,期间要注意片石含量应控制在混凝土总量1/5之内。
(7)盖板施工
盖板预制前,根据图纸由专门的厂家对盖板模板进行加工,并预先准备适宜的场地用于预制。在预制的过程中,把钢模放到底模表面,之后在钢模中和底模表面都均匀涂抹脱模剂,再将绑扎牢固的钢筋骨架放到模板当中,浇筑混凝土,将其振捣密实后,对表面进行抹光。
(8)拆模养
待混凝土实际强度达到2.5MPa后进行拆模,同时用毛毯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并持续洒水养护,一般养护的持续时间应达到7d以上,确保养护过程中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的状态。
3.2盲沟与渗沟施工技术
(1)测量放样
在挖方段施工完成后,于边沟垫层施工开始前,对盲沟与渗沟具体位置进行测量放样。盲沟处于填挖交界段靠挖方段的一侧;渗沟处于边沟以下,施工前应准确放出其开挖边线,渗沟和盲沟的开挖线宽度分别为60cm、80cm。完成测量放样后,由现场监理工程进行检查验收。
(2)沟槽开挖
沿放好并检验确认合格的边线使用挖掘机开始开挖,由机械开挖到和设计要求的标高相距10~15cm时,改用人工进行修整,直到设计要求的标高;当为石方时,可直接利用机械开挖到设计要求的标高。完成沟槽开挖后,现场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与验收。
(3)渗沟与盲沟施工
在开挖完成并检验确认合格的沟槽中先铺设一层土工布,以此形成一个反滤层,然后在反滤层中进行透水管的安设(安装前先在透水管上开出小孔),将管安好后铺洒碎石,直到设计要求的标高,将反滤层包上;在渗沟中,需先在反滤层当中铺设一层厚度为15cm的碎石,之后再进行透水管的安设,最后利用碎石铺设到设计要求的标高,将反滤层包上。
4道路桥梁防水路基路面施工管理措施
4.1提高材料监管水平
防水路基面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水材料,同时还要做好材料的防水试验,保证施工场地材料质检合格,使得工程顺利完工。在防水路基面施工时,沥青混凝土是常用的防水材料之一。相关工作人员在沥青混凝土材料中添加其他粘合性强的材料能提高它的防水性能,这对提高防水路基面的质量具有重大影响。在工程施工之前,技术人员及相关监管人员就要落实材料监管政策,及时发现材料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尽快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
4.2增强道路路基路面施工规范
混凝土路面在进行初凝时,应加强拉毛处理,借助机械化手段,增加路基表面的毛躁度,从而增强混凝土路面和道路防水层的黏合强度,提高路基路面的防水性能;在对施工现场运送防水材料时,应合理地安排运送路径,减少车辆对路面的直接碾压;防水路基路面施工时,应最大限度地保证路基表面的平整度与牢固度,对于不平整的地方、有垃圾的地方进行及时清理;在涂料中添加表面活性剂溶液,从而稀释防水涂料,按照要求在路基表面进行喷涂,为了更好地提高防水效果,可以进行多次喷涂;在道路防水层设置完毕后,应对沥青混凝土面层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在混凝土面层彻底干燥后进行施工,避免防水路面受到更大的破坏。
结语
总之,防水路基路面与道路桥梁工程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能达到更好的防水效果,相关工作人员应运用精湛的专业技术,在施工中要注重防水材料的选择与设计方案的谋划,从而提高整体施工质量,保证道路桥梁的顺利竣工。
参考文献:
[1]王峰.道桥防水施工中路基面处理技术和管理[J].住宅与房地产,2017(35):160.
[2]石梦莹.道桥防水施工路基面处理工艺与设备[J].现代经济信息,2017(2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