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自然资源局第二分局 广东中山 528400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至新的层次,而城乡规划及土地管理这两个体系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重点考虑的对象。城乡规划指的是把城市的发展与乡村的建设紧密联系起来,为进一步缩小城乡这两者之间的差距作出的一系列建设工作,从而提升乡镇群众整体的生活水准。在城乡规划中需要高度重视土地规划及其管理工作的建设进程,采取相关措施来推动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这两者之间能够取得双赢的发展趋势,文章主要简单地阐述了现阶段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等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供借鉴。
关键词:土地规划管理;城乡规划实施;建议;研究;
1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管理之间的关系概述
1.1城市规划科学性与土地规划指标化
现阶段,从我国整体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的角度上来看,这两者之间的上报程序和编制部门是一致的,具体规模也极其类似。但也存在的许多不同之处。简单来说,土地规划的管理机制在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时主要以国家政府职能部门的发展意愿为方向,而城市的整体规划主要是根据地方政府的发展需求来作为基础的,但这两者之间都受制于我国中央部门。因此,无论是对于城乡的规划建设或者是关于土地的规划建设,都要严格贯彻国家与省级相关部门的政务管控机制。
1.2建设用地的集中布局与分散特征
不管是城市规划或者是土地规划,一直以来,集约化土地资源都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议话题。关于我国政府部门所颁发的土地管理重要文件中,都在一定程度上积极指引更多的乡村群众参与到工业园区或者是城市的建设进程中。在一般情况下,集约化布局的设置多以开发区、中心城镇等特定地区进行发展。而分散布局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上各主体的主要诉求为主,在目前的发展阶段,根据政府职能部门的整体规划,不难看出,集约化发展模式在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中取得更高的呼声。但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我国土地规划及建设用地的整体布局规划与城市的建设相比较则表现出繁杂的特征,这一般都是因为在进行土地规划过程中过多的保留村庄、城镇、城乡结合部等造成的,再加上在进行土地规划的过程中规划图纸作为其关键的凭据,分散布局影响到了空间集聚模块的发展。另一方面,城市的整体规划代表着市、县政府和外围产业的发展与利益关系,导致在整体规划上缺乏对该环节的重视与管理,这是乡镇经济得不到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2推动城乡规划和土地建设协调发展的建议研究
2.1重视土地管理,推动城乡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模式,目前在进行土地规划管理的过程中,可采取增减挂钩的政策来作为核心手段,采取这种政策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城乡的结构,这对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若增减挂钩政策能够进一步得到落实,对促进农村土地的合理化使用效率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同时也能够对农村村民的居住类型进行改革,把过去的分散模式转变为集中模式,这能够最大化地保障城乡整体布局的科学性与秩序性,从而实现缩短城乡距离的目标。但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这一定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实施增减挂钩政策的过程中,会极易与农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产生冲突的现象,针对这种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可采取推行土地规划管理政策的途径,先将增减挂钩政策进行示范,然后加强土地使用与城乡规划等方面的合理化管理。
由于不同的地区的发展情况会存在不同差异,要求相关部门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将产业与土地的用途进行精准定位,将农民的基础利益放在第一位,杜绝对耕地范围造成破坏,从而循序渐进地将农村的劳动力科学地转移到城市的发展中,最终保障城乡规划系统的可靠性。
2.2保障土地征用建设过程的规范性
相关部门在进行到土地征用的环节时,若该地区的土地征用尾款与土地的具体价值存在矛盾,农民的基础利益将无从保证,这会严重地威胁到城乡经济的和谐发展。针对这种问题,需要我国相关职能部门对土地征用机制进行完善,从而确保城乡土地在进行利用过程中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此外,还要重视关于乡村土地的征用补偿机制,要深入地研究土地的征用是否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在计算损失时,除了要将农民的损失考虑进去,同时也要将间接损失这种因素考虑进去,从而保障农民群体对土地征用机制的整体满意度。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要关注在城乡规划市场化管理措施中关于土地征用的环节,要确保征收机制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来对土地进行科学征收,最终保证土地征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征用农民土地的过程中,还要正确指导广大的农民群体根据城乡的经济发展模式来对传统的农业格局进行创新改革,从而实现在农村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多元性目标。此外,也可以结合城乡规划工作的建设进程,为农民群体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其目的在于提升农民群体的整体收入来源,并按照国家的标准实施各项经济补偿工作。
2.3促进土地规划管理和城乡规划实施的协调性
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城乡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出现变化,相关土地规划管理部门需要根据具体的发展情况,摸索出新的土地规划模式。例如推进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的协调性发展,在推进该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总结前人的经验,以环节性的制度化、沟通环节的信息化为主。在保障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为一致的基础上,严格贯彻以下三个部分的工作进行,内容包括:(1)始终将审批土地的利用规划及其具体的建设路径作为先决条件,然后针对特定建设区中的各个项目展开建设。(2)从人们的精神观念上开始入手,简单来说,城市是人们的精神家园与物质家园,而这对近些年来频频发生的各种地质灾害以及一些水资源保护带的地区,相关部门在针对这些特殊地区进行土地规划的过程中要高度注重对土地资源的保护。(3)针对一些特定建设区域的有关规定,相关部门应当了解该地区的具体发展情况来制定对应的管理方案,来对有些不合理的规划进行约束,从而在根源上加强开发商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对城乡规划的重视,缩短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在目前的发展阶段,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化利用作为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通过促进土地资源的规划以及管理为城乡规划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密切,因此需要注重根据具体情况解决这两者之间建设用地的分散与集中布局,最终保障土地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与保护。
参考文献:
[1]易红超.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探讨[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7(2):112~113.
[2]林成开.城乡规划建设中与土地管理相关影响因素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7(17):21.
[3]林永初.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研究[J].四川水泥,2017(8):92.
[4]谢远巍.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7):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