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张会从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张会从
[导读] 摘 要:当前建筑设计应该朝着健康,绿色环保的方向大力发展。
        身份证:13300119761219xxxx
        摘 要:当前建筑设计应该朝着健康,绿色环保的方向大力发展。因为现在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不只带来了经济效益,但同时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逐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本文就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从绿色生态建筑提出与概念着手,寻找出生态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以及当前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生态建筑所应具有的特点与原则,从而分析我国绿色生态建筑发展状况,就我国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方向提出一点个人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
        1 绿色生态建筑的提出与概念解析
        1.1 绿色建筑
        1.2 1992 年以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得到重视,绿色建筑被定为未来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绿色化建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能源,保护自然环境,减少空气污染,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空间,使建筑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低能耗、高效率、高经济性、环保性,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当前与将来的利益共存,是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方式。
        1.2 生态建筑
        60 年前,美国建筑师麦克哈格提出融合自然的设计方式,意味着生态建筑学设计的正式开始。生态建筑学的本质是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绿色生态理论应用,把建筑群或建筑物视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改造设计跟周围建筑空间相关的各种物质形态因素,实现物质与能量在生态系统内的相互转化,进一步获得高效、低耗、无污染、生态可平衡的建筑环境。
        2 影响生态建筑设计的因素
        2.1 自然因素
        生态型建筑也是建筑,没有超越建筑的范畴。在建筑材料上,它仍然是一种人们生活和使用的空间。自然因素,如气候环境、地质构成、地理位置等也依然影响着生态建筑的设计。
        2.2 社会因素
        只有从人类的生态思想意识上进行转变才可能实现生态建筑。生态构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面众多,包括哲学、美学、伦理、生态、经济、技术和许多其他领域。生态建筑的设计与实现不光取决于生态构建体系,也取决于政府有关部门决策规划设计管理。
        3 当前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1 缺少前期调研与模型模拟分析
        目前开发商由于把商业利益看作重中之重,建筑的设计和总平面的布局缺少对建筑施工场地的前期调研与数据建立,只以容积率和其他各项硬指标为重点。不对未建建筑进行通风采光、日照等一系列的电脑模拟测试,从而无法最大限度利用场地的资源,造成场地资源的浪费以及减少环境影响。
        3.2 轻视效果而重技术
        不要过分强调高科技的绿色建筑特色,而盲目地去照搬各种先进技术,认为绿色建筑和高成本是挂钩的。当前,生态植物墙这一技术在国外的绿色建筑设计中被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我国在这一方面缺乏经验还存在很多不足,即便采用国外的生态植物墙,墙面表面看上去比较绿色生态,但却对周边环境没有应有的作用,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由于长时间缺乏管理而变枯萎。不仅没有绿色生态的效果,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更谈不上经济效益了。
        3.3 盲目照搬,与实际脱节
        西方国家的建筑主要以低容积率低密度为主,而我们国家建筑方式是高密度高容积率,两者方式是不同的。然而在我国在绿色生态建筑中设计中存在着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很多建筑师设计者非常喜欢照直接搬西方的设计,崇尚西方文化。我国的绿色建筑模式不同于西方国家,应因地制宜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做出不同的对应方式,使绿色生态建筑真正为我们所用。


        4 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4.1 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
        融合绿色生态建筑是可调节可循环的系统,与周边环境相辅相成。以往的绿色生态建筑在场地设计上有着封闭,通透性差的缺点,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良试图打开场地内部,架空底层等方法,将场地内外部形成良好的连通。这种建筑布局方式,既能增强场地内部通风采光,又能保持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而建设绿色生态建筑,首先就是保持生态。人们所说的生态指的是建筑旁边的植被、微生物、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它强调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相互作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保护和利用天然水资源,减少植被多样性,减少化学污染,形成绿色生态环境,改善建筑环境质量。理论上的生态指的是与建筑相邻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类之间的联系,不同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会互相影响,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4.2 与建筑气候的相互协调
        气候条件是施工现场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一个环节,既要适应当地气候,又要充分利用当地气候。将满足人类舒适生活和气候条件的绿色生态建筑作为建筑设计的基本方针,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用合适的建筑材料,运用专业知识,创造出具有不同特点的绿色生态建筑,避免了“千城一面”。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复杂,不适宜采用单一的建筑模式,应将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形成一种循环系统,充分利用气候特征,有效地利用地方资源,在不破坏当地自然景观、水源植被的前提下,使建筑与当地生态环境相互融合,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4.3 合理设计,以人为本
        住宅设计是绿色生态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居住区住宅设计时,应注重绿化布置,根据不同植物的习性合理分层布置;同时应充分发挥绿化植物对整个建筑群的隔音、防尘等作用,给人放松心情,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5 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建议
        5.1 适应和利用自然环境
        人类只是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的一种,我们没有很大的能力去改变大自然,却能够适应和利用环境。绿色化的生态建筑设计也需要对环境进行调整和利用,比如干旱地区的节能设计需要考虑雨水的回收,而湿润地区的生态建筑则需要考虑排水。因此,不同的自然环境应该有不同的考虑因素。但人类需要适应和利用自然环境,针对不同的区域特征进行设计,才能达到良好的设计效果,发挥建筑的生态功能。
        5.2 恰当选用材料
        生态建材是一种有利于人类居住健康的建筑材料,具有绿色环保和安全的特点。生态型建筑材料要求在材料收集、生产、使用等环节采用先进技术,尽可能减少能耗,创造最大效益。生态建筑对材料的使用要求尚没有规定的标准,“新”材料不一定适合,还应考虑到环境污染、当地对资源的需求等方面,最终选择最合理的材料。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建筑技术的合理选择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并不一定要最先进的建筑技术才能满足生态建筑的要求。与此同时,要与时俱进,接受现代新技术,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进行细致研究,加以完善,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服务。
        6 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绿色生态建筑研究基本处于初始阶段,很多方面缺乏相应的研究基础,建设绿色生态建筑不仅使城市自身可持续发展,而且使人们的生活环境与自然和谐统一。在国家鼓励发展建设绿色生态建筑的背景下,我国的绿色生态建筑研究正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前进,本文就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问题做了相应探讨,以期对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周锐.绿色生态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山西建筑,2020,46(4):149-151.
        [2]任宇.环境的绿色生态化设计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推广应用[J].现代园艺,2019(8):144-145.
        [3]李欣,郝鹏.绿色生态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8(9):40-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