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下室错层施工缝留设与防渗漏处理工艺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王列秋
[导读] 摘要:本文结合实际的工程案例探究建筑工程地下室错层施工缝的留设与防渗漏处理技术,分别提出了两种的不同的施工缝刚性止水方案针对地下室错层施工缝留在外墙侧以及地板侧的施工缝进行处理。
        广州广骏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本文结合实际的工程案例探究建筑工程地下室错层施工缝的留设与防渗漏处理技术,分别提出了两种的不同的施工缝刚性止水方案针对地下室错层施工缝留在外墙侧以及地板侧的施工缝进行处理。随后,针对这两种施工方案的可操作性以及防渗漏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了钢筋留置、止水钢板预埋以及模板支设的两种方式,以望参考。
        关键词:建筑地下室;错层施工缝;留设与防渗漏;处理工艺
        本文就某建筑工程为例对建筑地下室错层施工缝留设与防渗漏处理工艺做出探究。工程总面积为78338.06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为43257平方米,是由8栋高层所共同组成的建筑工程,地下则为两层的地下室,局部地区为1层地下室,整体有1层地下室所连通。地下室采用梁楼板作为顶板,1层地下室为无梁楼盖,其中1层地下室非人防区域的楼板有240毫米的厚度,而人防区域的楼板厚度为270毫米。其中1层地下室的底板厚度为500毫米,2层地下室的底板厚度为650毫米;1层地下结构总高程为3.8米,2层地下室结构总高程为3.3米。在建设的过程中该地下室的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加上六轴搅拌桩止水帷幕的方式进行建设,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混凝土支撑。进行1层地下室以及2层地下室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对工艺等因素进行了综合的考量,必须要在相关的位置预留施工缝,但是在哪个地方进行留设,并且要采用什么样的防渗漏工艺尚未有定性。
        1.地下室交界处施工缝留置的必要性
        1.1施工现场概况
        该工程中1层以及2地下室的平面图如下,采用钻孔灌注桩分割1层地下室以及2层地下室错层交接处。
       
        图1 1层地下室与2层地下室的平面图
        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首先开挖土方到2层地下室底部标高处,同时对2层地下室的底板开展施工,随后针对2层地下室的结构开展施工。当拆除了属相的结构支模架之后,2层地下室的外墙防水施工完成,最后针对错层交接处进行土方回填作业。当换撑形成之后,将错层处分隔桩以及支撑进行破除,与此同时进行1层地下室区域施工。在1层地下室施工完成之后,形成地下室的连通。
        由于本工程为二级防水,因此在进行外墙和底板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施工:首先,针对1层地下室的地板,采用现浇500毫米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的方式进行施工,在此基础上湿铺2毫米的高分子复合防水材料,随后再施用100毫米的C15混凝土垫层对素土进行夯实;其次,对于外墙部位,要对换填土层进行夯实,随后铺设一些30毫米的挤塑聚苯板,再在此基础上铺设厚度为2毫米的无胎PET自粘卷材,最后铺设300毫米的钢筋混凝土外墙。
        1.2设计要求
        在开展施工的过程中,相关施工单位应当充分参照围护设计的要求,在2层地下室结构施工完成并形成有效支撑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1层地下室施工,随后破除支撑以及分隔桩。并且由于1层地下室的底板的施工流程相较于其他的楼板复杂很多,站在正常施工的角度而言,2层地下室相较于1层地下室施工会更早的进入待浇筑阶段。因此,如果强行的进行同时浇筑,则会大大延迟2层地下室施工区域的结构施工时间,对工期产生严重的影响。但是如果留置施工缝则可以先进性2层地下室以及相关结构的浇筑,待施工完成之后再进行1层地下室的施工。
        1.3施工缝防渗漏
        在开展施工的过程中,我们充分意识到,新老混凝土之间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密实浇筑,在两者的交界处总会出现一条并不明显的缝隙,这些缝隙肉眼并不能看见。热胀冷缩是混凝土的特性,温度的变化会导致整个混凝土的缝隙也会不断的变化,施工单位应当积极的采取相关的措施,避免缝隙继续扩大。
        通常情况下常见的施工缝防渗漏措施有两种,其一是使用柔性的膨胀止水条,其二是采用止水钢板。所谓的膨胀止水条就是指由一些助剂、橡胶、无机吸水膨胀材料以及高分子等合成的一种具备良好粘性的防水材料。在应用这种止水材料的过程中需要将其固定在特定的位置上,防水材料遇到水就会不断的膨胀,进而保障缝隙被有效的充填,最后形成一种不透水的可塑性胶体,其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渗漏作用。采用这种材料进行施工最大的特征就是其施工操作简便,不需要过高的成本投资,是一种十分经济的方式。但是其也存在很多的弊端,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固定十分困难,在进行浇筑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位移和形变,进而导致出现局部的漏水和渗水情况,十分容易老化的橡胶制品,在长期处于地下的环境下十分容易被腐蚀,地下结构的长久使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一些地下水位较低以及地下水量较小的工程中十分适用。
        而止水钢板通常都是指将后3毫米以及宽300毫米的钢板按照相关的施工需求在两侧弯折出15毫米的边,通过焊接的方式在施工现场进行固定。在实际安装施工的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钢板在安装过程中开口需要对水面相对应,并且充分保障施工缝处于钢板的中部,若遇到长度不能满足施工需求的钢板应当进行焊接,同时在一些薄弱的部位应当采用整块的钢板进行弯折,为止水钢板的止水效果做出充分的保障。
        在进行施工缝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保障已经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要将混凝土表面浮浆以及松动的石子及时的清扫,对于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而言,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其进行二次的打凿,因此充分保障混凝土能够更加完整的连接,最大限度降低渗漏的风险。随后采用水冲的方式充分保障混凝土材料的湿润性。在进行施工缝处理的过程中应当采用强度等级相同的混凝土水泥砂浆直接进行接浆处理,保障接浆的厚度为50毫米。
        本文中该工程附近有一条河流,因此地下水位较高,地下室长期都处于一种有压力的浸泡中,因此使用橡胶止水条的相比止水钢板而言并不突出,因此本工程施工单位最终采用止水钢板进行施工。
        2.施工缝的留置
        2.1外墙测施工缝的留置
        在留置施工缝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量1层地下室底板钢筋留置以及止水钢板的焊接问题,开展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设计了以下的施工方式。
       
        图2 外墙测施工缝的留置
        首先,针对钢筋进行预留,如上图所示,在地下室2层的外墙中进行钢筋预留需要对底板进行锚固,要将其延伸至外墙边并且预留丝口,在连接1级套筒之进行2层地下室结构浇筑。要充分使用胶带对预埋的接口进行封口,以此才能够充分保障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接头不会被混凝土所填埋。根据我国相关的施工规范标准,1级接头的抗拉伸强度应当是1.10倍钢筋抗拉强度的标准值,或者不能小于连接钢筋实际的抗拉强度,同时还应当充分保障其具备良好的抗压性能以及高延迟性,可以不限制接头的百分率。在本工程中,由于施工缝部位的接头率为百分之百,因此施工单位选择了1级接头。
        其次,止水钢板。若采用常规的止水钢板对外墙的施工缝进行预埋,该侧的墙柱竖向钢筋需要全部都截断,以此导致竖向的钢筋的受力情况发生变化,对结构的安全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开展施工的过程中,相关施工单位只能够在外墙侧进行一根通长钢板的预埋,当整个浇筑施工完成之后再将整个钢板拆除,进而形成一个竖向止水的效果。
        2.2地下1层底板施工缝的预留
        在进行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地下1层施工缝的预留与侧墙的施工缝大同小异,底板施工缝同样需要采用垂直施工缝的形式进行施工。但是本工程中由于不存在模板的限制,因此,施工更加简便的普通的止水钢板更加使用, 采用这种施工方式不需要进行槽钢以及接头的预埋。在本工程中,由于施工缝的位置在外墙边300毫米的位置,因此在进行施工缝留置的过程中,不宜浇筑过长的底板,由于底板下部没有钢管进行支撑,因此若悬臂设置过长不仅会对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同时还会对底板防水层等环节的施工造成严重的影响。在进行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后续底板的施工会将围护桩进行破除,需要大型的施工设备参与到施工,因此要重视保护止水钢板以及预留钢筋的防锈作业,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钢筋统一向上弯折并且套PVC管道以及涂刷防锈漆等方式开展工作,以此重返保障能够顺利的连接底板的钢筋,最大限度避免止水钢板出现破损的情况。最后,要充分保障围护桩与外墙之间回填土方的压实程度,以此充分保障施工过程中土体出现沉降或者裂缝的情况。
        3.结语
        总而言之,在1层地下室以及2层地下室的错层交界处,不论是使用这两种方式任何一种都有着较高的有效性以及可操作性,但是我们也应当充分的意识到,这两种施工方式同样存在自身的优势与缺点。采用普通止水钢板预埋并且集合钢筋预留的方式进行施工有着十分简便的操作,最大程度降低了工程施工所需要的费用,对于大多数的工况都十分适合。这种方式在本工程中进行应用无疑将其自身的便捷性充分的展现出来,极大程度的降低了施工的成本,而另外一种方式则是通过预埋钢板和钢筋连接接头的形式进行施工,这种施工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施工成本,更需要十分复杂的后期处理方式,但是这种施工方式能够更加有效的保护施工材料。其次,我们还要清晰的意识到有很多的施工缝根本无法预留钢筋以及止水钢板,对于这种特殊的施工情况,这种方式为其施工缝处理也提供了一个十分有效的解决思路。
        参考文献:
        [1]孙正爱.地下室混凝土结构细部构造渗漏水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12):5252,5073.
        [2]巩江峰,朱勇.从施工工艺和防排水效果反思铁路隧道的防排水设计[J].铁道标准设计,2018,62(004):145-150.
        [3]赵豫.关于大面积地下室混凝土结构无缝跳仓法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19,413(02):176-177.
        [4]李志鹏.针对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及渗漏的防治措施研究[J].智能城市,2019,5(05):122-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