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政道路养护中常见的技术措施 吴靖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吴靖
[导读] 摘要:道路是重要的基础设施。
        杭州市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22
        摘要:道路是重要的基础设施。道路的施工与养护质量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做好道路的养护与管理至关重要。但当前,我国道路养护管理存在严重的交通运营超负荷现象,并且引发道路路基下陷、路面裂缝等大量病害产生,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出行带来严重影响。立足这一工作背景,本文对道路施工养护技术管理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市政道路;养护技术;措施
        随着城市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民对出行道路的安全和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市政相关部门应当及时发现和分析市政道路养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保证市政道路的正常运行。同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各种车辆的行驶作用都会对市政道路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市政道路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不断提高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水平,才能有效保障行驶车辆的安全。
        1道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性
        所谓“道路养护”,顾名思义,就是对现行使用中道路所进行的保养与维护,通过养护可以让道路保持保持完好的使用状态,保持良好使用性能和使用质量,从而为道路使用者提供安全放心服务。众所周知,道路建成后、在通车使用中,由于一方面要承受运输车辆车轮的磨损和冲击,另一方面还要承受各种自然灾害(如暴雨、洪水、风雪、烈日、融冰等)的侵蚀,此外在加上其他因素(如人为因素)的破坏以及建设过程中留下来的瑕疵、披露、缺陷等的影响,因此在使用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后,道路的使用质量和稳定性都会逐渐呈现出下降趋势,轻则弱化了运力和效能,重则甚至埋下安全隐患,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造成国家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所以,为了保证道路使用质量和使用性能的稳定,同时也是为了保护国家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失,需要对建成通车后的道路给予科学的养护管理,以此实现道路使用质量、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最大化,以此保证道路运输的畅通无阻。
        2市政道路养护中常见的技术分析
        2.1灌缝技术
        在我国的市政道路的养护过程中,有很多有效的技术都可以有效解决市政道路的各项问题。其中灌缝技术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养护技术,灌缝技术又包括横裂缝、纵裂缝、网裂缝以及块状裂缝,纵裂缝一般情况下都是在新路面与旧路面的交界处产生的,或者是在填埋和挖掘同时进行的路面上产生,主要是由于路面的凹陷和不平整造成的;还有可能是在车辆超载的情况下碾压路面,形成道路表面的车辙。横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路面温度和湿度的差额导致路面收缩和受力不均匀,最终形成横裂缝,还有很多路面的反射裂缝也属于横裂缝。网裂缝使市政道路被破坏的面积较大,灌缝技术已经不能很好地修整路面,只能通过对发生损伤的路面进行局部的修整。还有一些情况是由于大量货车的长期超载,导致路面的大面积坍塌,形成块状裂纹。以上这些情况大多是由于温差导致路面的受力不均匀,最终产生裂缝,遇到雨天或是特殊情况这些裂缝中渗入水分,就会导致路基内部的材料变质,大大降低整个道路的稳定性。通过灌缝技术的实施能够有效防止道路侵蚀,保护道路的内部结构,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灌缝技术的优势是经济实用,而且操作比较简单,避免在修整道路的时候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
        2.2就地热补技术
        该技术是就地加工沥青,然后进行修补和养护工作。在实际应用时,需要先清理和铣刨损坏的路面,然后就地加热,待加热完成后再根据设置好的配合比将适量的沥青和再生剂加入到修补材料中,搅拌得到混合料,最后进行铺筑和压实,以此实现破损沥青路面再生的目的,即达到养护效果。该技术可以利用原有的沥青材料,有利于降低养护成本,同时还能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2.3稀浆封层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数量的剧增,车流量以及行车时间大大增加,使得道路的使用时间也随之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道路路面极易发生剥落和坑槽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可以使用稀浆封层的处理技术。

这种处理技术的过程是:把乳化过后的沥青、骨料、水以及添加剂等材料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配制,做成稀浆,然后在需要进行修复的区域内把稀浆铺在上面,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保证表面的平整,在一段时间后混合物会凝固,这时候就能够实现耐磨防水和修复的目标。这种技术最主要的优势就是施工极其简便,施工过程也不需要进行加热处理,省略了一些步骤,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施工目标,但是这种技术也有它的局限性,其承载力水平不高,所以只能把它当做保护层。
        3有效提高市政道路养护技术的措施
        3.1制定完善的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制度
        为了保障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规范化和合理化的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制度。首先,应当加强日常的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工作,制定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标准化、规范化的道路保养、修复等日常工作,严格要求养护人员依据规定的工作制度实施作业,定期检查市政道路的整体质量问题,及时发现出现故障的路段,并采取合适的修复和处理措施。其次,安排专业人员对各路段在不同季节容易出现的道路故障情况进行记录,并提出相应的故障解决方案,需要成立巡视小组,定时定点进行日常巡视工作,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故障问题。
        3.2落实科学规划与技术培训
        道路的养护与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这是因为环境、气候等均会对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带来影响。如雨天、高寒天气不适宜开展养护工作,当地的地形地势过于崎岖复杂也会导致道路养护工作难以开展等。基于此,相关单位需立足实际,根据道路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等提前做好道路养护工作的规划设计,形成一套成熟的流程,同时制定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减少外在因素对道路以及养护工作的影响,确保养护工作顺利开展,确保道路可正常使用。除此之外,养护人员技术水平、职业素养等同样对道路养护管理质量产生影响。
        3.3建立现代化的养护管理信息系统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道路养护工作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观念逐步走进了“养路人”的视野。信息化养护管理是现代运输管理体系中保证道路运行质量稳定的重要前提条件,对提高道路养护管理水平和养护管理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就我国目前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总体状况而言,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还比较欠缺。比如在我国已建成道路的养护管理工作中,至今仍有很多路段还在沿用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这种作业方式不仅养护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欠佳,而且劳动强度也大,人身安全还容易受到伤害。所以,建立现代化的道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道路养护管理状况的实时监管,这既是“养路人”工作的职责,也是“养路人”的目标。电子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科学技术的普及发展,为道路养护管理工作信息化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有利契机,奠定了技术基础,只要“养路人”能够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就一定能促进我国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的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发展。
        4结语
        相关部门应当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健全的养护管理制度,强化市政道路养护意识,不断研究先进的养护技术,加大关于市政道路养护意识的宣传力度,使社会大众充分认识到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日常巡视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道路养护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合理运用有效措施提高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水平,从而实现提高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马晓.加强市政道路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19):121-122.
        [2]王寿浩,王美霞.提高市政道路养护管理的有效措施[J].科技经济导刊,2017(3):216-217.
        [3]胡世通.提高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水平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9):214-215.
        [4]李东.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0):127-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