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刘琼
[导读] 摘要:当下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快速发展中。
        永靖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甘肃临夏  731600
        摘要:当下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快速发展中。在各项政策的扶持下,农村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数量与规模均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如后期管理工作缺失、资金主要依赖政府财政、不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等。本文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了其发展状况与运行管理工作,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基础设施;农村;建设
        引言
        为了实现十三五规划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规划任务和目标,增强农村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获得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农村基础设施可以细分为生产型基础设施、生活型基础设施、社会发展型基础设施和生态型基础设施等四大类。从公共物品理论的角度看,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如交通、供排水工程等)建设具有公共品属性特征,这意味着在一定阶段,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应以政府为主。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农村生产型基础设施建设,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为我国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投资对农村经济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大力支持,道路、电力、通讯建设得到了优先发展。国内学者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些学者从公共物品理论、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等理论出发,论述了政府财政支出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批学者则从实证的角度讨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的生产或生活产生的影响,探讨相关政策及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政策调整建议。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主体中,村干部是一类特殊的群体,既是建设成果的受益者,又是建设项目的参与者。作为村务代理人,在寻求建设项目的财政支持、动员村民参与项目建设、提出合理规划建议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1农村部分基础设施后期管理和监管不善导致使用效率不高
        通过调研,这些年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力度非常的大。成绩也很明显,很多村庄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是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部分基础设施的建设完成之后,出现了监管不力的情况。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上级部门验收之后,就处于一种无人看管的状态,所以导致很多的基础设施由于各种原因被破坏,利用率不高。例如,某些特殊地点做的水渠全部废气,又改造成了滴灌,滴管的监管与维护问题得不到重视。
        1.2村庄供排水情况
        在村庄饮水方面,绝大多数的村庄已经使用自来水(占到78.25%),还有少数村庄采用自家打井取水(占到9.96%)和水窖存水自用(占8.94%),极少数采用的是收集雨水或混合方式(2.82%)。在排水方面,26.81%的村庄没有建成污水管道,16.70%的村庄没有建成雨水管道,雨污管道分设的村庄占到8.13%,既没有铺设雨水管道也没有铺设污水管道的村庄占到大多数(占72.09%)。占到90.96%的村庄周围没有污水处理厂、小型污水处理站或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未来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任务很重,但是相关部门要求污水收集要乡镇全覆盖,不符合实际情况。
        2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1拓宽民意反馈渠道,完善农村“一事一议”制度
        “一事一议”制度是基层治理实践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也是被中央当成典型推广并被实践检验证明是基层治理有效的一项制度安排,其基本原则就是“量力而行、群众受益、民主决策、上限控制、使用公开”。尽管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应当发挥主体、主导作用,但广大农民作为利益相关者,不应被排斥在决策、建设以及管理的过程之外。农民是农业的主体,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基于此,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尽可能地体现民意,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拓宽民意反馈渠道,让广大群众参与其中,彰显其主人翁的意识,各地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议事规则,除此以外,还应当根据所议的具体事项采用不同议事策略,从而达到降低一事一议的成本的目的,真正做到“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定”,让“一事一议”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这也是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能真正体现民意,符合农民利益需要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


        2.2道路交通设施
        乡村道路建设的规划,应结合乡村内已完成情况,如乡村内道路的硬化基础情况、距主干道的距离、乡村产业规划等情况的不同,分步、分类逐一进行实施。道路硬化基础差的村,应优先提高道路硬化的公里数,扩大道路硬化范围,逐步实现道路通村、通组、通户;距主干道较远的乡、村,应优先实现与主干道的组网互通,切实解决偏远乡村的出行难问题,然后再深入推进道路提升工程;乡村道路交通的规划还应根据产业规划的不同进行分类设计,如发展乡村旅游类、仓储转运类等产业的乡村,应根据人车流量较大的实际,提高道路建设标准,起到助推乡村产业发展的作用。
        2.3建设投融资体制多元化
        为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创新投融资模式,使得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将发挥重要作用。针对资产类型制定不同的投融资渠道:农村道路类没有收益的纯公益类项目,采用以政府为主、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的融资方式;农村供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为主的方式;农村供电、电信类经营性基础设施,采用企业投入为主的方式。丰富投融资形式,结合地方具体情况,采用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直接投资、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财政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4完善监督制度
        完善监督制度,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工作符合规定,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当前,政府的一些决策没有考虑到农民的根本利益,没有满足他们生产生活的需求,资源利用不合理,所以要做到各项信息的公开透明,不可隐瞒、编造重要信息,尊重农民的选择权,让他们参与到决策中来,进而建立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加快农民民主建设。同时,鼓励农民成立相关组织,向政府反映自己的需求与意见,保障农民的监督权。另外,要完善科学的监督制度,如引入中立方的监督等,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提升项目质量。政府要提高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在政绩评价中所占的比重,要求工作人员考虑到农民的实际需求,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发挥政府职能。
        2.5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2.5.1农田水利设施
        针对乡村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解决农田灌溉难、水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对重点发展农业的地区,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可以大大节约农业投入的成本,增加农民种植的收入,极大促进基本农业的发展。
        2.5.2生产养殖设施
        对重点发展养殖或牧区养殖的乡村,应加强对养殖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建立健全生态养殖业循环体系,在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同时,让农牧民减少养殖业投入。如在高寒牧区增加暖棚的建设面积,提高牲畜抗高寒灾害的能力;在重点养殖区建设粪便和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减少养殖户的投入成本。
        2.5.3其它特色产业的配套设施
        乡村应根据长远规划,加强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对特色产业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打好产业兴旺发展的基础,才能引导特色产业的兴旺发展。
        结语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涵盖了教育、交通、住房、医疗等多个方面,因此对农村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各项政策扶持下,这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需要加大监管力度,使基础设施能够长期发挥作用;完善项目结构,创新设计理念,考虑到农村发展的实际需求;寻找项目新的投融资途径,确保基础设施建设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尹志国,赛云秀,张优智.陕西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J].山西建筑,2019(16).
        [2]李留法.河南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机制优化研究述评[J].中外企业家,2015(1):219-220.
        [3]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Z].新华社,2018-09-26.
        [4]王茜,孟宪文,朴清.乡村振兴战略与现代农业产业化[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