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明
南宁市勘察测绘地理信息院 ,广西 南宁 540000
摘要:工程地质以及水文地质的有关勘察工作属于工程设计与施工活动有序开展的前提与基础。为有效降低工程修建现场地质状况及水文环境对于工程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科学落实工程地质以及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能实现对施工现场地质情况及水文条件的科学、有效剖析和测评,利用勘察所得的各类数据和资料,为科学开展工程设计以及施工方案拟订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与资料支持,保证工程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案在后期施工中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因为岩土的水理性质易受外界影响,会根据地下水位的具体升降发生变化,影响工程的地质环境。因此,有关部门要按照具体的水文地质现状,综合工程的建设标准及要求,科学拟订多种应对方案做出有效的控制与预防,为工程建设质量的有效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相关问题
引言
在工程地质工作开展过程当中,水文地质问题造成的影响非常严重。为此,在地质勘查工作实际,将水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充分做好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岩土结构具体组成进行分析,地下水所占比例较大,因此会直接影响到工程整体特性,同时还决定着基础工程建设质量。所以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地下水问题,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工程整体质量,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还能为实际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提供全面的数据参考。然而在水文地质工作开展过程当中,还存在一些形式化现象,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工程的整体稳定性,为了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避免发生各类事故。下文针对地质勘察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防治水文地质灾害的一些措施,希望能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作用。
1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
1.1水位上升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在岩土工程当中,水位上升是水文地质危害的主要类型,通常而言,地质因素以及人工活动影响都会改变地下水位状况出现水位上升,而且气象水文条件对地下水位也会产生很大影响。在水位上升条件下,极易引发土壤盐渍化与沼泽化,从而影响到工程地基,造成一些不良影响,而且地下水位上升之后,会腐蚀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同时不断上升的地下水位,还会引发河流出现位移更甚者出现崩塌情况,损害沿岸的工程质量。另外地下水位的不断上升还会造成流沙和管涌等灾害问题。
1.2地下水压力引起的水文地质问题
一般来说,地下水位压力对周围岩土体造成的危害较小,可以忽略不计,但人为因素和外力影响是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多种因素均可造成影响,导压力失衡,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水压力问题,对工程建设产生危害。常见危害问题包括管涌、流砂、基坑突涌等,这些水文地质问题将会为建筑安全埋下安全隐患,影响建筑地质基础稳定性,降低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工程质量。
1.3水位下降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水位下降多是由于人为因素所导致,在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之后,极易导致地面沉降以及塌陷问题的出现,对建筑以及施工安全构成严重影响,而且这一问题还会影响到生态环境,导致地下水发生枯竭,恶化水质,还会严重威胁到建筑的稳定性与持久性。
2工程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处理方法
2.1建立健全科学的水文地质勘察评价体系
要保证水文地质勘察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首先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勘察评价体系,有关部门需要将工作建立在完善的体系架构之上,明确勘察工作目标,科学指导勘察流程和技术,加强对数据精准性的监督,提高数据整理分析能力。将水文变化对区域岩体、地层造成的影响列入评价体系中,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和环境变化进行预测,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勘察工作人员需要明确水资源状况,掌握地下水开采情况,确定富水段,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2加强地下水状态监察工作
首先,应明确施工区域地下水位及水压,并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勘察标准,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地下水管控与检查方案,并根据地下水的不同类型和变化特点,在经过一定时间勘察后,确认地下水实际类型及变化规律,为后续勘察工作及工程安全防护提供充足的基础资料和数据支持。其次,在充分了解地下水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相关设计和技术人员,根据水质报告,对整体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并选择适合的施工材料,同时做好工程水文地质问题的防护措施,例如面对突涌和管涌等现象,可先对其发生概率及对工程项目的影响做出初步预判,一旦发现水文地质问题发生概率较高、对工程项目影响较大,应立即制订并实施更严格的防护措施,可通过恰当的降压措施,将地下水压力调控在合理范围内,或者选择合适的坑基深度,并根据国家标准调整隔水层厚度,以此降低或避免突涌、管涌等问题对项目施工造成的影响。
2.3地下水存储方式
目前,城市居民在生活中普遍使用地下水,主要有毛细管水、重力水以及结合水。重力水又被人们称为自由水,也就是说它可以在地下自由活动,此类水在当今居民的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重力水具备较强的活动性,能在地下结构里面自由移动,它遭受的空间限制较小。结合水就是附着在固体或是和固体结为一体的地下水,同重力水相比,此类水的实际移动性较弱,可以用不灵活来描述,但在具体的应用中,结合水也被列入常规备用水源行列,它也在居民的日常用水中发挥重要作用。毛细管水通常存在于各类地下水结构之中,同样也在居民日常用水中出现频率较高。以上阐述的三种形式的水就是地下水的基本存在形式,并且它们能在较深区域中长期存在,与地下水具备的特征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同时也是地下水具备的特征之一。
2.4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提高分析和管理水平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社会科技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在地质勘察工作中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能够将数据变成可视化、形象化的分析模拟,同时大大提高了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并且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勘测工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减少人为失误造成的偏差。通过计算机技术,将水文地质勘察的完整流程进行信息化管理,配合完善的评价体系,能够快速推进工作进程,提高勘察结果的利用率,提高了地质勘察工作的有效性。
结语
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提高分析和管理水平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社会科技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在地质勘察工作中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能够将数据变成可视化、形象化的分析模拟,同时大大提高了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并且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勘测工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减少人为失误造成的偏差。通过计算机技术,将水文地质勘察的完整流程进行信息化管理,配合完善的评价体系,能够快速推进工作进程,提高勘察结果的利用率,提高了地质勘察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师琴.工程地质勘察中有关水文地质问题的思考[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6(4):18–19.
[2]高跃.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内容及地位勘察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4):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