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孟
北京泰豪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102600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施工规模不断扩大。深基坑支护技术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常用技术手段,其应用情况将直接影响工程施工安全和基础结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对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常用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并提出技术质量控制措施,希望可以进一步提高工程施工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 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常见施工技术
1.1 土钉支护技术
施工人员操纵相应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钻探若干施工孔洞,在洞内放入钢筋,灌注适量水泥浆体。随后,在坡面挂靠钢筋网,在钢筋网表面喷射厚度在90mm左右的混凝土面板。土钉、钢筋网、混凝土面板与边坡结构将共同形成较为稳固的整体性结构,起到支护作用。土钉支护技术的施工成本较为低廉、设备简单、施工效率高,主要被用于基坑开挖深度在15m以内的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准确计算土钉拉拔力,协同第三方机构开展土钉拉拔试验;以钻机长度为主要依据设置钻孔深度;科学制定浆液配合比方案,在必要情况下加入适量外加剂,以强化浆液性能;将土钉成孔水平误差控制在50mm内;在混凝土喷射完毕2h后,即可开展洒水养护作业,将养护时间设定为5d左右;将注浆管插入孔底350mm处;需要将注浆体强度等级控制在M30及以上;保证喷头与坡面二者保持垂直状态,将混凝土喷浆压力控制在0.4Mpa左右。
1.2 护坡桩技术
护坡桩操作流程为,钻探若干孔洞,向孔内匀速压入适量浆液,直至浆液达到预定标高后,缓慢上提钻杆,向孔内倒入骨料、下放钢筋笼,开展高压补浆作业。使用钢筋混凝土冠梁对各处护坡桩顶端进行连接处理,铺设钢丝网起到桩间土防护作用。护坡桩技术主要被用于地理环境复杂的建筑工程中,具有支护效果显著、效率高等优势。在技术应用过程中,严格控制钢筋笼下放质量,确保钢筋笼中心点与桩孔中心点重叠;控制灌浆速度,避免钢筋笼移位;将桩基场地宽度控制在15m以上,桩身强度最小为C25、混凝土坍塌度则在200mm左右;根据气候温度来估算混凝土初凝时间。例如,在气候温度高于25℃时,C30以下混凝土初凝时间为8h、C30以上混凝土初凝时间为6h。
1.3 土层锚杆技术
在深基坑开挖前,施工人员操纵钻机在土壁未开挖部分中干钻探孔洞,依次向孔内放入钢筋、钢管、钢绞线等各类材料,起到良好的护壁效果。随后,多次开展补浆作业,向孔内均匀灌入泥浆。在浆液凝结硬化后,对所打入护壁桩与锚杆进行联结处理,一端在地层中进行锚固,另一端则与临近工程构筑物进行连接。
在应用土层锚杆技术时,尽可量采取压水钻进法,配置循环式钻机,一次完成清孔作业;提前对所使用拉杆、钢筋等材料开展清理作业;在杆体中设置1.2m左右的预留段,并将下料尺寸误差控制在10cm以内。同时,沿杆体轴向设置若干隔离架,将架体间隔距离设定为2m;要求钻头直径超过孔径3mm以上,预防缩孔现象;注浆2min左右后,缓慢上提注浆管,并在10min后开展补浆作业;要求所使用水泥浆强度超过15Mpa;做好选材工作。例如,当周边地层所含水分为弱酸性水体时,则使用谷氨酸盐水泥,将水灰比设定为0.4。
1.4 深层搅拌桩支护技术
施工人员使用水泥、石灰等材料为固化剂,操纵搅拌机对深基坑施工现场分布的软土地基进行强制搅拌,在搅拌过程中持续加入适量固化剂。在固化剂凝结后,即可形成为具有良好整体性能的桩体结构,起到提高地基强度的作用。这项技术既是深基坑支护技术,同时也是一项软基处理技术。在应用这项施工技术时,需要科学制定浆液制备方案。例如,可选择使用标号为425的硅酸水泥,将水灰比控制在0.5左右;在地基强制搅拌环节,缓慢上提钻杆,确保土体颗粒与固化剂充分拌合;组织开展预搅下沉作业,启动搅拌机电机,沿导架切土下沉,同步启动灰浆泵向地基压入泥浆;严格控制固化剂使用量与搅拌时间;一次完成单根桩体搅拌喷浆施工作业;在搅拌完毕后,向集料斗内倒入适量热水,及时清理管线、灰浆泵中残留浆体。
现阶段,深层搅拌桩主要以多排重力式挡土墙结构形式存在,墙体厚度为深度的65%左右,挡土墙结构强度有所不足,主要被用于开挖深度在7m以内的建筑工程中。
2 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2.1 施工现场勘察
提前组织开展施工现场勘察工作,持续采集深基坑现场环境的水文地质信息,如地层分布结构、岩层厚度、气候条件、地下水分布范围与水位高度等等。同时,组织开展土体取样检测作业,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点位,将所采集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以此作为评估地质情况的主要依据。随后,根据施工现场勘察报告,合理选择施工技术、科学制定深基坑支护工程技术方案。
2.2 合理设置支护位置
技术人员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支护位置。如若支护位置选择不当,不但会对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同时,还有可能出现支护结构失稳滑塌等安全事故。因此,在支护位置选择环节,技术人员需要选择在渐进两米处,位置过高或过低,都有可能需要额外处理障碍物,且不利于建立支护高度;确保排水系统与深基坑支护系统之间保持高度匹配关系,可以依靠坡度起到自动排水作用,避免支护结构、基坑开挖面中长时间积聚雨水。
2.3 降排水施工
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边坡坑壁将持续受到地下水上渗、地表水下渗影响,加大了支护结构失稳问题出现率,并使得土层较为松散、降低了地基结构的稳固性能与承载性能。因此,要及时开展降排水施工作业,将地下水位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修建截水沟与盲水沟等排水设施,或是建设地下连续墙、水帷幕等挡水设施,有效阻断地表水与地下水渗透。同时,在雨雪气候下、或是出现基坑底部涌水等施工问题时,需要及时开展基坑排水作业,使用水泵持续抽除坑内积水。
结语:综上所述,在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中,为保障施工安全、有效预防基坑滑塌等安全事故的出现,施工人员必须加强对深基坑支护关键技术的实践研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施工方案,掌握各项技术操作要点。同时,还需要落实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对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动态化控制。
参考文献:
[1]田贵斌.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关键技术分析[J].建筑与装饰,2019,0(10):164-165.
[2]黄德炳.关于建筑工程中深基坑中支护施工技术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4):238-238.
[3]殷小龙,王炳喆.多支护形式在汝州万达广场深基坑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0):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