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斌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辽宁省沈阳市110000
摘要:现如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材料不断创新发展,而框架剪力墙结构为新型施工技术,要求根据建筑工程实际情况设计剪力墙设计方案,选择适宜的模板和过渡层等,确保建筑工程能够承受相应的荷载以及压力,应用优势明显。因此,亟需对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方式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字: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施工技术;探讨
1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含义
框架剪力墙通常也被人们叫做框剪结构,其实质是剪力墙与框架结构的综合产物,是运用专业的技术方法将支撑柱体与横梁结构充分的融合在一起,形成具备良好载荷能力的结构。就框架剪力墙结构所具有的特征来看主要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首先框架剪力墙结构可以将多个剪力墙结构融合在一个框架之中,有效的提升位置空间的利用效率,进而可以满足各种不同形式的建筑结构的需要。其次,在开展施工工作的过程中,不但需要设置充足的剪力墙,并且还需要保证侧向刚度,提升墙体结构的载荷能力。
2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特点
其一为抗震性。通常情况下,框架和剪力墙刚度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为了确保剪力墙具有更高的抗震能力,相关人员必须对其刚度比例进行综合分析,确保框架剪力墙结构具有更强的抗震能力,使其进一步满足相关单位生产需求。其二为受力性。框架剪力墙是现代科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型结构,基于受力性分析,框架剪力墙结构和传统建筑结构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该结构具体是结合剪力墙和框架形成的新型结构体系,二者共同承担建筑竖向荷载,剪力墙负责承担水平荷载,建筑抗震能力和强度相对较强。有效结合框架结构和剪力墙能够实现建筑稳定性的有效增强,确保建筑结构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以此为基础,能够确保建筑施工过程中更为广泛地应用该结构。其三为韧性,基于韧性特征而言,外力积压会在一定程度上被破坏剪力墙结构的韧性,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破坏,相关单位需要强化建筑抗震能力。通常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满足建筑建设需求,相关单位需要明确划分建筑抗震等级,在此过程中,总弯矩是其极其重要的一个指标,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如果总弯矩达到4/5,相关单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抗震减灾目的。
3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3.1放线测量技术
通常情况下,剪力墙结构所具有的灵活性相对较差,同时具有要求较高的设置条件,基于此,在具体设计剪力墙结构时,相关人员需要对其数据分析加强重视,基于当地具体情况科学设置墙体的厚度,设置高度和设置方位,确保其准确性和合理性。在进行具体施工作业时,需要严格基于施工设计,科学应用施工测量线对其进行二次确定,基于实测值科学调整设计图纸相关数据,例如,在对剪力墙具体落实放线测量时,为了保障相关数据具有更高的精确性,需要合理应用经纬仪、全站仪等工具进行精密测量,基于控制轴线对梁柱和楼层进行更为精确的测量放线工作。为了确保相关数据具有更高的精确性,需要进行多次测量,求取平均值,反复核准每次测量数据,然后进行计算值的科学计算,保证放线测量值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3.2建筑钢筋施工技术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钢筋施工技术在工程施工中较为主要,作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重要部分,其核心建材是钢筋。在具体的施工操作之前,施工人员需要对即将使用的钢筋进行质量检测,确认钢筋建材的性能符合建筑需求以后,依照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整理为钢筋材料的实验报告,才能将其应用于实际施工中。
之后,施工人员应对钢筋建材的位置及搭接方式、焊接等过程进行设计,要结合工程图纸所标注的信息,将钢筋材料调整长度,使之适应工程施工的具体要求。施工人员在建设框架剪力墙结构部分时,应当将预制砂浆块充分固定,以便于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建设中,施工人格与需要搭配焊接技术及捆扎技术等,以实际的工程状况为依据,采取适当的搭接技术完成施工。如在柱箍筋接头排列时,施工人员应当以“排列交错”为原则,保证箍筋转角及竖筋交叉成垂直状态;在柱节点加密箍筋捆扎中,应当依照钢筋绑扎的规定流程进行操作,建筑中所选用的钢筋材料要符合工程的设计标准,才能对整体工程的质量形成保障。
3.3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首先,在进行模板搭设施工作业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基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具体状况进行模板的科学制作,同时还需要对模板安装,拆卸的便利性进行深入分析。与此同时,在完成模板安装工作之后,还需要严格检查模板的强度,牢固性和稳定,严格检查模板接缝部位,有效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漏检现象,进而避免模板变形,确保能够有效提升后期施工质量,与此同时,在具体选择模板材料时,相关人员必须确保其吸水性和耐腐蚀性,同时,在混凝土表面与模板接触的位置,还需要确保其光滑性。除此之外,在具体进行模板安装作业时,需要严格基于设计图纸对模板进行准确安装,严格把控模板的平整度位置和高度。在完成模板安装作业之后,还需要严格检查模板稳定性,确保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工程建设需求。同时还需要有效落实压实措施,消除其模板间隙,有效避免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漏浆现象。
3.4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影响着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效果,尤其是混凝土浇筑的效果,也会对建筑工程整体的稳定性带来影响。良好的混凝土浇筑过程应当具备两方面要素,一是合乎规范的施工流程,二是质量较高的混凝土材料,二者结合应用才能提升混凝土浇筑的效果。其一,施工人员需要以工程的施工情况为基础,计划施工流程,对于不同部分的混凝土浇筑作业,施工人员所采用的浇筑技术也应当有所差异。如墙柱部分的混凝土浇筑,施工人员可先在底部填充无石子砂浆,之后再采用分层浇筑振捣的方式进行墙柱砼浇。其二,施工之前,施工人员要认真检查混凝土的材质,若混凝土材质不符合施工的要求,则应更换材料。其三,配比混凝土浇筑材料时要严格控制其温度,包括对混凝土内部的最高升温速度,通常来说,入模时的混凝土温度应在℃30之下。其四,施工人员在浇筑混凝土时要对每一个施工环节保持着严谨的态度进行操作,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混凝土浇筑的质量造成影响。其五,浇筑完毕以后,施工人员应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必要的养护工作,如混凝土凝固以后可通过淋水等方式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减少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情况。
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急剧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融入到城市中,这就使得城市中建筑项目的数量越来越多。在进行建筑项目的施工建设时,框架剪力墙结构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该结构有着良好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同时在节省造价方面也有着突出的优势。对于建筑的施工环节而言,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项目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因而当前研究该结构的施工技术与工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海平.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的探究[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8,33(03):130-131.
[2]叶卫波.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析[J].江西建材,2018(02):99+102.
[3]武志勇.探讨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48):34.
[4]李晓光.探讨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46):55.
[5]许宁,丁森.浅议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J].科技风,2017(08):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