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设计技术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严继军
[导读] 摘要: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设计技术是从设计源头出发,在满足安全、适用、耐久等要求的前提下,创新设计理念和方法,进而提升施工安全水平。
        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0022
        摘要: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设计技术是从设计源头出发,在满足安全、适用、耐久等要求的前提下,创新设计理念和方法,进而提升施工安全水平。输电线路机械化施工设计主要包括路径选择、勘测、基础设计、杆塔设计以及接地设计等,路径选择需考虑机械化施工的可行性与经济性;勘察评价拟建进场道路的安全稳定性,并测量塔位地形图;基础设计结合岩层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设备开挖能力等因素开展设计;杆塔设计考虑索道运输能力等因素,限制杆件的单件重量,并于铁塔关键部位预留施工孔;根据接地电阻值、交通运输条件及地质条件等参数,综合确定接地的施工方式。
        关键词:全过程机械化施工;路径选择;基础设计;杆塔设计;接地设计
        引言
        传统输电线路的施工全程都由人力完成,机械化成分不多,主要是由于输电线路的建设场地通常在远离人群的市区外,田间、山区作业多,交通条件恶劣,且还有一些地区的输电线路需要穿过高山峻岭和茂密的原始森林,很难将一些大规模的机械设备搬运到现场[1]。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成本逐渐增加,且伴随其他工程建设类施工过程机械化程度的日渐提高,对于输电线路建设施工来说,未来需要投入更多的机械化施工手段。智能化电网的推广普及,需要工程施工能力持续保持提升的状态,以推动电网工程企业的转型和升级,电科院等科研部门提出了全新方案,制定了先进的标准化、专业化施工要求,要求输电线路采用更先进的机械化设备,进行更高程度的自动化施工,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和灵活性。要求施工的各项装备设施能够完全适应电网工程,具有专业针对性强、功能适用的基础条件,同时还要满足输电线路施工对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的特殊要求。
        此外,还要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形成一系列技术成果,构建不同规模、参数、功能的系列化施工设备,满足修筑道路、物料运输等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全过程的需要。
        1全过程机械化施工的可行性分析
        1.1机械化管理和控制措施
        输电线路施工的全过程机械化是输变电工程总体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要从工程管理的建设、施工、设计等各方组织入手,采用创新工艺及创新设计方法,着眼施工工艺的可行性,在工程建设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统筹兼顾,为全过程机械化施工创造便利条件,全面提升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设过程中,主要工序包括临时道路修建、物料运输、基坑开挖、混凝土浇筑、铁塔组立和架线施工。将工序与作业层班组结合的方式将工程整体划分为各个阶段,通过优化施工组织措施,确保输电线路作业呈流水化施工,保证各施工班组可以同时在不同的施工区段上先后平行搭接施工,充分提高机械化生产率[3]。
        1.2工程机械装备应用
        线路施工过程中使用履带式运输车、挖掘机、反循环钻机、吊车组立铁塔、发电机及电焊机、牵张机设备、八旋翼轻型飞行器等机械进行施工,通过在各分部工序中应用工程机械装备,不仅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更好地指导工程施工管理,缩短施工工期,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员安全和周围环境。
        1.3工程概况和实施条件分析
        通过协调统筹各工序中工程本体的实施条件,合理配置相应机械和人力,全方位提高施工现场的施工效率和作业安全,更加适应输电线路电力建设的技术和安全发展趋势。
        2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问题
        以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钢筋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为例,钢筋工程,作为框架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实践过程,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规格与标准不一致、焊条型号不适用、箍筋尺寸大小与标准不符以及焊接接头失稳等方面。上述问题,需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排查以发现问题作用情况。

此过程,如发展不稳定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方法进行处理,以避免其进行长期负面影响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造成影响[1]。
        2.1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技术研究
        2.1施工区域的选择和场地布置
        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的区域长度通常根据放线质量要求所决定,导线通过放线的滑车越长,所受到的损伤程度会越大,且由于放线滑车的数量过多,还会造成线外层的铝股受到不均匀压力,造成线跳股或泡股等现象的发生[3]。对于一般的500kV输电线路来说,单线的导线选用四分裂形式,施工区域长度应保持在5~10km之内最为合适,其中通过的滑车数量要尽可能控制在15个以内,最多不能超过极限数额20个。在输电线路施工中,通常情况下张牵场内部包含了众多机械化设备,其中导引绳和牵引绳的数量最多,在进行每次转场时都会产生较大的运输成本,随之还会产生一系列安全问题。因此在对张牵场进行布置时要结合整个输电线路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图1为导引绳与牵引绳的布置示意图。对于转向场的布置,应当使牵、张机控制在整体输电线路中心线上。遇到特殊地形的条件限制时,张牵场不能布置在输电线路中心方向上,而需要采用转向牵引以及倒牵引的方式进行施工。在电压等级500kV以上的输电线路中,线路在进行放线过程中要适用两套完整的张牵引设备同时进行施工作业。同时在进行转向场布置时要注意每一个转向滑车的荷载数都不能超过滑车所能承受的最大承载能力。同时,保证各个转向的滑车荷载数均相同,保证转向角度完全一致。每一个转向滑车的转向角度都不能超过45°,而对于倒牵引的转向角度应维持在180°,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最好布置至少4个转向滑车,与邻塔最近的转向滑车应接近线路的中心线。
        2.2关键点安全作业管控措施
        在机械化施工条件下明确施工现场关键点作业风险提示、作业必备条件、作业过程安全管控措施。针对输电线路工程风险等级较高的组塔、架线等核心作业,划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杜绝触碰的隐患或停工红线,作为施工管理的强制性措施。将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点和安全管控措施纳入施工作业票,在项目部及作业层班组成员中强化培训效果,进一步提高培训实效。针对关键作业的安全警示视频做到全覆盖推广,明确施工作业任务分工、安全必备条件、技术要点,推动管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作业现场。
        2.3强化作业层班组控制措施
        在满足机械化施工方案管理的同时,施工过程中严格履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深化基建队伍改革、强化施工安全管理”12项配套政策中的相关要求,组塔、架线重要工序只能采用劳务分包的方式,禁止采用专业分包或劳务分包自行施工的方式。施工作业班组采取“施工单位作业层班组骨干+核心分包队伍劳务作业人员”组建方式,且劳务分包开展工作的同时必须由作业层班组的骨干的指挥和监护。
        2.4人员安排和组织
        在整个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中,按照施工阶段进行专业化的人员分工,施工过程保证流水作业。人员组成通常可以分为架线准备小组、放线小组、紧线小组以及光缆施工小组,在特殊环境中,可能还会需要飞艇小组、动力伞小组等。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为了解决输电线路中交通不便、大规模机械设备难以到达施工现场等问题,本文对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中应用的新技术进行了全面分析。在人力资源成本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输电线路发展将受到严重制约,而全过程机械化施工技术不仅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同时还具有安全性高、经济效益好等优势,可以有效促进电网工程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彭韬.浅谈架空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技术[J].通讯世界,2017(18):195-196.
        [2]邵捷.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的施工技术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12):105-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