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施工与土建环节的配合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张永庆
[导读] 摘要:我国电气设备使用变得广泛后,为各项产业的经济腾飞贡献基础力量,而便捷的电气设备虽然给国人带来较为优质的生活、生产服务,但其在建筑工程上却给土建环节带来较大困扰。
        天津市环外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1600
        摘要:我国电气设备使用变得广泛后,为各项产业的经济腾飞贡献基础力量,而便捷的电气设备虽然给国人带来较为优质的生活、生产服务,但其在建筑工程上却给土建环节带来较大困扰。本文通过电气工程的施工特点展开分析,根据其与土建环节相互交叉配合过程中的施工内容,讨论两者协调配合的可能性,并最终得出配合要点。
        关键词:电气设备;土建施工;管线预埋
        引言:妥善处理电气工程与土建工程的两者协同施工过程,可发现当前存在配合不协调状况,因此在两者的发展中,如何找寻其中的施工配合要点,对整个建筑施工流程的优速化体现具备极大促进意义。施工单位的实际施工质量,将影响到企业的安全施工保障,并由此对企业的既得收益发生损害,所以提高企业施工管理的协调性发展速度,应不断优化改进电气、土建工程的设计方案,使得两者相互配合,提高生产效率。
        1 电气工程安装施工中的特点分析
        电气工程在其安装技术上,随着科技发展,具备较高的安装能力,因此在日渐增加的建筑工程数量中,电气工程的安装施工规模不断扩展,形成了较为可观的产业链条。但建筑工程中若想安全、平稳接入电气设备安装施工工序,应考虑到原有的土建施工工作模式,在工序中保持绝对的完整性同时,还应对整个施工系统的进场顺序做出分析,保证施工流程顺畅、安全。
        建筑工程项目在其电气设备的安装技术水平层面上,已然领先于其他流程,但为了加强安装的质量体现,需要对施工周期与现场管理做出一定管控,保证施工单位的各项工序维持稳定性能。比如在施工建设中,对弱电设备、电气设备、制冷设备等,增加了安装项目在土建环节基础上的管理难度,由此便对安装施工流程提出了较为严谨、严苛的配合要求。
        2 电气施工与土建环节的交叉施工
        2.1电气安装防雷
        在电气设备的安装施工过程中,需要与土建环节进行顺序上的合理设计,为达成项目结束后,该建筑物拥有较为优异的防雷能力,需要在建筑中完成电气设备安装防雷工序,而该过程应与土建环节良好配合。屋顶的外沿和突出等位置上,较易受到雷击,因此该部分应设置避雷带,同时将屋面钢筋结构作为避雷网一部分,另外出于对防水坑裂的考虑,将屋面结构的土建环节中,通常考虑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使其钢筋由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组成,有效防雷。
        2.2结构钢筋施工
        电气化设备如果在土建环节完成后才开始施工,则意味着电气工程需要将土建环节的部分已建造部分刨除,将设备管线重新纳入到整体建筑中,再进行建筑闭合,由此增加了建设步骤,也增加了二次建设成本,不利于施工单位的资金、质量、工期保障。因此在进行土建环节中,需要考虑好预留出电气设备的建设空间,比如结构钢筋的施工中,如果在砌体中增设构造柱结构,则该施工过程需要参考电气工程设计图纸的要求,将电气安装空间予以充分保留,而不是完全填充,减少二次施工工程量。
        2.3地基基础地梁
        建筑地基的施工规范中规定,接地装置应在地面下50cm处,且建筑物基础的深埋高度,以及地面下预埋管线的高度等相关因素,对接地装置的实际位置进行共同决定。通常情况,柱下条形基础以及箱型基础在基础的地面有设肋梁,柱下独立的基础,以及各类桩基础皆应设置基础拉梁、承台梁,以上是满足基础接地装置的建设要求[1]。


        2.4管线预埋布置
        电气设备需要各类管线进行电力运输及连接功能,因此在建筑施工安装中,该部分的平面布置特点,将决定电气工程的质量安全。建筑墙体中的电气管线,若采用垂直预埋方式;建筑楼板中的电气管线,若采用水平预埋方式,都将会导致建筑结构构件截面削弱现象,进而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3 电气施工与土建环节的配合要点
        3.1施工规范
        电气化设备的安装施工阶段应保持在绝对的施工规范管理下,因此电气安装人员、土建施工人员明确制度规定,是保证建筑施工各项流程质量的重点前提要素。施工阶段的建设前提是规范化的施工制度保障,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方式,将该项建筑工程的协调运作项目管理模式确定,融合管理理念,为该项目制定出一系列质量控制原则,编制合理合规控制制度,对建筑施工环节进行高效质量管理。在配合管理工作中,应结合电气设备的安装方法、土建现场环境影响、施工特点及工期要求,从而对施工的各项基础环节,做出全范围内的有效管理。
        3.2施工协调
        电气设备安装过程,应将内部先行调节完备,比如弱电电气、强电电气等工程项目,需要在相对协调运作的模式下进行安装,保障建筑项目施工中的绝对协调运转。不同部分下的安装原则有所不同,因此明确不同环节的有关界限以及其具体的施工内容,在施工中是相对重要的协调工作部分。采用图纸标注方式,将明晰人力资源的分配状况,从而优化人力使用情况,规划出完善的施工顺序。与此同时,因为电气工程是一项较为全面的学科内容,因此在其专业领域中,需要对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充分的技能提升,保障配合沟通中的顺畅,由此提高施工质量控制能力,体现出施工单位的流畅作业。
        3.3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体系的协调化展示中,应分清项目流程主次,并结合具体工程的施工特点,提升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由此增加工程质量。施工技术应建立在完善的管理机构控制上,对施工技术、施工环节、施工工艺的全面有效管理,保证施工对安全、质量、成本等目标的实现。例如电网线路的漏电保护器,应该以30mA/s为标准来满足触电保护;防雷接地处理时,要严格控制防雷引下线、避雷链、均压环等环节的施工,避免漏焊;电力设备要结合用电负荷来选择不同的接地方式等[2]。
        3.4施工监察
        施工监察是将电气工程设备安装过程,与土建施工环节协调运行后质量的一大保障,可以说监察工作的到位将会使得建筑项目施工变得相对可靠,不仅体现在施工质量上,更是能够保障项目安全落实。建立该种配合工作下的监察体系,将施工工程工序、人员职责职权、流程质量控制加以融合管理,通过完善的一整套监察制度,对质量缺陷状况进行及时发现、收集、分析,最终反馈到相应后续整改部门。由此将整个建筑施工的电气设备安装、土建环节做出质量控制,将所属权责落实到每个人员身上,保障各项环节中的质量要求绝对符合施工规范。
        结论:综上,建筑工程施工环节中,为保持极大生产效率,需要将电气工程安装施工与土建工程建设环节紧密联系,通过电气安装防雷、结构钢筋施工、地基基础地梁、管线预埋布置等交叉施工内容,可看出协调施工的必要性,不仅增大施工安全保障,也由此缩短项目工期,保障施工单位在后续进行的项目调整时间充裕。因此在两者的协调运作中,应考虑施工规范、施工协调、施工技术、施工监察等协同施工配合要点的落实,将建筑项目工程高效、顺利、安全建设完毕。
        参考文献:
        [1]闫彬.电气施工与土建环节的配合要点分析[J].全面腐蚀控制,2020,34(06):80-81+84.
        [2]杨金贤,郑大亮.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与土建工程的施工配合[J].四川水泥,2020(06):250+2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