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21070319840120XXXX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完善,需要从形成部门合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完善空间规划编制、强化落实和监管、完善指标考核等方面入手,体现因地制宜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引入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吸取各方专家意见和民间声音,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扎实推进国土规划政策落地,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关键词:区域发展战略;国土空间规划;信息技术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质量和效率得到很大提高,通过引入大数据、互联网平台等先进科技,对城建、水利、农业、环保等动态数据进行搜集,及时检测空间使用率,使空间潜能释放,达到高效、集约、绿色的目标。探讨信息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强化策略,为优化空间布局、贯彻区域总体发展战略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1新形势下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特点及要求
1)地区协调问题因地制宜提出适应本地的发展纲要,如“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国家中心城市的提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密切配合,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释放空间的最大潜力。
2)要考虑时间上的长远性和内容上的综合性由于涉及土地开发、河流治理、生态修复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时间效应非常明显,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治理和开发的成果,因此规划务必要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在内容上,需要确定自然开发规模、区域生态环境布局,明确人口和生产力规模,确保交通、通信、电力、水利、医疗等各项资源的合理分配,综合考虑各种主客观因素。
3)政策支持方面国土空间规划涉及城建、水利、农业、林业、财政等多个主管部门,在跨区域合作中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且应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等保障措施和政策,促进空间规划的落实,实现国土空间规划过程的透明、公开与公正,维护规划纲领的权威性。
2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常见问题分析
2.1上下级规划不一致、修改频繁导致基层执行困难
各规划主管部门在制定规划过程中缺少沟通和统筹,导致多项内容重复,对“山、水、田、林、湖泊、草原、矿产”等资源的规划衔接不当,存在割裂和遗漏,不但容易导致资源浪费,也给基层执行带来了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应当建立起多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要时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作为指导,立足本地资源特点,梳理国土空间规划的重难点,只有从编制的源头减少规则冲突重复的情况,缩短审批周期,提高管理效率,才能实现空间管理的高效性和可行性。
2.2国土空间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问题
有些大中城市由于规划不当,造成交通、环境等问题,如城市交通拥堵、人口聚集区住房紧张、医疗和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公共交通运力不足等,引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失衡、贫富差距扩大等社会问题。针对以上情况,应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审核,在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城镇开发边界,疏解非核心功能,对经济结构调整起到积极引导作用,保障城镇化进程中发展的综合性,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避免对耕地和空间资源的破坏,形成绿色的生活和生产模式,走上共同富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策略
3.1法律法规和技术保障
在法规政策完善上,需对涉及国土空间规划的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加快制定相关法律,对突出问题和模糊问题给出明确的规范指导,实现“多规合一”,为国土空间规划的执行和落实提供法律依据;明确技术标准,制定全国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对用地分类标准、规划编制流程方法、技术考核要求、执行规程进行明确规定,以便对开发成果和实效进行考核;对各项空间管控要素的落地效果进行收集,采取统一的绘测基准及系统进行呈现,形成全国“一张图”,为实现国家级别的统筹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3.2组织安排方面
1)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纲领性战略引领作用,对每一寸的土地、空间进行刚性管控,严把红线关口,严守功能保障和质量安全底线,强化执行力度,推动空间规划的落实。
2)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重视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明确主要负责人,在任务拆分中要加强监督考核,认真履行责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落实工作责任,组织、人事和审计部门将国土空间规划执行情况纳入到干部综合考评中,以提高干部的积极性,各主管部门要及时上报掌握的基层动态数据,给出本领域的专业性意见,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关部门要加快对规划编制的审批流程,提高管理效率,确保积极意见能及时落实应用到基层。
3.3先进科技的应用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GIS等先进科技的发展,能够实现对各类空间要素信息的收集,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实现数据资源的综合呈现,使数据加工更准确,有效避免人为的误差。各类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网络日志的数据时效性强、价值高,随时将自然环境中的动态数据上传储存,实现对空间的全面实时感知。通过大数据的关联规则,建立起数据信息库,将土地基础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等整合起来实现共享。建立大数据统一管理平台,将国土、城建、环保、财政等部门信息上传到平台,随时可以进行数据的调取、筛选、比对分析等,管理效率提高;及时纠正不完善的部分,使规划有效衔接,还能够凭借智能手机或者计算机,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处理国土规划的相关事务,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及水平。
4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实例分析
以辽宁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框架的设计为例。
1)根据辽宁自身的战略定位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作为硬性约束,尽快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减负发展,通过贯彻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实施“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布局,提高空间的开发利用率,实现科学化、协调性、实操性的权威布局,使土地利用更科学合理。
2)建立分层分级分类的空间规划编制体系,以总体规划、详细规则、专项规划为依据,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逐层拆分,并在各阶段的关键环节把握好市区互动和部门协同的管理机制,打造完善的空间规划实施体系;密切关注国家层面的空间规划要求,积极与国家标准进行衔接;做好民间意见的搜集整理工作,广泛吸纳社会意见。
3)坚持科学治理,强化专项规划的约束与指导作用,形成空间规划编制、实施、运行、监督的闭环工作体系,做到事前统筹、事中督查、事后评估。国土空间规划分为海岸带、自然保护地、跨行政区域或流域的规划等。规划由管理部门牵头,实行分片区规划治理,做好各区块的规划衔接,避免出现治理真空的问题;做到“量水而行”、保护生态屏障、构建生态网络,推进生态环境的修复。同时进行土地资源整理,完善基础设施,实现生态结构优化目标。
4)通过专项规划改进规划审批工作。逐步构建国土空间规划备案制度,并不断结合实际需求精简规划流程,力求缩减审批时间,同时在规划与审查过程中加强与国家政策的对接,完善“一张图”政策的检查,在获得批复后便可将其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输与共享。
5结语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建立分级分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明重点要求,加强规划的权威性,简化规划审批流程,通过统一的基础信息平台加强组织领导,将空间规划的政策落到实处,切实保障对空间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启.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与实施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8):60-61.
[2]王向东,刘卫东.中国空间规划体系:现状、问题与重构[J].经济地理,2012,32(5):7-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