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要点探究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赵楠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全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以及“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的加深,全社会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天津市润实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天津  300112
        摘要:随着我国全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以及“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的加深,全社会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人们逐渐意识到无障碍环境不只是服务于残疾人,而是服务于全社会的,可以给社会中每一个人提供切实的方便。因此,全社会对建设好无障碍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第一步就是无障碍设计。我国现阶段的无障碍设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整体设计不成系统,节点设计不到位等。同时,在设计表达方面也不明确、不充分,设计成果难以指导施工安装,导致设施安装错误的情况也经常发生。因此,提高无障碍环境的建设质量,首先要提高无障碍设计的专业水平。本文首先对我国现阶段无障碍设计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厘清设计产生问题的根源以及设计文件在指导施工和安装时存在的问题。以此作为基础,结合日常工作中对无障碍使用者实际需求了解的积累,以设计真正满足使用需求为目标,探寻无障碍设计的要点,并将设计要点按照系统进行简要的原理性描述,供设计师了解原理后开展设计工作。
        关键词:建筑设计;无障碍设计;设计要点;设计方法
        无障碍建筑设计彰显了建筑行业在人性化服务方面的进步,近几年,人们生活质量逐渐提升,为了获取更舒适的居住、办公体验,建筑项目的设计已经 不能局限于实用性,而是要不断向着舒适性、审美性、便捷性等方向出发,确保社会上各种年龄段、各种身体情况的用户都能在建筑环境中得到满足。
        一、无障碍建筑设计的意义
        无障碍建筑设计有别于一般的通用建筑设计,其设计理念主张“关爱弱势群体”。20 世纪初期,建筑行业为了顺应人道主义的要求,衍生出了一种新型建筑设计方法,无障碍建筑一词最早是由联合国组织提出的,并于 1974 年成立对应概念。早在 1961 年,美国、日本、丹麦、加拿大等地区就针对残障、老弱人群制定了建筑法规。相比较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无障碍建筑设计的起步比较晚,是在 1985 年北京设计院与残疾人与环境研究会共同发起,并在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中,经过民政部、残疾人基金会、建筑部商议,于 1986 年编著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无障碍建筑”的最终设计目标是为了减少残疾人、老年人在使用时的“困难感”。通过分析此类用户的行为特点与动作意识,优化建筑功能。无障碍建筑项目的分类比较多样,总的来说,所有和社会公共行为有关系的建筑设施都需要融合到“无障碍”理念。例如:车站、商城、医院中常见的轮椅专用卫生间,电梯;带有视听双向操作功能的自动存取款机等。尤其是我国当前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快,无障碍建筑的设计进度与设计水平迫切需要提高,为了保证建筑使用效果以及设计质量,就需要分析无障碍建筑的设计要点,方便后期施工工作的开展。
        二、无障碍设计的原则
        1.无障碍性
        因为残疾人和常人比起来会存在部分生理障碍使得其需求和实际环境出现差距,由此妨害了残疾人其行为和环境彼此的联系。在住宅建筑里常人可以极为轻易运用的东西会对残疾人而言存在阻碍,如此就需要展开建筑设计的时候贯穿人本思想,设身处地的为特殊群体着想,将无障碍设计有效落实到细节之处,更多的侧重于残疾人在环境中的参与度和享受性,进而有效提升特殊群体其权利性和在建筑里自立能力等,积极打造出相适应的宜居建筑空间。
        2.适用性
        住宅建筑其中的无障碍设计其适用性是需要合理思考建筑物能够助力特殊群体的运用,最终实现运用上的无障碍。比起常人而言残疾人在身体机能上存在的不足并不能自我解决满足自身的需求。

所以展开建筑无障碍设计的时候应当合理思考运用者其多方面的特别感应,因此在开发上侧重研发便利特殊群体常规化的生活用品和全备建筑物的生活无障碍化。
        三、无障碍建筑设计的要点
        1.规划通行路线
        相比较于一般的通用建筑设计来说,无障碍建筑设计在通行路线的规划上更 加具有整体性,应考虑到不同障碍人群的通行特点,例如轮椅乘坐者、婴儿推车、盲人等。应该在人行道两边铺设缘石坡道。坡面应保持平整防滑,并且宽度应与人行横道相同。在设计盲道时,要考虑国家盲道建设标准,盲道路面的凸起应该高出路面 4mm,并用颜色与一般人行横道区分开来。通常情况下,盲道颜色为黄色,而且盲道上不能有多余构筑物,路面应清理干净。
        2.完善设施布置
        建筑内部的设施布局是否完善决定了人们在使用时是否能够得到全方面的满足,对于部分用户来说,通用设计中很多设施布局并不方便。而无障碍建筑设计就是要改善这一点,例如商场、医院、办公建筑、教育建筑等带有公共属性的建筑,每天都会有很多障碍人群出入,所以需要从出口位置就融合无障碍理念。首先,出入口的位置应保证地面平稳、整齐,并带有防滑设计。为了方便一些乘坐轮椅的人通过,出入口坡道宽度应大于 1.2m。且建筑内部的所有连续通道的宽度都应该大于 1.2m。为了给轮椅预留出转动空间,门内外的宽度需要大于 1.5m。其次,楼梯的设计对于障碍人群来说十分关键,相比较于通用住宅设计,无障碍建筑内部楼梯的布局应该更加缜密,例如可以在楼梯起点与终点设置盲道,以起到提示作用。楼梯形状应平整且防滑,周围不能有直角凸起,两边都应该设置扶手。当前无障碍电梯在很多建筑物中都有安装,电梯内部空间应考虑到轮椅的大小。例如为方便呼叫,电梯轿厢内的按钮高度应在 0.9m 左右。
        3.提高实用性能
        相较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在无障碍建筑设计方便起步比较晚,虽然近几年经过不断的研究与努力,得到一定成效。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建筑中无障碍的设计界面仍存在实用性不高的问题。因为无障碍设计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所以不能单纯看重某个方面,而是要从整体看布局,做好细节处理,确保障碍人群得到良好的应用体验。例如:虽然很多商场的洗手间都为障碍人群配备了单独的厕位,但是洗手台的高度却没有考虑到乘坐轮椅人群的生活方式。
        4.引进信息技术 大数据、互联网、计算机无疑是 21世纪最热门的 IT 词汇,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开始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娱乐方式。同样,信息技术也能够融入无障 碍建筑的设计当中,并带给障碍人们更加全面的生活服务。例如:残障人士一般活动范围比较小,并不习惯经常出入公共场合,活动位置多半是在社区里。在社区中安装自动报警、医疗呼救、电梯语音控制系统,可以确保残障人士出行的安全性。而残障人士使用此类系统的方式也更加简单,只需要在手机或其他便携式设备中输入指令,即可完成。
        结束语:
        现今社会讲求和谐发展,所以需要在住宅建筑设计的时候,要求关注弱势群体的住宅需求,进而为行动不便者打造出较为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由此本文在现代建筑环境里,综合残疾人具体的运用需求,给出了一些自身针对无障碍设计的思考,为相关设计人员供应参考性。
        参考文献:
        [1] 周序洋 , 周文波. 职业院校土建类专业学生工程素质教育探讨周序[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2012,(23).
        [2] 赵芳 . 新时期社会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探究——以图书馆建设为例[J]. 美与时代 ( 城市版 ),2019(4):28-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