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深5m以下基坑SMW工法支护与管桩支护成本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2期   作者:庄欣
[导读] 在只能垂直支护且基坑开挖深度5m以下的情况下,SMW工法或管桩支护多被采用。现通过具体案例对两种支护形式作对比分析。
        庄 欣
        深圳市罗湖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0000
        摘 要:在只能垂直支护且基坑开挖深度5m以下的情况下,SMW工法或管桩支护多被采用。现通过具体案例对两种支护形式作对比分析。
关键词:基坑SMW;管桩支护;成本分析
引 言:民用住宅及小型厂房修建一层地下室满足功能需求时,支护的安全及经济性可能会是优先考虑点。为了达到以上两点要求,促使浅基坑向支护管桩支护和SMW工法支护两个大方向发展。本文就保证安全性前提下的经济性入手,在以某已施工完成的管桩支护在基坑开挖深度5m深度范围内的为例,简要分析SMW工法支护与管桩支护在5m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成本优劣性。
1 工程实例
        本工程场地位于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太和路北侧,项目用地为4754.5m2。拟建建筑物为一座4~11层车间,框剪结构,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设有1层地下车库,占地面积为2842.4m2。±0.00相对于绝对高程5.01m,基坑周边现地面标高约为-0.80m(相对标高,下同),地下室底板面标高为-4.00m,基坑设计深度考虑至承台底,承台厚度为1300mm,基坑底标高为-5.30m,故基坑开挖深度为4.50m。采用SMW工法支护(上部1.0m采用1:1.0放坡,下部3.5m采用φ850三轴搅拌桩+内插HN700×300×13×24SMW工法@1200+一道φ609×16钢管支撑)和管桩支护(上部1.0m采用1:1.0放坡,下部3.5m采用φ500-100AB管桩@1000+一道φ609×16钢管支撑)两种支护形式。
1.1 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勘察报告,场地各岩土层按地质成因分为第四系填土、第四系冲积土及白垩系地层,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第四系人工填土层:
        (1)砂性素填土:灰黄色,松散,湿~饱和,为中砂,含少量黏性土,局部钻孔顶部为砼地面。填成时间大于5年。层厚1.90~3.60m,平均2.70m。
        (2)第四系冲积土:孔深范围内按土的颗粒级配、塑性指数及物理力学性质划分为4层:
        (2-1)淤泥质土:深灰色,流塑,具臭味,局部含少量砂或局部含较多粉砂。层厚0.60~3.80m,平均2.00m。
        (2-2)粉砂:灰色,灰黄色,饱和,松散~稍密,局部中密,粒度不均匀,局部为细砂。层厚4.80~12.10m,平均7.64m。
        (2-3)淤泥:深灰色,流塑,具臭味,局部含较多腐殖质。层厚3.80~10.60m,平均7.68m。
        (2-4)中砂:灰白色,中密,饱和,石英质,粒度不均匀,局部为细砂。层厚1.50~6.60m,平均3.94m。
        (3)白垩系:岩性为泥质粉砂岩,棕红色,根据风化程度分层描述如下:
        (3-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层:棕红色,裂隙发育,岩芯呈块状、碎块状,或短柱状,局部块状,敲击声哑,局部达中风化状态。层厚0.40~4.70m,平均1.77m。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Ⅴ级。
        (3-2)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层:棕红色,裂隙较发育,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岩芯呈柱状、短柱状,局部块状,敲击声响。揭露厚度3.00~6.00m,平均4.00m。岩石坚硬程度为较硬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Ⅳ级。
        主要岩土参数如下表(表一):
 
1.2 水文地质条件
          水位埋深0.90~1.50m(黄海高程2.21~2.58m),场地附近区域地下水位变化幅度约0.5~2.0m。
场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填土层及砂层孔隙中,由大气降水补给及河涌水侧向补给,以蒸发及往下渗流的方式排泄,水位及水量受季节影响。基岩裂隙水由上覆土层孔隙水下渗补给,含水程度受裂隙发育程度及补给条件控制,据钻孔揭露,裂隙含水贫乏,但不排除孔间存在富水裂隙带存在的可能性。
        根据土质及室内试验结果判定:(1)砂性素填土层属强透水性,(2-2)粉砂层属中~强透水性,(2-4)中砂层属强透水性,(3-1)、(3-2)强~中风化岩层属弱~中等透水性,其余岩土层属微透水性。(2-2)、(2-4)层为主要含水层,因连续性好、总厚度稍大,故地下水丰富。
1.3 典型支护剖面图展示
        支护采用两种形式:采用SMW工法支护(上部1.0m采用1:1.0放坡,下部3.5m采用φ850三轴搅拌桩+内插HN700×300×13×24SMW工法@1200+一道φ609×16钢管支撑)和管桩支护(上部1.0m采用1:1.0放坡,下部3.5m采用φ500-100AB管桩@1000+一道φ609×16钢管支撑)。其典型支护剖面如下图(图二)所示:
图二 管桩支护典型剖面图 和 SMW工法典型剖面图
两种支护形式理正计算结果对比(表二):

2 SMW工法与灌注桩支护的对比
2.1 工程造价对比
根据以上剖面支护形式,对其一延米总造价进行对比:
    根据以上对比分析(表三)可知一延米SMW工法在租赁6个月内施工成本(12506.49元)与管桩支护施工成本(12477.83)几乎一致,但如果加上SMW工法的损耗费用、租期超六个月以及在拔SMW工法过程中遇到拔断等不可预知的风险,SMW工法施工成本会高于管桩支护的施工成本。可见在基坑开挖深度5m以下管桩支护比SMW工法更显得成本可控、风险更低。
2.2 施工工期对比
根据现场多个SMW工法及管桩施工发现在基坑开挖深度5m范围内,一台机一天可内插SMW工法10条,而管桩一台静压机每天能施工22条。
为了施工工期具有可比性,工期折算成基坑支护每台机每延米的支护工期。SMW工法支护平均施工工期为:1天/(12m×1台)=0.083天/台·m;管桩支护平均施工工期为:1天/(22m×1台)=0.045天/台·m。
由此可见,管桩施工工期约占SMW支护施工工期的54%左右。在工期方面,大约可节省一半工期。
2.3 施工环境对比
管桩支护,工序简单,管桩运至场地就能直接吊运施工,施工过程无多余废土产生,不会对场地造成破坏。且机械多样化,距离建筑物较近的地方也能采用边桩机施工。
SMW工法主要考虑后期SMW工法的拔除所需要的场地,通过液压装置拔出SMW工法,对拔SMW工法空间要求较高,很大意义上能不能采用SMW工法取决于后期能不能拔SMW工法,且施工过程中,三轴搅拌桩施工当中会产生一部分泥浆,使得场地比较烂。
结 论:
        通过对SMW工法与管桩支护在基坑深度5m范围内从工程造价、施工工期及施工环境对比分析发现,SMW工法由于后期租期及拔除故障不可控,存在较大风险。然而管桩与SMW工法相比较工期可减少一半且施工成本可控、风险小、施工工序也很简单,同时对场地影响较小,施工更文明。
参考文献:
[1]刘东明.软弱地层综合管廊深基坑SMW工法桩支护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06):41-42.
[2]胡朝晖.SMW工法桩支护结构稳定性工艺控制[J].天津建设科技,2014,24(03):52-54.
[3]方荣章.改良SMW工法双排搅拌桩支护结构施工实践[J].海峡科学,2011(11):1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