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西地区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培养现状及改进建议

发表时间:2020/9/11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12期   作者:李瑞瑞
[导读] 山西省中考历史的指导思想是在“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指导下,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全面落实中考改革的“六个维度”
        李瑞瑞
        (忻州师院附属外国语中学    忻州    034000   )

        [摘要]  山西省中考历史的指导思想是在“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指导下,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全面落实中考改革的“六个维度”,在教学中体现思想性、人文性、基础性、综合性的人文学科性质。如何真正地做好新形势下的历史教学,完成历史教学素质教育的目标,这是当下教师面临的难题和困境。

        [关键词]  历史学科;初中;核心素养;教学建议

        笔者个人认为,目前周围的初中学段历史教学存在一些认识和实践误区。对待像历史这样一个极具人文性、科学性、综合性的基础学科,一些地方学校远远没有把初中历史的学科地位重视起来。其次,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初中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方面有待加强。针对以上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围绕山西地区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及改进建议作出论述。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实地调研法、辩证主义分析法。文章第一部分基于多年的亲身教学经历和调研,将重点分析目下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具体从学校学科建设、教师教学管理、学生主体三个方面分析。第二部分着重从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现状入笔。第三是基于以上分析根据教育方法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正文]

        初中学校历史学科建设:目下初中历史学段学校分为民办私立与公办公立学校,笔者这里只围绕公立初级中学的历史学科建设展开论述。第一、当前的学校在历史人文学科认识定位上,存在一定误解和偏差。简单地认为历史学科就是依靠单纯的死记硬背来增加分值,在这样的定位和偏见下,初中学段的历史学科相比理化学科,在重视程度上就显得相对孤立、次要了。真实的几个情况我们来这样举证:物理化学学科同样是70分左右的中考分值,在某些初中学段的教学课程安排中,一周会有6——7节课时的教学课堂学习实践。而历史学科一周只有3——4节的教学课堂教学时间。其二、因为对学科地位错误的低估和轻视,造成初中学段某些地方学校历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比较严重。比如有个别中学,历史教师标准的带班编制竟然是一个教师带8个班,或者比较好的一个教师带3——4个班级。更为严重的是某些学校的历史教师竟然大部分是“跨学科”教学。具体什么意思呢,初中从事历史教学的教师可能是来自美术、生物、政治、计算机等专业的“业余”教师所执教。以上类似的初中学段历史乱象多见于普通的县乡两级的普通初级中学。这样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归因于教育教学资源的不均衡发展深层次原因。更为直接的原因就在于教学管理层对初中历史学科错误和偏激的定位与认识。
        历史学科价值科学定位:中国是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之久的文明古国,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勃勃生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华文化自信、文明传承创新,这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支撑。所以学好历史,做好历史学科教学,就不仅仅是着眼于应对中考、普及文化。更深更高层次的定位在于“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纵横中外,鉴古知今”,这是我们从国家层次对加强历史学科教学的深层次思考。一位知名学者曾经这样写道:“一个曾将无比辉煌的民族它一旦觉醒,它必将重拾辉煌”,另外一个哲学家也曾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忘记自己的历史,背叛自己的祖国,那么它将在灾难面前万劫不复。”这一系列警示告诉我们必须抛弃之前的学科偏见,比如典型的“重理轻文”学科思维。在师资力量上重视对专业历史教师的招揽和人才培养;在教学课程安排上必须给于历史足够的教学时间;在班级师资配备上必须科学分配班级容量,确保教师保证教学质量。历史学科充满了趣味性、规律性、充满了人性关怀、家国情怀。可以这样说,初中学段历史教学对个人的思维发展、个性发展、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初中学段历史教学对国家民族的文化传承、民族认知、国家意识、主权意识、世界意识具有重大的建构作用。因此在学科定位、学科建设、学科管理方面我们应有更加理性的思考和改进措施。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现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旨在通过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教会学生用马克思唯物主义以及辩证主义的观点学习历史、解读历史、探究历史。其中核心的要教会学生用联系的、辩证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史料论证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用历史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也是历史客观性、科学性的本质体现。家国情怀指的是在教学中贯穿一种人文主义、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怀,要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学习,让学生感知民族国家的悠久历史,进而化热爱为进取奋斗的精神动力。时空观念顾名思义,学习历史要秉持严谨、科学的态度,要求学生对基本时间的发生时间、地点、人物有非常清醒地认识和掌握。;历史是不容“篡改”和肆意“穿越”的。这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一定要掌握基本史实。最后是历史解释,这是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认知能力。每个学科都有每个学科的专业术语,历史亦如此。历史解释就是要求学生在解题、答题过程中语言表达规范、准确。而现实是很多历史教学远远达不到这五个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学原理上讲,知识应该是教——学——会——用,而实际上按照目前部分师资力量、教师拥有班级数量情况,一部分学校的历史教师是无法完成教学原理所要求的程序的。比如一个班平均一周三节课,在短暂的三节课时里,教师没有精力带领学生做题、巩固复习。更多的是学生没有课上时间进行知识的应用和能力提升。而且由于教学管理上的错误认知,初一二历史教师没有中考危机意识,平时的教学与中考脱节,导致学生核心素养上不去。
        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建议:第一加大学科师资建设,让教师队伍专业化;第二、科学分配课时,物理化学历史同等分配课时,使历史有时间提升能力。第三、更多的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减少应试教育。第四、在深度认识上一定克服“学科本位主义”,克服短期功利主义思想,用长远地育人角度来建设历史人文学科。真正做到文理学科公平对待,均衡发展。
        
        作者简介:李瑞瑞,1991年6月出生。山西吕梁交城县人。中学历史二级教师,长期从事初中学段历史教学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