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术要点探析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6卷12期   作者:杨秀明
[导读] 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是我国国民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杨秀明
        摘要: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是我国国民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基坑施工经常会出现积水问题。为了保障施工的正常开展,就要求做好基坑排水工作。在本文中,笔者将阐述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术的应用及其要点,希望对未来工程施工有所帮助。
        关键词: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术
        引言
        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通过水利工程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降低洪涝以及干旱等自然灾害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基坑排水工作十分重要。这是因为,每一个水利工程的基坑施工几乎都存在渗水情况。如果不能水顺利排水,不仅会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还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在实际施工中,一定要重视基坑排水施工技术的应用,为工程的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国内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之下,水利工程建设现场的地质情况及其水文情况也日去复杂,大多工程基坑施工都处于地下水位及其外水位之下,由此基坑容易受地质及水文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承载力降低的问题,可能会对整个工程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1基坑排水施工方案
        1.1基坑降水方案
        就现实情况来看,国内基坑排水多选用明沟排水以及井管排水两种排水施工方案。其中前者由于具备节能环保以及经济适用原则,在降水深度要求不高的工程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故在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施工过程中,在考察现场地质、水文条件的基础之上,根据基坑点的实际降水需求以及施工便利性准则,在设计基坑排水施工方案时,只要满足于选用明沟排水的条件,就应该以明沟排水的方式排除基坑中的渗水与积水。于此,还可以结合井管排水的方式,将基坑降水加以排除,以保障基坑降水的实际效果。
        1.2降水深度确定
        在设计降水深度的过程中,必须结合以往设计经验及实际排水需求。通常来说,水利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应该穿越填土层,宜到达具有较强透水能力的砂土层中。而这一情况,势必会造成基坑渗水量的增加,故容易留下较大的安全风险隐患,可能会出现管涌与流砂问题,不利于工程的顺利施工。所以在降水深度设计的过程中,在水利工程的基坑施工中,排水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根据当前基坑排水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常见的排水技术包括了明沟排水施工技术,井管法排水施工技术、井点法排水施工技术以及降水法施工技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施工要求挑选不同的排水技术,这样才能保障排水效果。除此之外,在工程施工时还需要注意集水井大小的设计,水泵的挑选以及维护清理工作。这样才能提高基坑排水工作质量,为工程的整体施工提供帮助。必须对施工地点的地质情况进行系统考察分析,保障基坑的深度及其降水深度能够满足于基坑排水施工的实际需求。另外,还应该对基坑周围进行加固与支护,提高其岩、土壁的稳定性,进一步降低施工风险。必须根据规范控制地下水位线,确保基坑中降水深度高于基坑挖掘过程中降水深度(一般高于50cm),将地下水位线控制在桩承台底部50厘米之下。


        2基坑排水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基础排水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在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施工环节中,或多或少会出现粉砂以及粉土地质情况,而该类情况则容易导致基坑渗水问题,存在管涌与流砂的风险,将对排水施工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除地下水位线过高会容易出现管涌问题外,渗水量过大也会导致流砂问题。为避免上述不良现象的出现,必须对地下水位线进行合理控制。依托于现今工程技术的发展,降低基坑水位也有了多元的方法选择,例如放缓边坡法、沉井法以及沉箱加水利填充法等,其中沉井或沉箱加水力填充法效果极好,能够有效防止流砂以及管涌问题,同时在降水上也有着极佳的效果。
        2.2井管排水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现今,井管排水施工通常会涉及到大锅锻造孔、水冲沉井及其他硬件设施的应用。一般来说,如果排水施工方案将井管的外径确定为45到55厘米范围内,那么大锅锻造孔的直径则应该处于75到85厘米区间,而泥浆固壁的可用比重应当处于1.2到1.3范围内。在这一过程中,必须确保大锅锻造孔中泥浆一直处于地下水位之上管口50厘米以下的范围,以此防止产生井壁塌落的问题。在钻井的深度满足基坑施工需求的情况下,则需要及时完成井管下放的相关工作。
        2.3明沟排水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基坑排出的水大体可分为降水、地下水、渗水以及集聚余水等等,如果要实现高效排水,就必须在结合工程地质情况的基础之上,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水文因素、气候因素及施工需求等制约因素,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合分析,拟定具有较强适宜性的排水方案。在排除由于围堰而产生的积水时,可以因势利导,挖掘排水沟,在以水泵抽出的方式加以排除。而在排除降水及地下渗水时,其排水大体方式与上述聚集余水排除法类似。但必须注意,当基坑土质条件不佳时,排水沟的挖掘预习结合基坑实况,宜以分层式布设的方式挖掘排水沟。而在一般情况下,只需要结合地形由高到底开挖即可。而在基坑渗水量较小且基坑开挖范围不大条件下的排水施工中,应该以纵向轴线为参照,以从上到下的方式挖设排水沟,并且于排水沟下游设置横向排水渠及排水井,再由水泵进行抽除。另外,当基坑深度较深且范围较大时,可设置阶梯式排水布置,分级设置抽水水泵,以此在保障排水效果的同时,充分利用好现有排水设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的基坑施工中,排水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根据当前基坑排水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常见的排水技术包括了明沟排水施工技术,井管法排水施工技术、井点法排水施工技术以及降水法施工技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施工要求挑选不同的排水技术,这样才能保障排水效果。除此之外,在工程施工时还需要注意集水井大小的设计,水泵的挑选以及维护清理工作。这样才能提高基坑排水工作质量,为工程的整体施工提供帮助。水利工程作为推动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对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促进作用。而为保障水利工程质量及其现实价值,必须加强工程基础的建设。而就基坑排水施工过程中,必须结合工程实况选择具有较强适宜性的排水技术,以此在为基础施工提供便利的同时,保障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韩晓玮.水利工程建设中基坑排水技术的应用及实施要点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02):61-62.
        [2]王焕良.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术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5,(46):284-2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