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由来,你不知道的真相在这里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1期   作者:  张长清
[导读]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由来,你不知道的真相在这里

  张长清
  (广元市利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广元628017)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有人类活动的时候就有了结核病。目前我国结核病流行,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结核病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危害较大,严重者会出现呼吸衰竭,甚至死亡。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熬夜、过劳成为生活常态,重压之下,导致机体对疾病抵抗力降低,让结核病愈发有机可乘。今年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第25个生日,我国把“携手抗疫防痨、守护健康呼吸”确定为今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宣传主题。那你知道“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是怎么来的吗?
  一、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来历
  结核病曾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有“十痨九死”的说法,中国民间把结核病叫做“痨病”。在没有发现治愈结核病的有效药物的年代,它已经夺走了数以亿计人的生命,其传染无法阻挡,因此,过去人们往往“谈痨色变”。
  在“谈痨色变”的那些年代里,人们不知道是怎么得上结核病的,也不知道怎么预防结核病,结核病就像是一个隐藏在我们身边的杀手,一直在寻找机会给我们致命一  击。为了降低结核病对人类的危害,一些科学家投入到探索结核病病因以及如何防治结核病的研究中。在这些科学家中,有一位德国医生,名叫罗伯特·科赫,这位德国医生在对近百例因结核病死亡的患者的肺部研究后,仍然没有发现结核病的发病原因,他找来一些动物作为试验对象,将患者的肺组织磨成粉末后涂抹在试验动物身上,结果发现这些涂抹了肺部粉末的动物都感染上结核病,罗伯特·科赫认为是肺部残留的某种微生物病菌导致这些动物感染上结核病。罗伯特·科赫对死亡患者的肺部进行了大量试验,依然没有得到有用的信息,无法证明是什么病菌感染导致结核病,这位德国医学博士陷入了沉思,明明是肺部残留的病菌引起的疾病,为什么无法检测出病菌呢?在进行各种试验都受阻以后,他突然想到一种可能,病菌真实存在,却怎么也找不到,会不会只是我们被眼睛欺骗了,病菌是透明的,所以找不到,罗伯特·科赫博士似乎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于是他使用了各种色素对病变组织进行染色试验,终于在经历了多次试验失败后看到了特殊染色的结核杆菌,为了证明找到的新病菌就是结核病的病因,他又通过人工培养,培养出来结核杆菌,注射到试验老鼠腹内,注射过的老鼠因此感染上了结核病菌,得上了结核病,至此,结核病的病因才被真正的证实,是由于结核杆菌的感染。1882年3月24日,罗伯特·科赫博士向世界宣读了他发现结核杆菌的相关论文,引起了世界医学界的震惊,他因此获得了19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95年底,为了推动全球预防控制结核病进程和宣传活动,呼吁人人参与防治结核病工作,世界卫生组织与一些国际组织共同提出倡议,将罗伯特·科赫博士发现结核杆菌的日子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也就是每年的3月24日。
二、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内发生感染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杆菌几乎能够侵犯机体的任何组织和器官,如喉、肝、肠、脑等,但它主要侵犯人体的肺部,从而引起肺结核。在外界环境中,结核杆菌有较强抵抗力,耐干燥,在干痰中可存活6个月以上;消毒酒精2分钟、煮沸5分钟、直接阳光下2小时均可将结核杆菌杀灭。
  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结核杆菌的数量多少和毒力强弱。另一方面是人体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大小。如果人体对结核杆菌抵抗力强,结核杆菌数量少、毒力弱,结核杆菌可被机体免疫系统的呑噬细胞呑噬和杀灭,则人体一般不会发病;如果人体对结核杆菌抵抗力弱,结核杆菌数量多、毒力强,则人体往往会得结核病。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100人中约有90人终身不发病,约有10人可患上结核病。      
  依据结核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结核病可划分为5型:原发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肺外结核。在肺结核早期,由于病灶小,肺结核患者往往仅有轻微的咳嗽咳痰症状,或痰中带血丝,或没有症状,有的患者可出现午后潮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症状,但食欲住住正常或无变化,因此,不易引起肺结核患者重视而及时就医,或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但随着病情进展,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如咳嗽咳痰超过两周或痰中带血,应怀疑得了结核病,要及时就医。若得了结核病不及时就医,机体内的结核病灶会逐渐扩大,有的在肺上形成空洞等等,则会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不仅治疗时间长,而且可能难以治愈。
三、关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正确治疗与预防结核病
  得了结核病,应当到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定的结核病定点医院诊断和治疗。结核病的治疗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一般分为一线抗结核药物和二线抗结核药物。一线抗结核药物是疗效好而副作用小的药物,由国家免费提供。一线抗结核药物是治疗初治结核病的首选药物,包括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除一线抗结核药物外的其他抗结核药物为二线抗结核药物,主要包括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卷曲霉素、乙硫异烟胺、对氨基水杨酸等,此类药物大多数是自费的。结核杆菌的生命力顽强,不易被杀死,在进行药物治疗时,要遵医嘱,早期、适量、规律、全程、联合使用抗结核药物,最大限度地消灭结核杆菌,在药物治疗期间不能随意停止用药,要连续按时服用抗结核药物,以免因为不规律服药使结核杆菌产生耐药性,造成病情迁延,无法治愈。只要遵医嘱规范服药,绝大多数肺结核病患者都是可以治好的。
  结核病的治愈存在一定难度,治疗不彻底容易引起复发,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同时,不能等到患病后才想到治疗,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预防,阻挡结核病菌侵害人们的身体。预防结核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是接种卡介苗,使机体产生抵抗结核杆菌的特异性抗体。接种卡介苗最佳时间是儿童出生后未满3月龄内,若未及时接种,应在儿童4周岁内按要求完成补种。结核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因此,在日常生活上,要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不随地吐痰,咳嗽、喷嚏要掩口鼻;要适量运动、合理膳食、戒烟戒酒、心里平衡,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我们要对生活居住的环境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菌在空气中的浓度。身边的结核病患者应佩戴外科口罩,我们也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减少近距离接触,并佩戴N95医用防护口罩;尽量减少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减少在闭塞的室内停留时间。有咳嗽咳痰超过两周或痰中带血丝症状时,要及时去医院就医,拍一张胸片,检查即时痰、夜间痰、晨痰三个痰标本,作痰涂片抗酸杆菌检查,看看是否得了结核病。若确诊得了结核病,应遵照医嘱及时服用抗结核药物,从而早治愈。
四、结论
  结核病是一种治疗时间长且根治有一定困难的慢性传染病,它的潜伏期长、危害大,早期症状轻微,容易被忽视。通过对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宣传,呼吁人们关注结核病,提高人们对结核病的认识,重视防治结核病。对未满3月龄儿童要及时接种卡介苗,对未满4周岁的儿童要及时补种卡介苗,以预防得结核病;其他人群要定期检查,特别是出现咳嗽咳痰超过两周或痰中带血丝症状,应怀疑得了结核病,要及时就医,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治愈结核病,从而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