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65282219860920XXXX 新疆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公共基础、大型商场、居民小区等建筑迅速增加,同时建筑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房屋建筑的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不仅能够提高房屋工程质量,还可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建筑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混凝土的抗压性和耐久性较强,在现代建筑建设过程中占据不可取代的位置,当建筑体内的钢架结构与其相融后会形成耐久性、抗震性以及强度较高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因为具有上述特点和优势,所以在现代建筑建设过程中,混凝土属于最基本的材料,占据核心地位,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现阶段,国内建筑业飞速发展,对混凝土的研究程度也随之加深,其施工技术也变得日益重要。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1.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概述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的功能性与美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更多的建筑工程中开始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由于建筑工程的规模与结构特点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对混凝土结构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其中一些混凝土结构的体积较大,远大于常规混凝土的体积标准,在这类混凝土结构中,需要应用针对性的施工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满足施工规范及工程设计要求。
1.2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技术所具有的特点
所谓的大体积混凝土,不但结构厚实,混凝土含量较大,而且工程条件复杂,通常皆是地下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施工技术要求高,水泥水化热较大,预计会超过25℃。作为大体积混凝土所具有的特点,对于结构端面的大量混凝土,房屋建筑工程应当注重增多单次混凝土方面的用量,以此来更具成效的提升混凝土所具有成效、品质跟质量。此外,外界较大的温度差异会对混凝土质量构成较大的影响,比如裂缝等现象的产生。这也表明,混凝土的养护的难度会受到其内部结构的变化跟影响,对于温差方面的问题,施工作业人员可以通过运用浇筑冷水等方式来起到降低混凝土表面温度的目的,进而达成养护的目的。另外,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来讲,其内部通常皆是构造筋作为主要部分,而配筋是作为辅助部分的。
2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2.1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多是由胶凝材料、粗细骨料加水混合而成的,故这种混合的比例是有着严格的要求和区分的。一般的混凝土用于建筑时,都要先经历一段时间的测试,这种测试是为保证建筑工程的抗压性和稳定性的。所以说,混凝土前期的测试阶段,就可以针对实际情况采用不同配比调和混凝土,然后进行对比,综合选取最适合的混凝土配合比,这样才能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
2.2输送混凝土
对于混凝土的运输环节,通常是在其配置好之后,运用移动泵跟拖泵来予以实施的。在正式输送之前,技术工作人员应当先对混凝土泵方面的技术、功能以及操作环节予以充分的了解跟掌握。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再对其中那些容易损坏的零部件进行准备跟备份。之后,应当提前制定好应对突发状况的相应措施。在安置泵管的进程中,应当对其残留的混凝土予以切实到位的视察跟勘察,从而尽量避免漏浆等问题的产生。此外,在暂时停泵的时期里,可以将具有成效的倒泵方式给应用过来,这有助于提升泵的性能,令其更加合乎施工建设的预期跟需要。
2.3混凝土振捣
大体积混凝土振捣中,一般采用Φ50的振捣棒,振捣过程中坚持快插慢拔的原则,从上到下进行抽动,使混凝土的上下震动均匀。
对分层浇筑的混凝土进行振捣时,振捣棒应深入混凝土下层50mm左右的位置进行振捣,用以消除混凝土分层之间的接缝。混凝土的振捣点应排列均匀,呈梅花形布置,间距不得低于400mm,振捣时长不得超过20s~30s。当混凝土表面泛出灰浆,不再出现气泡,且水平高度不再显著下沉时应立即停止振捣。对钢筋绑扎较为密集的混凝土浇筑部位,如柱节点、房梁等,应使用Φ30的振捣棒进行振捣,防止卡棒。
2.4混凝土浇筑控制
在开始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对模板进行彻底的清理,清除其表面的杂物,避免对浇筑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在浇筑过程中,需要通过推移式连续浇筑施工或整体分层连续浇筑的方式进行浇筑,做好浇筑过程的控制,避免出现施工缝,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稳定性。混凝土每层浇筑厚度应控制在300mm-500mm,每层之间的浇筑间隔不宜过长,确保小于初凝时间,提高结构的牢固性。如果因受到外力的影响而造成浇筑间隔过长,超过了初凝时间,需要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了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密实度,需要在浇筑过程中进行振捣,将振捣棒布置在卸料位置与坡脚位置,并根据混凝土浇筑面积的增大及时调整振动棒的位置,获得更好的振捣效果。此外,在完成浇筑后,需要对模板两侧进行泌水处理,并使用排水设施将多余的水排出。
2.5科学选材控制质量
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性能有选择性的掺加添加剂,如将煤灰加入其中,旨在增强大体积混凝土构件承压性,生产用水需清澈无杂质等,根据房屋建筑工程所在地温度、降水等自然因素合理选材,使构件抗裂能力更强。在生产混凝土构件过程中需控制其温度,规避水化热对结构带来的负面影响。虽然当前商品混凝土在房屋建筑工程中较为常用,但人们仍应明晰混凝土配比及建材选择对大体积构件质量存在的影响,旨在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有效性。
2.6施工过程的温度控制
对于混凝土施工中温度的控制主要是为了防止裂纹的产生。在混凝土浇筑时会产生绝热升温现象,温度过高时会产生热膨胀力,从而影响水泥浆对骨料的填充作用。若不采取采取措施,则会在混凝土冷却凝固后形成较大的裂纹,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因此,在对混凝土配比设计时可以适当减少水泥的加入,添加粉煤灰等方式从而降低水泥的水化热现象。此外,还可以通过控制总体的温度上升的方法,采用先进的技术对绝热升温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降低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温度差,进而降低裂纹出现的概率。
2.7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与验收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材料配合比、原料质量和浇筑方式需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同时,浇筑之后的养护工作也能够有效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在对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可以利用压实设备排出其内部的多余水分,同时进行宝石工作,可以选择稻草、塑料膜覆盖结构表面,防止水分流失。除此之外,施工方还应当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部进行监测布置,以方便实时监控结构内部的温度,控制结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温度差。除了要重视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为了保证其施工质量,还应当及时验收,严格检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部质量和结构的外观尺寸。对于验收人员的选择应注重其施工经验,全方位的保证结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具有提高相关构件质量,满足该工程建设需求等积极意义,为此需做好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确保技术人员能够根据管理需求妥善运用相关技术,在此基础上保障建材质量,有效运用浇筑技术、配比试验技术、养护等技术手段,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效果更优,在确保房屋建筑工程如期竣工验收且质量达标前提下,使房屋建筑工程综合效益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吕斌.探析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10):28-29.
[2]吴殷炜.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砖瓦世界,2020(8):82.
[3]雷珊.探析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6):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