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安全理念的学校建筑设计探讨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王玉燕
[导读] 摘要:在现代化城市和校园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学校的建筑建设已经不仅仅是学校自身的发展问题,还应当充分考虑进社会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应达到与社会建设和生态环境的统一协调。
        浙江佳境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10000
        摘要:在现代化城市和校园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学校的建筑建设已经不仅仅是学校自身的发展问题,还应当充分考虑进社会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应达到与社会建设和生态环境的统一协调。在此前提下,再根据学校自身的资源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鉴于此,本文对安全理念的学校建筑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安全理念;学校建筑;设计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学校安全建设,这对建筑行业来说是机遇,也是一项新的挑战,学校建筑不同与以往的建筑,应该将安全的理念充分融入到学校的建筑中去,这样就能够保证学生们的安全。对于建筑安全,需要在设计阶段就进行严格把控,这不仅关系到建筑的使用寿命,还能够保证建筑的稳定性,使汶川地震的悲剧不在发生,同时为学生创作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1 安全理念下学校建筑设计关键点
        1.1 防火设计
        安全疏散设计是建筑防火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要考虑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面积大小和建筑物内的人员数量来合理地进行疏散设计,从而为人员疏散提供有利的条件。安全出口的设计要尽量保证“双向疏散”的要求,从而保证人员疏散的效率,安全出口的多少直接影响到疏散的速度,所以根据不同的防火分区面积来设立相应的安全出口数量。同时疏散通道在人员疏散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疏散通道的吊顶应该具有相应的耐火性,同时疏散通道应该宽敞明亮,不宜过长,更不能有太多转折,通道内要有明显的标识来提示方向,同时安装相应的应急照明设备,保证在电力系统瘫痪时也能有良好的照明,从而避免踩踏事故的发生。
        1.2 抗震设计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规定,中小学的教学用房、学生宿舍和食堂的抗震设防类别不低于重点设防类,足见我国对教育建筑结构抗震安全性的重视程度。首先,中小学校建筑内人员众多,属于人员密集型场所,如若发生地震危害,将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造成巨大的伤害;其次,中小学学生年龄较小,缺乏成人应对危机、处置危机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加强结构的抗震性能。对于发生地震灾害的学校建筑设计,要求设计学校建筑能够有效的缓解地震带来的危害的程度,提高学校建筑的抗震能力,控制学校每个班级的人口数量,便于在地震发生的时候方便教师对学生的疏导,另外还应该加强地震带中小学生应对地震灾害发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学校建筑安全设计下学生受地震灾害的伤害。
        2 安全理念的学校建筑设计实例分析
        2.1 工程概况
        某学校建设工程建设用地 11182 ㎡,由一座 4 层教学综合楼和一座 4 层宿舍楼及室外运动场、室外活动场等组成,教学综合楼地上建筑面积 7600㎡,宿舍楼为地上建筑面积 2200 ㎡。
        2.2 安全与疏散设计分析
        2.2.1 合理布置安全疏散路线和疏散距离
        在发生火灾时,人们在紧急疏散时,从着火教室或部位跑到公共走道,再由公共走道到达疏散楼梯间,然后转向室外或其他安全处,一步比一步安全,不会产生“逆流”情况,这样的疏散路线即为安全疏散路线。因此,在布置疏散路线时,既要力求简捷明了,便于寻找、辨别;又要不致因受某种阻碍反向而行,同时还应该特别注意疏散楼梯的位置,疏散楼梯靠近电梯或主入口布置较恰当,因为发生火灾时,人们往往首先考虑并经常使用的路线和火灾时紧急使用的路线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这样设计有利于迅速而安全的疏散人员。
        2.2.2 室内疏散通道
        合理的疏散线路应满足最基本的“双向疏散原则”,即水平通道上应有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口。

为了保证在火灾时人流疏散的畅通,避免阻塞和混乱,学校水平疏散通道形式应简捷通顺,少转弯或以不小于 90°的直角转角,疏散通道两侧的地面上应固定设置标明疏散方向的明显标识,疏散通道上不得设置固定或流动的货摊和货柜,不得堆放货物。
        2.2.3 合理布置疏散出口。
        由于学校内部的人员较为密集,所以相应的疏散通道标准也要提升,不仅要增加疏散通道的数量,同时也要对其宽度进行保证,从而缩短人员疏散所消耗的时间。用醒目的标志来提示疏散通道的位置,通道处也要设立应急照明设备,保证通道内的照明,避免拥挤出现的踩踏事故。学校内的疏散通道应该采取双向疏散的布置方式,均匀地疏散学生,并设置至少一条贯穿整个学校建筑的主道路来连接安全出口。同时对于防火门的选取也要适当,为了保证人员的快速通过尽量使用向外开的门,不宜用旋转门来代替防火门,规范物品的摆放,禁止占用疏散通道和大门的空间。
        2.2.4楼层设计
        对于楼层的设计中,小学教学楼不应当超过四层,对于中学的建筑教学楼层不应当超过五层。在这一标准的设置上主要是为了保障疏散安全,避免学生每天上下楼费力。所以在超过标准的楼层上就可进行设计成图书室以及备课室等。在对建筑中的栏杆设计方面也要能结合实际的情况加以设计。栏杆的设计要能够采用坚固以及耐久材料进行设计应用,在承受荷载的标准上要能达到。中小学的建筑外廊的栏杆高度不能低于 1.1 米,栏杆不能采取容易攀爬的花路。在走道的栏杆方面是比较重要的防护环节,不仅要能够在栏杆的设计上保障其安全性,还要能够体现出美观性。
        2.2.5 防火分区设计
        防火分区是根据建筑物的特点,采用防火墙或其他具有较高耐火极限的建筑构件或防火分隔物,将建筑物人为划分的,用以控制和防止火灾沿竖向或水平方向向同一建筑物的其他部分蔓延的建筑空间。它是控制耐火建筑物火灾的基本空间单元。水平防火分区:水平防火分区是指用防火墙或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物将各楼层在水平方向分隔出的防火区域。它可用以阻止火灾在楼层的水平方向蔓延。防火分区应用防火墙分隔。如确有困难时,可采用特种防火卷帘或防火卷帘和防护冷却水幕,或防火分隔水幕分隔。竖向防火分区:竖向防火分区是指用耐火性能较好的楼板及窗间墙,在建筑物的垂直方向对每个楼层进行的防火分隔。
        2.3抗震设计
        设计中有意识地减少各个楼层板块拼接处理,采用一体化的理念,增强建筑整体的稳定性,保证各个区域的抗震能力均匀,不会因某处薄弱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求特别注意材料的选取,保证材料的质量,符合抗震的标准,并且进行必要的测试,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坚决抵制。不管是局部还是整体,都要在结构合理安全的前提下再进行美观设计。建筑建成后我们还要求学校应定期对建筑进行结构安全性测试,严格按规范对测试结果进行处理。保障学校建筑的结构安全性,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
        实施抗震加固施工,对钢筋网以及水泥砂浆进行利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将设计施工图作为依据。在抗震加固设计中,要尽量避免触动原有的建筑结构,特别是承重墙;要尽量采用环保材料,避免产生严重的装修污染;要严格遵循施工高标准开展水电隐蔽工程,消除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从整体上对施工过程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有效保障学校建筑的实际施工质量。在开展施工前,要对施工图纸进行严格会审,并尽量消除施工图纸存在的错误和漏项,对施工图纸质量实施连带责任制,督促会审各方增强责任心,增强施工图纸会审的实效性,避免出现施工变更以及返工等现象,有效保障学校建筑施工质量,并增强学校建筑施工安全性。
        3 结语
        学校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作为教学中的教育者,能够自觉地进行学校建筑的安全建设,同时,还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当下的教学需求,还应从学生的感受出发进行设计,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够使学生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窦金楠.学校建筑设计的特点及创新策略[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0(Z1):230.
        [2]王丹丹.学校建筑设计理念及思路探索[J].建材与装饰,2019(23):126-127.
        [3]李凝韵.学校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9(09):9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