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普利达建设有限公司清远第一分公司 511515
摘要: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施工技术。特别是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浇筑施工时,不仅工程量大,且对施工技术含量要求较高,再加上复杂的施工条件,因此施工难度较大。所以我们只有加大对大体积混凝土的研究力度,才能更好地将大体积混凝土应用在现代建筑工程之中,使工程质量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保证。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一、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是砂、石、水泥,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都可以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从一般情况来看,大多数建筑工程的施工都会采用大体积混凝土,因为大体积的混凝土能够有效的提高结构端面混凝土的总量。建筑工程的混凝土不会采用分缝分量措施来提高单次混凝土的使用量,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混凝土的质量以及安全。与此同时,温度的变化也会降低混凝土的质量,甚至还会破坏混凝土的内部结构,让混凝土的保养难以进行。施工人员要对混凝土浇注冷水,来让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下降,从而有效的控制温差,进而更加有效的保养混凝土。
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常见问题
2.1模板变形问题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会涉及到振捣操作,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时,若振捣力过大或出现混凝土侧的较大压力,对于混凝土结构的支撑体系产生较大的冲击,从而会因支撑能力不足出现模板变形现象。基于此,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应关注模板质量,要了解模板的受力情况,选择合适的模板材料。
2.2防收缩问题
大体积混凝土本身体积以及重量较大,在混凝土结构中,结构下方的混凝土会承受较大的荷载,因而容易出现收缩现象。混凝土结构的收缩是一个关键的质量问题,当出现混凝土收缩现象时,混凝土的高度、强度等都会因此而发生变化,不利于后续施工的顺利开展。对常见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收缩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可知,材料自身性能以及施工技术操作等都会导致出现结构收缩。其中,水泥材料对收缩现象的影响主要在于材料中的水化热现象,当热量蓄积过多时,混凝土内外环境温差会加大,容易产生结构收缩现象。且在对混凝土进行施工时,常采取分层操作方式,不同的分层方法导致的混凝土结构收缩程度不同。
2.3结构裂缝问题
混凝土结构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且对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导致混凝土结构裂缝出现的成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一是地基不稳固。在完成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之后,混凝土内部结构仍然会产生作用力,若地基出现不均匀的位移,混凝土内部就会产生应力,并最终导致出现裂缝;二是施工工艺原因。尤其是在混凝土浇筑以及振捣过程中,若没有严格的按照要求进行施工,会导致结构质量不过关,从而产生裂缝;三是温度因素。混凝土中的水泥材料会释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且很难有效释放,大量的水化热的聚集会产生内部应力,为裂缝的产生提供条件。
三、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3.1 妥善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与实际应用结合,首先保证其中原材料的质量,同时,将混凝土的温控控制在一定的适应范围内。具体从材料自身质量的数据显示分析,在工程即将施工之前,必定先要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尽量满足该工程项目施工设计的图纸中提出的合理要求。砂石,通常多处增添在柱型混凝土的调配环节中,因为如果在此环节中添加过多是水泥,就会不符合科学的对外加剂配比,导致混凝土的强度没有保证。在控制混凝土的温度过程的工作中,根据混凝土在实际的情况下,定期给予其适当浇水,保持混凝土在一定控制的范围内,调制好的混凝土也应当放置与通风效果良好的空间区域里,只有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才能有效的控制好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几率。
3.2注重混凝土各成分的质量把控
相关施工人员应采购符合工程施工标准的各项混凝土原材料,在混凝土配置环节中将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各成分质量的把控环节中,相关工作人员需参考施工方案、施工环境来进行混凝土的配比和搅拌,保障混凝土质量符合建筑工程设计图的相关需求。
例如,在柱形的混凝土调配工作中,工作人员可适度减少水泥成分的使用量,适度提升砂石成分的使用量,结合配比合理的外加剂调整混凝土成分,以保障调配后的混凝土在强度上符合工程要求。在对混凝土内外温度的调控工作中,工作人员需及时观测混凝土状态,明确温度差异,从混凝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浇水等措施保障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处于合理区间内,在对完成调配的混凝土进行存管时,工作人员应及时将混凝土搬运至通风处通风,控制好混凝土的整体质量。
3.3科学把控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基本材料,且大体积混凝土本身就对于混凝土的基本质量具有更高的要求。作为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配合比的疏漏,很容易引起裂缝等质量问题。因此,施工人员在做好混凝土质量把关、严格杜绝问题材料进场的同时,需要结合建筑工程的设计要求、施工方案以及原料的基本情况合理确定配合比,核心标准是确保配合后的混凝土符合本工程的强度与耐久性要求,同时,考虑到大体积混凝土的基本特点,需要尽可能降低混凝土水化热,进而防止内外结构出现温差悬殊的状况;此外,施工队伍可以适当考虑新材料的应用,如可以选择矿渣水泥,这一原料在应用到混凝土配合之后,所产生的水化热相对较低,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粉煤灰等原料,从源头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3.4完善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作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混凝土浇筑施工水平的高低会给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建设质量带来直接影响。所以在具体施工中,应结合具体情况,通过逐层施工这一方法的有效引用来顺利落实浇筑工作。简单来讲,就是只有顺利完成上一层浇筑工作,且验收合格之后,下一层的浇筑工作才能够继续开展,并非是上一层刚刚结束浇筑,就可以马上开展下一层的浇筑施工,一定要确保上一层已经完成初步凝结,且满足继续施工要求才能够顺利开展后续施工,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各个环节施工质量、效率提供有力保障。一方面,对于施工顺序的正确性要给予有力保障,先引用插入型振捣器,然后再引用平板型振捣器。在具体引用振捣器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先横后纵这一顺序,基于此来结合实际要求来合理控制浇筑时间,充分保障工作效果与效率,以此来为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3.5混凝土的养护
在完成浇筑混凝土之后,保温养护需要根据温控技术的要求,下面几点需要遵循:(1)进行保温养护,浇筑块体的内湾温差与降温速度要和温控指标的要求相符合;(2)保温养护的持续时间需要按照温度应力来确定,要高于15天;(3)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假如浇筑混凝土后一个小时内在表面上有塑性裂缝产生,进行处理使用二次浇灌层或二次亚光的方法。保温的材料有草袋锯末或塑料薄膜,覆盖混凝土和模板,在温度较低的季节要搭设挡风保温棚,要按照温控指标的要求来对覆盖层的厚度进行计算。
四、结语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成熟程度大可提升建筑施工项目整体的建设质量。相关部门的所有人员须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彻底明确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关键技术与其重点信息,应用自身专业合理的操作流程和施工工序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作进行严密的质量把关。保证建筑工程整体质量以及使用安全的前提就是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福灵.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 河南建材. 2018(04)
[2]邵国钦.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研究[J]. 建材与装饰. 2019(21)
[3]王玥.关于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J]. 中国房地产业. 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