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东莞市 523808
摘要:高支模技术是现代化建筑工程在完成高空施工任务时较为常用的施工方法,这项技术的出现为建筑企业解决了高空作业困难的问题,为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本文首先简要说明高支模技术的应用范围及特点,之后提出两点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最后重点介绍施工过程中,高支模技术的施工技术要点。希望施工企业能够明确高支模技术的施工要点,提高安全防护意识,顺利完成高空施工任务。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
引言:目前,高层建筑甚至超高层建筑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不断刷新人们多建筑行业的认知,在这些辉煌的建筑物背后,离不开各种施工技术的支持。高支模技术的出现和应用解决了一直困扰建筑行业高空施工困难的问题,满足了人类对建筑物不断提高的要求,确保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让人类建造高层建筑的梦想轻松变成现实。现阶段,高支模技术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适应性和承载能力极好,优势特别明显,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通过实践可以证明,这项技术的性能可靠,市场前景广阔,只要施工人员能够按照技术要求合理使用,注重安全管理,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施工效果。
一、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概述
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全称是高支撑模板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在高层或超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如果施工高度超过八米,跨度超过十八米,则可以利用模板作为支撑材料,搭建支撑平台。此外,施工的总荷载数或者集中线荷载数达到一定标准的支撑技术,也算作高支模技术的范畴之内。由此可见,高支模技术是为了完成高空作业而产生的技术创新,伴随这项技术的就是高空施工的风险性,而这种风险是可以有效预防和避免的,只要施工人员按照技术要求完成施工任务,做好安全检测工作,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就可以顺利完成施工任务。
二、高支模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
由于高支模技术多用于高层建筑施工,所以安全隐患问题一直是建筑企业最关心的问题。就目前情况来看,有两个问题十分常见,它们的存在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特别提出,希望能够引起施工企业的关注:
首先是施工方案问题。高支模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在高空中搭建模板支撑结构需要专业的设计人员出具施工技术方案才能实现。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些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施工成本,随意更换设计团队,导致施工方案与施工现场情况不符,直接造成支架倒塌或倾斜问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无法预测。高支模的施工技术方案必须由专业部门设计,设计之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在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一旦确定,就不能随意更改,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和施工顺序搭建模板和支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支模的安全性能。
其次是施工方法问题。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方法不正确,没有按照规定的顺序搭拆模板,或者搭拆的方法不合理,都可能出现支模架沉降等问题。这类问题比较常见,多数时候是有人为因素导致的,因此是可以及时避免的。只要施工人员端正态度,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严格按照施工流程和方法搭建模板支架,就能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三、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的技术要点
3.1、施工方案
施工前,首先要确定的就是施工方案,只有经过详细现场勘查后制定的施工方案才能满足实际要求。在施工方案设计之前,必须详细考察施工材料的规格和性能以及高支模结构的设计标准,之后依据数学模型的原理进行精准的计算,得出施工工艺当中的技术参数,并且反复预算和确认模板的承重值,这样才能确保施工方案的可靠性,为安全施工提供依据。
3.2、搭设顺序
施工过程中,高支模的搭建顺序要求比较严格,模板与支架间的安装是按照力学原理精心设计的,如果随意更改顺序,就会改变力平衡,无法确保高支模的性能。通常会按照竖向立杆→扫地杆→纵横向水平杆→完成剪刀撑→顶托支座安装→梁或板底主龙骨→次龙骨→梁板模板的顺序安装支架的主体部分,框架搭建完成后经过安全检测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
3.3、立杆支设
立杆支设是高支模结构施工的重要步骤,首先选取平整的地面作为施工基础,在立杆底部加木垫板,用扣件连接立杆。连接的过程中,立杆接长的顶部使用搭接技术,其余部分使用对接技术;出现相邻两个立柱同时对接时,需将两个接头的竖直方向错开,保持一定距离;立杆上部的顶托螺杆处伸出钢管距离不得超过300mm,下部底座处螺杆外露钢管的距离不得超过200mm,安装后的立杆保证上下同心,不得出现立柱错开的情况。
3.4、水平杆搭设
在搭设水平杆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保持高度相同,连续施工,纵横方向同时施工。进行扣件连接时,应考虑到立杆之间的距离,提前设计好施工方案,纵、横向的扫地杆都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好,在距离底座上皮大约200mm的位置做好立杆的连接固定,横向的扫地杆的连接位置要在靠纵杆下方的立杆部位。扫地杆和顶部水平拉杆的距离需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平均分配,保持相同的步距,同时,需要在步距位置增设纵横向的水平拉杆,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3.5、剪刀支撑结构
剪刀支撑结构能够实现高支模架的整体稳定性,在支架四周由下到上搭设竖向连续的剪刀撑,在梁下的水平杆和扫地杆处搭设水平剪刀撑,在高支模架竖向4.5m处需加设一个剪刀撑。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竖向剪刀撑与地面的夹角需要保持45°,连接的过程中,相交部位需要使用旋转扣件进行连接。
3.6、外连加固结构
在高支模内部结构施工完成后,需要在外部进行整体连接,达到加固的效果,目前常用的加固方法四水平拉杆双管箍柱法。施工的过程中,根据现场状况,在分别距离地面和梁下一米的中间区域每隔两米用直角扣件固定连接一次相邻的框柱,这样能让高支模结构的各部分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形成一个整体。水平方向,主要注意的是水平栏杆的端部和柱、墙间的连接,让高支模架构呈现出抱紧顶牢状态。
3.7、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浇筑是确保模板质量的关键,浇筑的时间和顺序是确保施工质量的技术环节,因此需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通常,墙柱和梁板所需的混凝土结构需要分开浇筑,墙柱混凝土的强度到70%以上再开始梁板的浇筑工作。在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分层浇筑,每层的厚度一般在500mm左右,完成上层浇筑后才能开始下层的浇筑施工。墙柱的浇筑需要分两次完成,这样才能保证墙柱的凝固强度。梁和板可以同时浇筑,每层混凝土的浇筑厚度不得大于400mm。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各工种之间的聚焦,以免出现局部超载偏心现象。
3.8、拆除技术
拆除技术是安装技术的反过程,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顺序问题,不能盲目拆除,否则不仅会影响今后的使用安全,还会引发拆除事故。目前拆除技术方案已经较为完善,只要严格执行即可。
结束语:高支模施工技术自从出现以来就备受建筑行业的关注和推崇,很多大型的建筑项目都是利用高支模技术顺完工的。因此,对于现代化的建筑企业而言,熟练掌握高支模技术的施工要点,注重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范问题,才能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建筑行业占有一席之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支模技术还会不断创新,会有更加安全、稳固的模板材料和施工技术出现,这些技术的创新必将会让中国的建筑行业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武志勇.探讨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20(17):130.
[2]朱兴磊.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16):8+11.
[3]贾朝辉.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15):18+21.
[4]徐云云.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高支模施工技术[J].建筑安全,2020,35(05):44-46.
[5]黄鹏,刘俊,仲启涛.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研究[J].河南建材,2020(03):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