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术研究 袁志坤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袁志坤
[导读] 摘要:房屋建筑施工一直都是较为重要的工程内容,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房屋的需求量增加的同时对于其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需要做好地基施工,提高建筑质量和安全性。
        身份证号码:44190019821104XXXX
        摘要:房屋建筑施工一直都是较为重要的工程内容,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房屋的需求量增加的同时对于其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需要做好地基施工,提高建筑质量和安全性。
        关键词:地基;压缩性;换填法
        前言
        地基,通俗地讲就是建筑的根基,地基是建筑下部的土体,承受着上层建筑的全部载荷,地基是否稳固决定着建筑的质量是否安全。在进行建筑施工前,首先要进行地基施工,只有在地基施工质量达标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上层建筑的施工。地基虽然不是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它对确保建筑的质量达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1地基处理技术的重要性
        1.1  提高地基土壤的抗剪强度
        一般在针对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衡量地基质量好坏的标准为抗剪强度,所谓抗剪强度可以简单理解为抵御施工剪切作用的能力。由于地理状况不同,所开展的地基施工情况也不相同,其所呈现出来的抗剪强度也存在较大差异性,必须由相关施工人员现场勘测作出判断,进而决定相对应的施工技术。如果地基无法承受有效的剪切力,将会对整体的地基强度产生较大的破坏,从而造成后续各种安全质量问题。比较常见的有地基发生不规则隆起、边坡稳定性下降等,这些都有可能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合理的地基处理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土壤的抗剪强度,从而有效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避免其强度超过限度而发生失稳等现象。
        1.2  减缓地基的压缩性
        采取地基处理技术主要是为了能够有效减缓地基的压缩性能。建筑结构产生沉降的原因绝大多数都是地质较为松软,其受到自身重力影响进而产生一定的沉降现象。这种地基沉降现象还会对建筑周边结构产生影响,所以必须减缓地基的压缩性,不断夯实使其变得更加密实,进而强化其结构稳定性。在一般的建筑地基处理过程中,往往也会将地基的压缩性用地基沉降水平来表示。
        1.3  提高地基的动力特性
        当地基遇到自然灾害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松散,其松散程度和变化现象就是地基的动力特性。如果说地基的动力特性较差,一旦受到外界环境影响便会发生松散、摇晃,必然会对房屋建筑的使用性能与质量产生影响,甚至会导致房屋坍塌,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在进行地基处理的时候地基的动力特性是重点考量因素,只有做好实际控制工作,才可以保证房屋整体建筑质量的提高。
        2地基施工的特点
        2.1复杂性
        地基施工的复杂性特点是由地基施工的主体决定的,不同于建筑施工,其面临的施工主体是建筑本身,地基施工的施工主体是支撑建筑的下层土体或岩体等支撑结构。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幅员辽阔,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地貌特征,并且随气候、海拔、地质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地质特点各异。同时,不同性质的土体和岩体的分布也比较分散,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复杂的情况。此外,土质的松软、坚硬、冻土等性质各异,再加上各种地形地貌,这首先就对地质勘探、施工图纸的绘制、施工方案的制定造成很大的难度,从而对地基施工造成较大的困难,需要解决很多复杂的情况。
        2.2事故频发
        众所周知,地基的质量是否达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建筑的稳固性和安全性,再加上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影响,地基施工质量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然而,在实际的地基施工过程中,常常由于前期工作没有做好、施工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技术差、施工操作不符合规范、施工人员的素质低等诸多因素,导致地基施工质量不过关,严重地影响了地基上层的建筑物的安全,对房屋使用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使建筑由于地基质量不达标,因此发生倾斜、坍塌等事故频发。


        2.3整体性和隐蔽性
        地基施工工程本身具有比较强的整体性,地基施工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一个环节出现差池就会导致整体地基施工工程出现质量问题,进而影响后续的建筑施工。在实际的地基施工过程中,工序与工序之间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由于地基施工工程的一些问题并不容易立刻暴露,上一道工序与下一道衔接之间往往容易忽略这些隐蔽的问题,进而造成质量隐患。一道工序出了问题,由于隐蔽性,不易被发现,就很容易使得与之衔接的工序也出现问题。基于这种情况,必须加强工程质量验收,把握施工进度,尽可能地避免由于地基施工的隐蔽性导致出现施工问题,同时,要及时发现施工质量问题,并采取效的措施加以解决,避免整体工程出现问题,造成安全隐患,拖延施工进度。
        3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施工技术
        3.1  强夯技术
        强夯技术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地基处理技术,其作用原理是通过采用重锤的手段对地基进行夯实,进而提高地基的密度,有降低地基的收缩性能,不断提高整体地基的强度。在进行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关键点在于有效确认夯实位置,同时还要注重其夯实下沉的距离。另外,该技术的应用还有可能对地下水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一般会利用抽水机排空地下水,然后采用砂石铺垫地表,防止因震动频率过高而造成作业设备出现下降等现象。在作业过程中要时刻检测土质是否达到紧密饱和的状态,从而确保整体地基的密实程度,提高房屋建筑地基的稳定性。
        3.2  灰土挤密技术
        灰土挤密技术属于比较新型的地基施工技术,在强夯技术支撑下产生的孔里,用螺旋钻机倒入灰土。这样灰土就能更充分地填满孔,然后再借助强夯技术,把孔夯实,提高地基的整体强度。进行灰土挤密技术操作时,要注重机械设备的有效应用,按照节奏重锤灰土桩,从而降低地基的压缩性,为上部建筑结构的施工提供可靠支持。在灰土桩锤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拓宽桩径的方式,会对桩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地基结构的优化,有效提升防水性。灰土挤密技术的应用能够明显提升地基的抗剪强度,增强了房屋建筑在日常应用中抵抗灾害的能力。但灰土挤密技术在应用范围上具有局限性,一般来说常应用于湿陷性黄土土质。
        3.3  换填法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地基土质较为松软的现象,需要对其采取换填法来改变地基的材料,这主要是因为原有地基土质相对松软,无法有效承载后续的载荷,所以一定要使用换填法对其进行处理。换填法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将原有松软土质进行挖掘,然后将经过一定处理的材料填充到土壤中,对其进行压实紧固,以此来不断提升整个地基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其能够在后续的工作中承载较高的载荷,避免发生地基塌陷等问题。比较常见的换填材料有砂、碎石、灰土、煤渣、矿渣等。在进行换填作业时应注意分层施工,确保各土层的承载力均匀,最大程度地提高地基基层的结构稳定性。
        3.4  注浆法
        注浆法主要有两种处理技术,一种是水泥注浆技术,另一种则是硅化注浆技术。前者主要是通过灌浆管以及压降泵等将搅拌均匀的水泥注入地基中,然后利用其他夯实手段来达到提高强度的目的。而且换填区域的水泥灌浆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渗透现象,压实不密实的部位也会出现水泥砂浆层凝固,局部达20m厚,进一步提升了整个地基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安全稳定性。硅化注浆技术使用的主要原料是硅酸钠,由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凝固后的结构强度较高,因此也在其他地基强化工作中得到了应用。
        4结语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地基施工技术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提高房屋建筑的安全稳定性,所以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提高地基施工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家军.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5):108.
        [2]李仲一.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05):131-132.
        [3]白志杰.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6):4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