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园林设计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8卷第9期   作者:张冉阳
[导读]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提升,我国城市园林景观项目数量在逐年增多
        摘要: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提升,我国城市园林景观项目数量在逐年增多,规模也在逐渐扩大,这不只美化了城市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调节城市生态的作用。笔者首先分析了园林设计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然后从园林设计原则及植物配置方向两个方面,论述了基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园林设计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设计;城市生态环境;影响;设计方法
        近年来,城市发展理念不断进步,低碳生活、环境保护等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热门词汇;同时,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当下,各行各业都在自己的领域内积极探索行业发展与保护环境协同发展的路径。对于城市园林设计行业来说,基于自身工作中的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不断探索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更好融合的景观设计方法,并巧妙把握设计要点、利用设计元素,实现园林景观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正向影响,已经成为我们工作中的核心要求。为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园林设计对城市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并在设计中切实把握生态原则,遵循科学植物设置方式,以此促进园林设计水平的进步,高质量推进城市化进程。
一、园林设计及植物配置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众所周知,城市园林设计可以大大提升城市的绿化面积,从而使城市更加美观,并更好地体现出城市品位和城市品质。其实,除了美化城市环境以外,园林设计及相关的植物配置工作,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净化和维持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节城市温湿度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工厂、建筑以及汽车的保有量逐年提升,建筑中暖通空调使用、汽车尾气排放以及工业气体排放等都会加重城市的“热污染”问题,导致城市温度过高。植物具有良好的遮阴降温作用,特别是一些高大繁茂的植物,能够有效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从而建设降低城市温度,通过合理的园林设计及植物配置,利用不同园林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可以有效地吸收城市热量,在降低城市温度的同时,也能提升城市湿度[1]。数据显示,在炎热的夏季,城市园林中的温度通常要比市中心无绿化区域、城市道路、城市工业聚集区的温度低上2~10℃左右,降温效果可谓明显。而在城市的冬季,由于园林植物的存在,也能降低热量的流失速度,从而明显降低城市昼夜温差。
(二)净化城市空气
        近年来,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顽疾”,不论是工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中,总会有大量的灰尘、尾气排放到空气当中,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气、氢氟酸等含量超标[2]。通过良好的园林设计,利用气体交换,充分发挥植物在有害物质吸收、阻挡、过滤等环节中的作用,从而有效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比如,栽种一公顷的柳杉,平均每年可吸收空气中约720公斤的二氧化硫;同时,植物分泌的“植物杀菌素”也可减少空气中自然含有的杆菌、球菌、丝状菌等病菌含量,使城市空气更加清新、健康。此外,城市园林可有效抑制风沙,植物的根系十分发达,因此大面积的城市绿化不只能够有效保持水土,也可以降低城市内的风速,因此可大大减少城市“沙尘暴”发生的概率;而植物的茎、叶表面的绒毛也具有一定的滞尘效果,它们能够吸附空气中的微小尘埃,起到净化空气的效果[3]。
(三)净化城市污水
        我们都知道,植物是通过根系吸收地下水分的,而在吸收水分的过程当中,很多污水以及水中的污染物也会被植物所吸收;同时,一些植物的分泌物还能够杀死水中的细菌,甚至吸收污水中的铁、镁、氮、磷、钾等金属元素,从而大大提升城市水质。
(四)降低城市噪音
        园林植物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当声音穿过植物的树叶时,声波能量会随之减小,而当植物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隔音效果会更好。因此,通过良好的园林设计,对所用植物种类、高度进行合理选择,对枝叶层次和密度进行科学的设计,能够将植物降低城市噪音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为市民创建一个更加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二、基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园林设计原则及配置方向
(一)园林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园林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人们创设更加美观、健康、便利的生活条件,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时,既要从人们的审美需求出发,使园林景观符合人们的观赏要求;又要从改善气候环境的角度出发,科学选择净化环境效能突出的植物。
        2.因地制宜原则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用在园林植物身上也同样适用,在城市园林设计中,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能较好适应本地土壤、气候、水源等的物种,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园林施工的成本投入,还可以保证后期栽种的成活率,从而实现园林景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3.生态环保原则
        很多城市在进行园林设计时,不能较好地进行资源的整合,导致资源被过度利用与开发,虽然园林景观最终顺利施工完成,但是景观总体的“性价比”不高[4]。为此,在园林设计阶段就应遵循生态环保原则,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和后期施工中的原材料、能源消耗。比如,就近选择绿化物种,减少物种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抗旱植物的栽种面积,以此减少后期绿化养护中的各类投入。
(二)几个园林设计配置方法
        1.多中心型城市园林设计,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中心地区,往往商业发达,在以往时候,由于人们出行或者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中心地区的绿化率往往不高,道路硬化面积过大,这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了“城市热岛”效应,不只降低了市中心的生态循环效率,也提升了建筑内暖通空调的使用概率。为此,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中,一定要重视做好市中心的绿化景观设计工作,针对可用面积不足的问题,设计师可以考虑多中心型城市园林设计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整合城市中心区可绿化面积,采用“小而精”“散而多”的方式,增加市中心园林景观数量;此外,还可积极探索“屋顶花园”的绿化方式,从而打造综合型的城市“绿岛”,实现市中心生态环境的优化。
        2.结合生态学原理,科学进行绿化树种选择
        设计师应有计划地选择那些环保、绿化能力较强的植物,充分考量不同植物品种在净化空气、调节空气温湿度、减弱城市噪音等方面的效能,从而将其科学分配到不同的“问题街区”当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城市生态问题。此外,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还可考量植物的其他功效,比如银杏、松柏等植物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可以起到一定的化湿止泻、舒筋活络等功效,对于调节人们的健康水平有一定的效果[5]。
        3.重视做好园林形态设计,实现园林美观性与功能性的统一
        基于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园林设计,同样要照顾到其美观性,因此在设计中一定要尽量做到植物种类丰富、色彩和谐、布局合理,同时,根据园林的区位不同,还应充分展示园林景观的特点,比如工业区、商业区、文化区、居民区的园林景观应各有侧重、彼此不同,以此更好地突出景观的变化之美。
结束语:
        总之,园林设计对于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意义较大,在设计中我们一定要遵循生态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科学做好植物配置工作,努力打造一个更加美好、健康的城市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杨茵.低碳园林在城市生态修复中发挥的作用——评《城市生态修复的低碳园林设计途径》[J].世界林业研究,2020,33(2):117.
[2]郭晶晶.探究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J].装饰装修天地,2020,(12):137.
[3]谭文国.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配置的方向[J].农村·农业·农民B,2019,(9):46.
[4]韦霖斌.基于生态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20,(18):207.
[5]朱军.城市园林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8):9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