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当前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混凝土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运用是越来越广泛的,为了使混凝土的施工效果能够达到预期的状态,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结合混凝土的性能以及特征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并且从实践来看混凝土养护对于混凝土的强度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相关工作人员是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而有效的混凝土养护方案,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关键词: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强度;影响
混凝土养护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会对混凝土强度造成一定影响的,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在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清晰而完善的混凝土养护思路,工作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质,从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各个因素入手,提高混凝土养护的科学性以及针对性,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混凝土能够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效果,还可以保证整个建设工程的质量,实现双赢的工作效果。
一、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在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对混凝土周边的温度进行有效的把控,但是养护温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功能的正常发挥,一些混凝土养护温度越低那么混凝土的强度越差,因此在进行混凝土养护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是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程度,这主要是由于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会发生水化反应,影响混凝土内部水化产物的均匀分布,对于分布较少的水化产物来说强度是比较低的,从而对混凝土整体的强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这些分布着大量水化产物的位置会将水泥粒子牢牢锁住,影响水泥水化反应的进一步进行,随着养护时间的不断推移,这种水化产物在混凝土中的比例会适当的减少,从而使得混凝土强度能够得到有效的增强,在养护的过程中,假如养护温度不高时,那么水泥的水化反应是比较慢的,这样一来在混凝土内部水分就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扩散,再加上水化反应,这些水分可以均匀的分布在水泥当中。在进行混凝土养护工作时,假如温度是低于4℃的话,虽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混凝土的强度,但是由于水化反应的速度和时间是比较慢的,那么在进行混合混凝土养护初期,混凝土的强度是无法达到预计的要求的,尤其是在前24天的强度是比较低的,无法达到实际的施工要求和施工需求。因此在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时,在前期应当控制好混凝土养护的温度,要保证温度是在4℃以上的,与此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知识,在混凝土养护初期保持一个最佳的养护时间和养护温度,以4℃为主要的基础,科学而有序的开展日常的工作。最后,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结合实际施工中混凝土强度的要求,对温度进行良好的把控以及控制,从而提高混凝土养护的效果以及质量。
二、湿热养护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对混凝土进行湿热养护,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如果搅拌的过程中温度上升到99℃时,并且持续的时间在6小时以下的话,那么会影响后期混凝土强度的提升,假如在搅拌的过程中温度上升的速度是比较快的话,那么混凝土在后期养护的过程中强度是比较低的,甚至是下降到混凝土强度的1/3,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这种影响和水灰比是成相关性的,例如水灰越小,那么对于混凝土后期的强度影响就越小[2]。在一些实验中明确的指出了对混凝土进行温度控制能够减缓温度上升的速度,从混凝土搅拌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假如在整个操作的过程中时间是比较不充足的话,那么会影响后期混凝土强度的增加,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混凝土养护工作时,需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
在对混凝土进行湿热养护时,可以遵循着时间的养护原理,从而降低早期高温对混凝土强度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在当前混凝土养护工作中,湿热养护的原理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例如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在对混凝土进行20小时蒸汽养护时,可以适当的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并且相关工作人员还减少了养护的时间,促进混凝土强度能够满足施工的要求以及标准。另外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也结合不同的水泥类型确定了蒸汽养护的最佳时间,对于有火山灰水泥和矿渣水泥配制而成的混凝土来说,最佳的养护温度大概在90℃左右,对于普通的混凝土而言,在经过蒸汽养护之后,在正常条件下,要等到28d之后才可以使混凝土的强度能够得到有效的增强,这主要是由于高温的养护虽然可以适当的加快水泥水化的反应速度,但是水泥颗粒会受到水化产物的影响抑制水分渗入到混凝土的内部,从中可以看出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混凝土的强度反而会下降,所以在新型混凝土养护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重视这一问题,从时间和温度入手进行良好的控制。
三、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为了有效的提升和控制混凝土的强度,需要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工作的重视程度[3]。在混凝土硬化初期,水泥水化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再加上混凝土内部导热性能是比较差的,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无法迅速的散热,所以在浇筑完混凝土的两天左右之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是高于外部温度的,并且在内部还会出现一些膨胀,外部混凝土会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出现收缩的问题,因此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养护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尽可能的减少混凝土表面热扩散和温度的变化,防止混凝土在后续的过程中出现裂缝。其次,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延长散热的时间,结合混凝土的功能以及性质充分的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通过材料松弛性的特点,使得混凝土的强度能够满足预期的标准以及要求,从而防止混凝土由于水化反应而出现较大的温度差,进而发生裂缝的问题。
四、混凝土施工养护控制的注意问题分析
混凝土的强度是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为了使混凝土的强度能够达到预定的标准和要求,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严格的控制混凝土养护工作中的湿度和温度,假如外界温度是在5℃以下的话,那么可以采用自然养护的方法,相关工作人员要着重的对混凝土的养护湿度进行良好的控制,例如可以进行混凝土表面的浇水和覆盖工作,假如周边温度是比较高的话,那么在浇筑完混凝土之后,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处理,防止水分的过度蒸发。在进行混凝土养护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还是要控制好洒水的次数,当覆盖物表面湿润之后那么就可以进行接下来的操作,针对不同品种水泥配制而成的混凝土,相关工作人员要结合混凝土的性能精准性的确定洒水的次数以及天数例如,对于有添加缓凝剂的混凝土来说,养护时间最少为14d,由矿渣水泥和硅酸盐水泥配制而成的混凝土养护时间最少在7d,相关工作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精准性的确定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从而为后续建筑工程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提升混凝土的强度。
结束语:
在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混凝土强度的重视程度,从混凝土养护的湿度和温度入手,提高混凝土养护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其次,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结合混凝土养护周边环境的变化,采取针对性的养护措施,不仅可以使混凝土的强度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还可以提高混凝土施工的效果,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安德.混凝土养护工作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研究[J].安徽建筑,2018(2):95-96.
[2]唐新军.施工现场养护方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8(3):70-75.
[3]姜春萌.干旱区夏季施工养护方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9(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