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融合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传承发展路径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黄荣宝
[导读] 摘要: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过程中,民族舞蹈文化具有其独特的美感,在我国文化历史内容中占有重要地位。
        百色市右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示中心  533000
        摘要: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过程中,民族舞蹈文化具有其独特的美感,在我国文化历史内容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其不仅蕴含了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还成为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主要表达方式。因此,要注重我国优秀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文化融合;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传承发展
        引言
        随着社会的建设发展,形式多样化的舞蹈文化对我国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影响。再加上大部分人对我国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缺少全面化的认知,无法将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发扬光大。基于此,要提高对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传承发展的关注和重视,促使人们能够了解到更多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但同时,要在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传承过程中,注重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结合,提出全新的传承发展路径,避免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消亡。
        一、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发展意义
        (一)实现文化的传承
        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已具有上千年的传承历史,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并通过不断的积累发展得以其内涵的丰富,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舞蹈文化内涵。而且,少数民族通过舞蹈表演对民族的迁徙进行展现,传授实际生产技能,传播民族宗教信仰等等,其蕴含的民族气息和时代精神,都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二)促进文化的积淀
        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演变,各个少数民族都在发展中确立属于自己的文化体系,在不断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沉淀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创造出极具魅力的民族舞蹈。而且,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各个民族之间的学习和交融,不仅突出了民族的文化特征,还将其纳入到了民族舞蹈体系中。由于其中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能够加深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化和民俗习惯的了解,更好传承中华文化内涵。
        (三)加强文化的交流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文化内涵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国家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凭借着自身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对舞蹈文化的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自古以来,大部分少数民族多是居住在边疆地区,这也是对外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为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百色地处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百色市的主体民族为壮族,还有汉族、瑶族、苗族、彝族、仡佬族、回族等6个民族。这些民族都具有自身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征,再加上其生活在不同阶段的社会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尤其是舞蹈文化得以沉积传承和发展。
        (四)激发文化的创新
        所有事物的发展和进步都与创新紧密相关。而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发展,都会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促使其更具有地方特色。这种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创新发展的方式,能够帮助大家了解到少数民族文化,更好的进行文化传承。因此,针对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进行创新,是对少数民族舞蹈文化进行传承的有效方式。但是,这种创新不仅新主题的表现和潮动作的运用,而是要进行拓展表达,充分突出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
        二、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发展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通过与其他地域进行物质交流和文化交流,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的居住环境、消费方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也使得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逐渐被人们遗忘和忽视。
        (一)缺少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
        由于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差异性,使得民族舞蹈文化具有丰富的特色魅力。针对艺术家而言,这种特点在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是无法做到全面了解的,导致少数民族舞蹈的传承存在较多问题。同时,由于人们的认知过于片面,无法做到对少数民族舞蹈文化进行传承,更不要说是对其进行创新传承。


        (二)民间的歌舞艺人逐渐的老化
        随着民间歌舞艺人的逐渐老化,大部分年轻人已经开始外出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跟随老艺人学习传统的舞蹈表演,甚至部分年轻人受到消费文化的影响,对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认为其是具有落后性的东西,从而导致歌舞传承缺少继承。
        (三)缺少教育重视以及保护力度
        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教育工作,缺少对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认为其与学生的升学率无关,未将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纳入到学校教育目标,从而忽视了人才的培养。而且,政府部门缺少对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保护重视程度,忽视了其经费的投入,且相关立法政策不够完善,限制了舞蹈文化传承。
        三、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发展路径
        (一)注重加强文化之间的合作交流
        在我国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要注重加强文化之间的合作交流,彼此之间做到取长补短。不管是哪种舞种形式,彼此之间都是不分国界且相互融合的。但这也需要在舞蹈文化传承过程中,不断向他人学习。目前,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创作,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为关注奉献更多高品质的少数民族舞蹈作品。再加上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价值受到各界的关注,对这种文化传承发展倾注了更多的心血。但是,我国针对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发展多是采用“博物馆”的方式进行保存,无法对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进行传承。虽然对少数民族舞蹈文化进行保护的责任重大,但仍旧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够更好的传承少数民族舞蹈文化。
        (二)重视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保存
        在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要重视对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保存。这主要是因为传统节日是少数民族的文化形态、民族精神、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的融合,是在漫长历史长河发展形成的。传统节日是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所以,保持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是对其舞蹈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的载体。
        (三)重视少数民族舞蹈的教育教学
        我国教育部门要重视民族舞蹈文化的教育教学,要求学校要聘请专业舞蹈教师进行教学,指导学生的民族舞蹈动作,强化学生对少数民族舞蹈动作和文化知识的掌握。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认知水平,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了解民族风俗,促使其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中。
        (四)注重与现代化传媒方式相结合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媒体行业的传播技术形式不断发生变化。再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我国进入到了新媒体时代。因此,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发展,需要利用现代化传媒方式作为载体,帮助更多人了解到少数民族舞蹈文化。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传播平台的构建,将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与现代化传媒方式相结合,促使少数民族舞蹈文化逐渐向大众化发展,从而能使其得以更好的传承。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人们对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认知较少,且在教育方面和政府方面忽视了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严重限制了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体现。因此,在文化融合的背景下,针对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发展,要结合社会的发展形式,采取合适的方式手段进行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粟清玲.试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J].黄河之声,2018(11):102-103.
        [2]孙丹.基于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J].黄河之声,2018(09):046-046.
        [3]王磊.论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J].黄河之声,2016(15):046-046.
        [4]付琳.基于文化融合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传承发展路径[J].中国文艺家,2018(007):P.130-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