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能榆神热电有限公司 陕西榆林 719000
摘要:电厂集中控制技术已经深刻改变了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模式,管理与控制集中,有利于实现高效的数据通信与生产管理,同时兼具安全性与保密性的优点,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本文从其重要性入手,对现场总线技术、通讯技术、监控技术、管理技术展开探讨,对其在电厂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厂;集控运行;关键技术
电厂集控运行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控制系统,即DCS系统,其主要前提是大中型工业生产运行的自动化。跟传统的电厂传统技术相比,集控运行技术更能充分体现现代各类工业生产的集成化、数字化以及高自动化。电厂集控运行技术的主要核心是电厂生产线的控制和管理技术。电厂生产线操控技术是全面利用计算机功能,从而进一步地提高电厂生产工作的自动化水平,其包括利用4C技术对大中型持续生产流水线进行自动实时监控以及异常情况下人为操作调控技术。管理技术则主要负责提高和完善电厂的生产工作效率,其包括运用4C技术统计分析集控运行生产过程信息、调度和优化指导运行生产过程的经济问题、预防预控生产事故的发生等技术。
1. 电厂集中控制运行的重要性
电厂的集中控制运行主要有以下几点重要性,第一,电厂集控系统具有自动检测的功能,通过各个参数的情况来对于电厂自身的运作效果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使管理者对于电厂的生产情况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同时也有利于电厂自身对不良生产情况的纠正。第二,电厂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通过事先设定的算法可以有效的将生产过程中的错误进行改正,大大减少了人工处理故障的弊端。第三,电厂集控系统可以实现程序化控制,要事先规定好程序,整个机组将会按照程序有条不紊进行生产。第四,电厂集控系统具有自动保护的功能,可以在出现高电压强电流时自动进行电路切断,防止短路与断路,实现电路的自动保护,减少了故障所造成的损失,有利于保护机组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2. 电厂集控运行系统
以往的电厂管理制度,以单独控制为主,对炉、电、机采取单独的处理措施。集控运行系统(DCS)通常是针对电厂进行集控管理,对电厂运行设备进行有效维护和修复,提高控制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其对发电机、锅炉以及汽轮机组等设备实施集中的组装管控。电厂的集控运行系统不只是针对电厂里面的设备,而是针对集成的控制机械设备组,每一个设备都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确保集控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时时管控,避免电厂设备的集控运行问题。
3.电厂集控运行存在的问题
3.1再热气温系统控制
电厂集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再热气温系统的操控多样繁杂。直至现在,国内的小电厂都是使用温水来完成发电系统温度的管控,虽然能够把温度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可是其效率不高,并且该方法性价比较低,会加大运营成本。可利用亚临界机组,往系统内加入减温水,实现对发电的煤耗量的有效管控,也可以使用烟气循环法以及燃烧器摆动等方法来实现对气温的有效控制。
3.2过热气温系统控制
过热气温系统有精细调节及细微调节两种调节方法。电厂通常采用减温水实现过热气温管控,但需要对焰的高度、给水的温度以及燃烧水的比例等多方面进行有效控制,才能实现对过热气温系统的有效监控,另外,在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各参数也会对整个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3.3主汽压力控制系统电厂集控系统运行过程中,主汽压力部分也可能会出现状况。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主汽压力的控制方法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并没有对系统产生显著影响,相反,有些因素反而不利于系统的管控。因此,需要针对主汽压力系统的控制进一步优化,以确保对系统中煤耗量的准确调控。
4.电厂集控技术
4.1 现场总线技术
现场总线技术是上世纪90年代所形成一种全新的工业生产技术,主要用来进行设备的自动化制造与连接,它是智能化工业的基础,将生产监控与控制紧密结合,它是一种开放的分布式系统,集合了计算机与通信控制等大量技术,成为了世界各国工厂的技术革新的关键步骤,同时它将带领着智能化工业生产的伟大变革。在很多国际化的大企业,比如西门子等,非常重视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因为现场总线是连接的各个设备控制与监控技术的枢纽,它要求采用简单的协议进行高效的数据交换,同时可以方便地连接互联网,实现远程操控,它兼具高速通信与安全通讯的优点,在工厂生产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4.2 通信技术
RFID叫做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可以在非接触的环境下实现数据的读取。该技术是一类较为新型的无线通讯技术,其运行原理是通过上升及下降的冲击脉冲来加以设计,进而实现Ghz量级的带宽。而这一技术的发展应用,可以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往的无线技术在某些传播层面上的困难。因此,同其他无线技术比较,该技术具有自己特有的优势。比如:对于可能的信道衰落不太敏感、信号的功率谱密度较低、系统较为简单、定位准确度较强,还有就是,它有着非常好的抗干扰能力,可以运用更多的信道,及高速率、低损耗等等特点。因为高频信号会伴随传输距离的延伸而不断衰减,所以超宽频带技术更加适合用在短距离通信之中。
4.3 监控技术
电厂监测技术主要基于计算机集群,这可以大大减轻服务器端的压力,通过负载均衡的设计可以让集群的工作性能大大提升。电厂则是搭建了这样的平台,利用此技术可以极为方便地利用各种服务器和电脑进行集群的构建。通过虚拟资源的分配与电厂的构建可以很好地实现负载调度,做到服务接口的完善,同时,集中优势力量来进行负载均衡设计大大减轻了硬件负担,因此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并让其以较好的状态来进行电厂监测。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包括对算法结构与监测系统的安全性设计不够合理,因此,应当加强安全管理,保障电厂的数据能够多次校验,保证精确性。
4.4 管理技术
电厂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使得人们在电脑端或者移动端就能方便地获知生产情况,这能够使得我们所有人只要想了解电厂的生产情况,就能够任意的通过智能终端实现无线网络的接入,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服务,而且这样的网络还会逐渐的深入我们的工作生活,利用信息上的交互来为人们提供更为积极的服务。以后的电厂管理系统必然会是趋于多元化,而要想重新搭建一个新的系统,成本是人们难以承受的,且还有很大的技术隐患。所以,将现有的系统利用融合的方法进行互联,必将是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
总结
电厂集控技术的使用对于现代工业科技发展运行意义重大,需要结合新技术、新思路对其进行完善与创新,对于设备的常见问题做到及时的排查与解决,通过现代化的方法,结合实际的经验,保证工作的质量,使得电厂设备使用更加有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立地,姚金环,邵臻霖,余振华.机炉协调控制系统应用策略及调试[J].华东电力,1996(03).
[2]阚玉英.陡河电厂机炉协调控制系统分析[J].华北电力技术,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