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肖晓健
[导读]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红河北路消防救援大队  贵州遵义  563000
        多种形式消防队伍作为由政府、企业等出资建设,承担特定范围内灭火救援任务的组织,可有效缓解当前消防救援力量的不足。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座谈讨论等形式,对遵义市汇川区各乡镇和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对多种形式消防救援队伍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遵义市汇川区乡镇和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的现状
        汇川区国土面积1515平方公里,辖8镇6个街道,常住人口57万人,是贵州省列经济强县,也是遵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于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消防救援队伍人少事多和部分边远乡镇难以覆盖等矛盾逐步凸显,加强乡镇、企业专职队伍建设显得十分必要。
        目前,汇川区共有乡镇政府专职队6支,消防车6辆,队员92人。企业专职队2支,消防车3辆,队员22人,主要承担着辖区7个乡镇和汇川区工业园区、罗庄电器市场的消防安全任务。调研发现,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城镇化差别,乡镇、企业专职队伍发展模式和管理体制越来越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存在不小的差距,队伍生命力和战斗力面临严峻挑战,面临一些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二、当前乡镇、企业专职消防队伍面临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人员流动性大,器材装备差,灭火救援能力难以提高。
        一是队员成分复杂,福利待遇差。目前汇川区6支乡镇政府专职队基本都是由民兵应急分队、城管队员、公安辅警整合而成。从年龄上看,7个乡镇的92名队员平均年龄在31岁以上,较区消防救援大队指战员平均年龄大7岁。人员没有编制,待遇跟不上,骨干难保留的问题十分凸显。特别是遵义卷烟厂自2017年改制以后,专职消防队整体外包,现有队员17人,但每天能正常参加执勤值班的只有10人,且队员随时更换,战斗力可想而知。罗庄电器市场专职队连正常的执勤值班都难以保障,训练基本不开展,战斗力无从谈起。
        二是消防车辆老旧,消防救援器材装备缺乏。目前汇川区7个乡镇专职队中,除板桥镇外,其余都是2016年从播州区划给汇川的,板桥镇政府专职队的车辆也是2010年区政府配发的,由于消防装备长期得不到有效保养和补充,消防车辆严重老化。通过与部分乡镇主要领导交流,受经济下行的影响,采购消防车辆和器材装备的费用一直没有落实。老旧的装备,往往应对较大的火灾显得束手无策。
        (二)经费投入不足,重视不够,缺乏规范系统的管理,难以形成整体战斗力。
        一是乡镇专职队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多采取报账的方式,加上缺乏有效统一的管理,灭火救援战斗后,装备器材不能及时进行维护保养和补充。多数乡镇主要领导的精力集中在发展经济和脱贫攻坚任务上,说起来这支队伍重要,做起来次要,投入起来不要的现象不在少数。
        二是企业专职队伍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队伍生存困难,发展倒退。笔者刚入伍时候,遵义城区有6681油库、八五厂、董酒厂、钛厂、烟厂5支企业专职队,现仅存遵义烟厂专职队,且仅存的两辆消防车近期达到报废年限。报废后,遵义烟厂拟重新采购1辆大功率消防车,从此,该企业专职队开始1辆消防车队伍。
        三是队伍管理教育不到位,训练保障跟不上。通常情况下,乡镇专职队平时由公安派出所管理,安监站长兼任队长,因自身任务繁重,对专职消防队的管理跟不上,训练更是不管不顾,除每年消防救援机构统一集中训练1个月外,平时基本不组织开展训练。从企业专职消防队来看,烟厂专职队自整体转包后,训练基本处于放任的状态,战斗力长期低水平徘徊。
        (三)缺乏政策保障机制,队伍发展建设举步维艰。
        一是乡镇专职队编制得不到解决。虽然从全市来看,部分县份落实了乡镇政府专职队的编制问题,但都属于挂靠其他部门。

本人来汇川区工作以后,一直在努力推动此项工作,多次向区委、政府请示汇报,在市区两级目标责任书也包含了相关内容,但一直落实不了。
        二是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经费保障不到为。汇川区尚未有任何一个乡镇将专职队经费单独列入政府预算,均采取报账的方式进行保障。这样,无论从装备采购,车辆保养,人员工资福利等都不利推动队伍发展建设。
        三是企业专职消防队建设缺乏有效的政策保障。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对哪些区域和单位应建专职消防队作出规定,但这些规定是粗线条的,没有明确相关的法律责任,因此,企业不愿建看不见“效益”的消防队情况比较明显,建立和发展企业专职队就成了一纸空文。因此,导致近年来我市企业专职队一个个解散的事实。
        三、解决当前乡镇、企业专职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推进乡镇、企业专职队建设,必须有法制作保障。
        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进一步明确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和管理的模式。省级层面结合经济发展需要、乡镇规模、经济状况等明确建队规模和模式。尤其是距离消防救援队伍较远、投资规模大、火灾危险性大的人员密集型企业,强制要求建立专职消防队伍。
        一是规定乡镇组建专职队伍的责任清单。各级政府将乡镇专职队伍建设纳入考核内容,对应该建立专职队伍,因种种原因不建,一旦发生较大以上火灾事故,加大问责力度,推进乡镇专职队伍应建尽建。
        二是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费保障模式,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将专职队伍建设经费纳入财经预算予以保障,拨付给管理部门或将所有乡镇专职队伍所需经费,归口预算,统一编制到当地消防救援机构,所有乡镇专职队所属消防救援机构统一保障。
        三是在企业专职队伍建设方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结合企业规模,按照相关要求和标准独立建队。相对比较集中的地区,如工业园区,可实行联合建队,所有园区企业每年按照投资规模和经济效益缴纳相应比例的消防安保经费。企业专职队参与救援和灭火,政府给予相应补贴。
        (二)推进乡镇、企业专职队建设,必须有人才作保证。
        一是扩展专职消防员的招收途径。向社会公开招收优秀青年到乡镇专职队工作,可将年满12年退出优秀消防员就地安置到各乡镇、企业专职队任队长,将公安辅警、城管队员、民兵应急分队作为重要力量编入消防队应急队伍。
        二是提高专职消防队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工资和福利待遇是人才保留的根本性问题。各乡镇、企业可根据当地实际,建立与专职消防队伍相适应的工资待遇和晋职体系,综合工作年限、业务能力等,统筹将执勤补助、训练补助纳入福利保障范围。
        三是提升专职消防队员的获得感,各级人民政府可参照消防救援人员的待遇出台相关政策,在乘坐交通工具、外出旅游、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待,提升专职消防队员的获得感。
        (三)推进乡镇、企业专职队建设,必须实现器材装备的转型升级。
        一是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将乡镇专职队伍器材装备建设纳入当地装备建设统筹规划。各乡镇人民政府结合城镇化发展,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消防车辆,消防通讯及器材装备采购计划,逐年淘汰老旧消防车辆、器材装备,有效提高队伍灭火救援能力。
        二是企业要根据企业性质、火灾危险等级、灾害危险性制定消防器材装备采购计划,配足配齐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消防器材装备,强化器材装备的熟悉与应用,一旦出现险情第一时间排除,发挥人与装备的最佳效能。
        三是县、市、区人民政府可结合区域实际,将消防救援器材装备纳入应急救援物资储备计划,建立与本区域相适应的救灾物资和救灾装备储备库。加强管理与调度,一有灾情险情,第一时间将救援器材和救灾物资调拨到位,实现救援与救灾的有机结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