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研究 薛芬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薛芬
[导读] 摘要:目前,人们获得新闻的方式来源多种多样,其中以移动设备了解新闻的方式最多,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为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陵川县融媒体中心  山西省晋城市  048300
        摘要:目前,人们获得新闻的方式来源多种多样,其中以移动设备了解新闻的方式最多,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为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我们不能在故步自封,必须要有别于传统的新闻采编工作模式,在新的时代,以顺应时代的趋势去进行新闻的播报。本文主要对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的思路,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以期能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新闻采编;创新;研究
        1.融媒体下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的全新机遇
        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已经将人们带进信息时代[2]。新媒体就是在这一社会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由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又产生了“融媒体”的平台。特别在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普及的今天,融媒体平台更是方兴未艾。在融媒体平台下,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的全新机遇在于:
        1.1可以享受更加丰富的新闻资源
        在传统媒体平台当中,新闻资源(如新闻线索)等,必须由新闻采编人员亲自来到现场进行获取,对于受访对象进行采访后,才能够编辑出一条新闻来。新闻资源的获取渠道是非常有限的。而在融媒体的时代,新闻资源的获取渠道得到了极大的拓宽。由于理论上每个人都能够发布信息,每个人都能够扮演内容生产者的角色,因此在进行采编的环节当中,就能够从中选择那些符合报纸新闻报道之需求的线索,这样一方面节省了新闻报道的升本,另一方面又打破了新闻资源方面所存在的局限。
        1.2可以拥有更加多样化的新闻传播渠道
        由于传统媒体同新媒体之间的有效融合,给新闻传播的渠道带来了更加多样化的资源。比如,在过去,报纸新闻也就只能通过报纸观看。而现在,报纸新闻同样可以播放于互联网终端甚至移动媒体终端。受众在收看的时候,还能够根据需要进行重播、回放等。更受众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2.媒体创新时代下新闻采编工作中的不足
        2.1信息缺乏足够的深度
        信息是媒体传播过程中的首要核心,在媒体时代的影响下,报纸媒体都开始对内容进行改革,内容的覆盖性更广,信息也更加全面,但仍然存在缺乏足够深度的问题。以海南日报为例,版面设置除了通常的要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产经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等版面外,还有相当多部分版面是面向省内、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的具有独特浓郁的地方特点的信息。从信息覆盖上看,海南日报的信息覆盖全面性较强。但是在媒体融合时代,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更加便捷,互联网上的信息内容几乎涵盖了所有品类,报纸媒体的信息传播需要通过采编、审核、印刷等系列流程,与新媒体信息相比,报纸媒体的信息独家性并不强,缺乏对信息深度的挖掘,缺乏对信息主题的解剖,从而导致报纸媒体的信息缺乏足够的深度,内容竞争力较低。
        2.2媒介应用不够合理
        媒介是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媒体与受众之间的桥梁。在媒体融合时代下,大部分的报纸媒体都开始重视新媒体的开发,积极结合媒体融合的时代特征来多样化地设置、选择和应用媒介,呈现出了媒体融合时代下报纸媒体的发展趋势。但是从实际上看,大多数报纸除“一刊”外,剩下的新媒体媒介建设和应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第一,缺乏具备高素质新媒体能力的采编人员。目前很多报纸媒体内的采编人员知识结构和技能过于陈旧,对新媒体媒介的应用也仅仅掌握表面技术,缺乏深层次的专业技能,从而影响了采编的媒介选择。第二,媒介建设程度较低。大多数的报纸采编还是重视传统的“一刊”,而对于移动客户端、自媒体等新媒体的建设不足,媒介建设缺乏品牌意识,同质化过于严重。
        2.3沟通反馈仍不顺畅
        沟通和反馈是传媒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沟通与反馈可以让媒体和受众之间形成有效的联系。海南日报也建立起了与读者之间的沟通机制。在这里我们选择两个平台进行说明。首先是官网,海南日报数字报官网中设立了“报料热线”模块,微信公众号中设置了“商务合作”模块。

官网中的“报料热线”为电话,微信端“商务合作”的沟通内容也仅为“公告及身份证丢失等登报说明”。海南日报的这种沟通反馈形式在其他报纸媒体中也较为常见,其主要弊端为:第一,官网中以电话作为沟通形式并不利于读者与媒体的沟通,电话需要专职客服人员,且受时间限制,通常下班后或休息日、节假日等都没有客服接待,沟通较为不便。第二,移动端的客户反馈仅为客户需求等,缺乏深度的反馈内容,影响了受众与媒体之间的沟通。
        3.媒体融合时代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思路
        3.1深度挖掘,实现信息内容的创新
        作为传媒的核心,信息内容是新闻采编工作的重点之所在,结合媒体融合的时代特征及新闻采编工作的现有不足,在媒体融合时代下,新闻采编工作需要实现信息内容上的创新。报纸媒体的新闻采编要在广度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深度的挖掘,提升信息内容的价值性、解读性,增强信息内容的竞争力。例如中国日报设置了“中国日报FM”模块,以语音新闻的形式方便视力障碍的受众收听。中国青年报设置了“今日热文”栏目,选择当日最热、最火的新闻进行深度解析,这些信息内容的创新获得了受众的认可。
        3.2设计重心,实现媒介选择的创新
        媒体融合时代下,媒体的选择需要结合时代的大趋势和受众的使用习惯,结合当前新闻采编工作在媒介选择和使用上存在的不足,重新进行设计,实现媒介选择的创新。作为报纸媒体,纸质刊物是基础,但与此同时,还要紧跟媒体融合的时代脚步,加大对新媒体媒介的设计比重。例如人民日报官方号在短视频平台上拥有近2800万关注者,这就是媒介选择的创新举措。同时,利用新媒体渠道还可以实现比传统媒体更加丰富的内容传播。例如2019年10月1日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民日报利用短视频对阅兵盛况进行直播,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阅读体验。因此,媒体融合时代下的新闻采编工作要积极利用微信、短视频、自媒体等新媒体,创新对媒介的选择。在此基础上,新闻采编人员要提升自身的新媒体技能,通过培训、自学等形式掌握各类新媒介的使用方法和必备技术。
        3.3优化互动,实现沟通反馈的创新
        在媒体融合时代,受众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增强,因此需要优化互动,实现沟通和反馈上的创新,从而提升用户在传媒过程中的体验,提升用户黏性。在具体的操作上,可以设置与用户深度沟通的模块。例如中国教育报微信端的“微声音”模块中就有“教育心事”的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此功能实现与媒体的互动。中国汽车报微信端的“查查查”模块内设置了“汽车困难事儿”功能,在为用户提供各类汽车信息的查询时,还可以结合用户的需求来分析某品牌或某车型的优缺点,为用户提供买车选择的专业参考。因此,结合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新闻采编需要优化互动,实现沟通反馈的创新。可以增加更为便捷的沟通渠道,如智能客服、在线客服等;增加反馈的深度,如“读者烦心事”“读者有意见”“读者最想看”等。通过实现深度的沟通与反馈,不仅可以了解到用户真实想法,还可以结合用户的建议来完善媒体运营及内容设置,从而提升媒体和用户之间的关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融媒体的时代,新闻采编工作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为此,我们需要充分把握机遇,积极地面对挑战。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当中改进新闻采编的方法,真正意义上符合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需求,努力去做有时代感的新闻人。
        参考文献
        [1]龙海金.融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采编探究[J].新闻前哨,2019,12(15):105-106.
        [2]蒋飞宇.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职业素养研究[J].记者摇篮,2019,12(15):118-119.
        [3]刘羽端.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营造特色的方法[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11(25):102-103.
        [4]曹晓伟.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7):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