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南山学院 265713
摘要:物流业发展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庞大的人力、财力、物力,都不是公司甚至国家能源集团能比拟的,必须要在客户服务、流程便捷等方面优于其他物流。经研究分析,文章得出以下结论:公司应选择发展大物流联盟,并以优质的服务、完整的培训管理体系打造企业品牌赢得市场。
关键词:物流市场;核心竞争力;战略.
一、定位战略目标
成立物流联盟。通过自建、共建、合作、改造等多种模式,在全物流联盟范围内形成一套开放的社会化仓储设施网络[1]。同时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建立开放、透明、共享的数据应用平台,为电子商务企业、物流公司、仓储企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供应链服务商等各类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支持物流行业向高附加值领域发展和升级,在这个方面可以向“菜鸟物流"学习,为客户提供便捷的--条龙服务。在正向运输运力紧张的情况下,研究如何利用反向运输。因为在整个反向运输需要国铁、地铁的部分铁路来实现,所以整个物流联盟需要资源、信息做到共享,通力合作,实现多方共赢。制定统一的运价体系,避免出现“价格战”。联盟内要形成统一的运价,避免出现恶意降价现象,影响市场秩序。建立物流系统的“导航地图”,客户只需要输入起点和终点,系统自动推荐下单。
二、打造物流品牌
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经过多年的发展,能源供给关系发生了逆转,能源企业面貌有了巨大改变,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从最初单纯的产品竞争进入到更深层次的文化之争、品牌之争。一流品牌是企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标志,是高品质的象征,是企业知名度、美誉度的集中体.现,更是高附加值的重要载体。加强品牌建设是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选择,是争夺新的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内在要求。精准定位,聚焦公司战略实施品牌建设工程。打造品牌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结合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内外资源禀赋、企业文化传承等因素,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完善适合公司的、具有独创性和吸引力的品牌战略,并与公司发展战略同步实施、系统推进。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利用,通过定制化生产、个性化服务等方式,带头实施节能减排, 助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做好环保铁路的宣传工作,使公司的“绿色名片”越擦越亮。打造“智慧创新”。按照国家能源集团关于智慧企业建设的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借鉴大渡河智慧企业建设的先进经验,适时启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加强信息互联互通,完善安全防护,推行智智慧工程、智慧调度等模式,基于统一的数据中心, 全方位提升公司智能化水平。打造“文化创新”。按照准能集团的统一部署, 统筹推进准格尔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建设好国家能源集团的首个国家矿山公园,打造成一方矿山文化阵地,为公司再增新名片。根据国家能源集团和准能集团的企业文化精神,深入挖掘公司文化蕴含的思想理念、敬业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融合、重塑和创新,使公司文化永葆鲜活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全国展现推广班组建设经验,更好地发挥公司班组建设经验管理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关于品牌建设的工作还很多,渗透到公司生产运营管理的各个层面,这就需要公司从大局着眼,细微处入手,坚持精益求精,收获一个又一个的点赞喝彩,最终积小胜为大胜,打造出自己的一流品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全面传递品牌价值。
打造品牌,首先要提升服务,为品牌塑造筑牢基础。高品质的服务是品牌塑造的根本。此外,打造品牌还需拓展营销渠道,广泛传播品牌形象,传递品牌价值。从营销规律看,要想打造出叫得响的品牌,有效运用各类媒体、投入一定的宣传是必须的。公司应与时俱进地用好各种媒体媒介,做好形象公关,讲好自己的故事,打造立得住叫得响走得远的产品服务品牌,塑造更加立体化、人性化的企业品牌形象,经得住检验。
持续推进三支人才队伍改革,针对公司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三支队伍的人才结构不尽如人意的现状,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着力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年龄和专业结构;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及时组织开展各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工作,切实做好公司高级专家、专家的聘任;研究探索设立首席师制度,努力构建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涌现、健康成长的选人用人良好机制和环境,不断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
探索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司结构性工资改革,完善与财务预算和业绩考核目标挂钩的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办法,加大工资总额与企业效益、员工薪酬和个人绩效挂钩力度[2]。选择符合条件的单位、项目,适时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改革、职业经理人聘任等试点工作。借鉴国内外一流企业业务承包专业化管理模式,推进劳务用工改革。
推进监督力量整合改革,坚持依法治企,改进法律风险管控机制,保障依法决策,做好依法维权。整合监督资源,形成集监事会、审计、巡察、纪检监察、民主监督“五位一体”的协同运作闭环监督体系。坚持以问题和风险为导向,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等单位和岗位,实现监督及审计工作全覆盖,努力营造“干部清廉、管理清正、政治清明”的生态环境。
全面梳理完善现行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一个组织内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可以保证组织有效运转,是达成组织目标的可靠保证,也是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必要条件。
三、培训管理
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对现行的《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员工培训合 格证管理办法》等制度进行修订,对培训管理制度进行梳理、整合、修订,形成适合培训:工作的综合性管理制度,细化责任分工,简化审批流程,以严细的制度规范培训工作[3]。加强培训设施建设。以实训需求为导向,科学合理的编制实训基地建设和改造计划,结合“送培训,到基层,缓解工学矛盾”活动和创新工作室建设要求,将重点放到实训基地和车间及沿线练功角建设上,逐步建设与现场作业高度衔接、先进、实用的仿真教学基地。将实训基地的管理和维护纳入培训管理体系中,确保基地使用率。推进信息体系建设。完善培训教育平台建设方案和技术要求,以“高起点、高标准、实用、稳定、先进”为总体目标,将各种培训应用需求集成在一个平台.上,解决培训管理、教学管理、题库建设、学员管理、在线交流、远程教学等问题,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完成培训管理和知识传授。
强化培训考核工作。进一步加强培训体系建设。要继续将工作重点放在充分发挥车间、班组培训主阵地作用上来,强化车间主任、班组长为本车间、本班组日常学习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意识,将职教中心、各段教育科主要精力从日常培训组织中抽离,做好协调、规划、指导、检查、考核上来,充分发挥两级培训机构的管理职能,使各项培训工作有序开展。进一步落实培训考核责任。要坚持“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分级实施”的运行体系。对培训需求分析、计划编制、制度编制、落实、计划实施、审批流程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对车间、班组日常学习计划的制定、落实、日常业务考核的落实、内页台账的记录、日常学习培训的实际效果进行考核。做到职责明确、各有侧重,对考核发现的较为严重的问题,要按照培训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参考文献
[1]杜振军.物流市场发展的研究[J/OL].运输与经济,2017(13):6-10.
[2]王洪涛.运用供应链管理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3]张艺. A物流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