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价值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5期   作者:李晓江
[导读] 针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按照损伤控制性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
摘要:目的 针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按照损伤控制性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诊治严重腹部创伤30例,其中15例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作为观察组,余下15例为传统常规手术作为对照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针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等指标上,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0.05。结论 针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在治疗中将损伤控制性手术进行运用,可有效提升该部分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恢复。
关键词:损伤控制性手术;严重腹部创伤
腹部创伤在临床一直保持有较高的发生率,且结合大量临床报道以及我院实际接诊情况可以发现,受到施工、车祸等因素的作用,该类患者的数量持续增加[1]。该部分患者多数损伤较为严重,及时展开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对于帮助患者恢复以及降低病症对患者所造成的风险性等均有重要作用。损伤控制性手术逐步在该部分患者治疗中得到运用,旨在将手术对患者造成的风险控制在最小。本研究就针对该手术模式的具体作用加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诊治严重腹部创伤30例,其中15例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作为观察组,余下15例为传统常规手术作为对照组。分析治疗效果。对照组中男13例,女2例,年龄在34—58岁间,均值为(45.82±1.39)。而观察组中男12例,女3例,年龄在33—62岁间,均值为(46.18±1.67)。对以上数据对比,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以追求手术成功率的传统手术方式实施开腹手术,将患者腹部损伤部位充分暴露后给与传统对应处理。而观察组则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对患者采取以止血为主要目的的直接手术方式,包括填塞、压迫、局部结扎止血、引流等操作,在手术治疗中以简化手术为主,将术中对患者腹腔所造成的干扰控制在最小,帮助患者出血等症状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救命手术结束后送至重症监护室继续复苏救治,待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后,一般在24到48小时间,取出填塞物,再展开确定性手术,全面探查清理,解剖重建。两组患者术后均按照常规方式进行预防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需对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有效控制出血的时间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各数据都借助SPSS19.0进行处理,按照百分数对计数数据表示,卡方检测,而计量数据则借助均值±标准差表示,t检测,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期间仅3例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为应激性溃疡,1例为粘连性肠梗阻,而对照组则有7例,3例为腹壁切口开裂、3例为应激性溃疡,1例为粘连性肠梗阻,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有效控制出血的时间上,观察组同样存在有明显优势,P<0.05,详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指标对比分析

3 讨论
严重腹部创伤以实质性脏器损伤最常见,患者受伤较为突然且病症发展速度快,该部分患者多伴随存在有失血性休克情况,若治疗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及时展开手术治疗为处理该症的关键,针对患者受损脏器进行修复并促使其功能得到恢复[2]。但结合临床实际可知,多数患者在进行开腹手术的过程中,因术中对患者腹腔造成的干扰较大,且手术本身就存在有较大的创伤性,很容易促使患者在术后出现继发性损伤以及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将直接影响到患者术后恢复。故此,为保障临床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如何对手术方案进行优化属于最为关键点。
来自损伤控制理论的损伤控制手术在临床逐步得到推行,该手术模式将手术治疗直接化、简单化作为重点,不再追求手术的彻底性,在开展手术的过程中在针对患者腹部解剖关系进行纠正与恢复的同时,更需要将患者的腹部创伤进行准确、快速的控制。在出现腹部创伤后,该类患者机体功能将出现不同程度紊乱,进而表现为生理功能失衡,临床表现以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为主的症状,即所谓的“死亡三角”。若在患者处于机体功能衰竭状态时实施手术治疗,将使患者受到更大创伤,自然不利于患者恢复[3]。在损伤控制手术模式下,并非在患者入院后立即展开确定性手术,针对患者各方面机体障碍情况进行改善,帮助患者基本生命状态进行稳定则是治疗的第一步,在确定患者机体能够承受手术所造成创伤后再给与确定性手术治疗,在保障手术效果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对患者所造成的创伤,对于帮助患者恢复,降低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等均存在有极为重要的意义[4]。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就将损伤控制性手术运用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结合观察可以发现,在该手术模式下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生活质量。充分证实该手术模式在治疗严重腹部创伤中的综合效果。
综合本次研究可见,在针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能够将损伤控制性手术进行运用,以此缩短手术救治时间,降低手术本身的创伤对患者的进一步影响,为患者康复奠定有效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畏, 张建涛, 王军堂,等. 损伤控制性手术对急性腹部创伤患者临床结局及炎性反应的影响[J]. 重庆医学, 2018, 047(022):2972-2974.
[2]严晶, 何金鑫, 肖克敏.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肝胆外科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研究[J]. 中国处方药, 2018,7(6):49.
[3]陈曦耕, 刘建国, 卢冲,等. 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创伤性肝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 贵州医药, 2019,78(7):1109-1111.
[4]尤建权, 戴佳文, 校爱芳, 等. 一体化结合损伤控制模式救治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8, 27(8):929-9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