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百色局 广西百色 533000
摘要:杆塔倾斜倒塌、断路、线路短路等均属高压输电线路运行安全方面存在的客观现实问题,会负面干扰供电稳定,甚至会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及财产安全。高压输电是一项具有极强技术性的工作,本身比较特殊,技术跟不上或监管乏力均有可能导致安全问题。外部环境因素同样会显著干扰高压输电。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方法
1 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的相关特点讨论
1.1 分组与集中相结合
在整个电网中,高压输电线路是其主要的电力网络,在各个地域中都相继的建立起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的专业化企业。但是,对于所建设的高压输电线路来说,实时管控能力较差、线路分布散、运行维护区域广成为了高压输电线路维护的一项难题。基于此,在通常情况下各个企业都是将巡检站建设在不同地域输电线路较为密集的区域里,从而展现出一种集中管理的运营模式,这种模式相对来说比较的专业化,进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有效的避免了高线输电线路的重复建设的问题。
1.2 区域化的特征
区域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电网运行和维护的管理过程中。由于各个地域内电力资源分布不平衡,针对此问题就需要对资源需求量大的地域进行电能的供给,这时可以采用区域化共建的方式,通过长距离供电为资源需求量大的地域进行电力的供给,在这种方式之下电力企业就可以实现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的集中管理和分组运行模式,但是由于维护设备较少且事故出险责任不明确等因素,进而影响了其发展。
1.3 归属地特征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人们所使用的220kV输电线路都是在所处行政区域内进行的,此输电线路的距离相对较短,所以对其的运行和维护的重任自然而然的就落到当地电力企业身上。通过使用220kV输电线路的优点就是其运行维护路程较短,电力工作人员对当地的环境较为熟悉,若发生电力事故可以及时的进行抢修,但是由于电力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并不能结合当地的电力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进而在发生电力事故时不能第一时间到场检修。
2 高压输电线路运行故障分析
2.1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导致高压输电线路出现故障的原因之一,而人为因素又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故意破坏高压线路的行为,该种行为表现在不法分子偷盗,窃取高压线路等金属材料的行为或者是偷取塔杆材料导致高压线出现故障的行为,这样会导致电力设备受到损坏,引起各种电力故障等问题。而另外一种则是由于检修人员在对高压线路进行维护的时候,在工作上出现疏忽大意,或者是指高压线路施工人员在建设高压线路等设备时,无意间将高压输电线路的塔杆撞坏了,或者使高压线路出现掉线、断线等故障问题的行为。这些人为因素将会导致高压输线路出现故障,影响高压线路的正常稳定工作。
2.2 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指的就是自然因素。因为高压输线路是安装在比较高的塔杆上的,距离地面的高度比较高,容易受到自然现象的影响,雷电灾害是其主要灾害,由于雷电灾害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很难对其产生的具体时间,具体地点进行预测,十分复杂。近年来,高压输电线路之所以能够很容易受到雷电的干扰,是因为高压传输线的传送的距离太远,地域又很广。除了雷电的影响之外,还受大风、冰层等影响,而出现被冰覆盖的现象在南方一般是发生在冬天,因为在冬天的时候,高空中的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湿度又大,再受到寒流的影响就会使高压线与它表面上所凝结成的水珠变成冰,一旦高压输电线被冰覆盖后,必然会增加整个线缆的重量,一旦线缆的重量超过两塔杆所能承受的最大重量时,就会迫使塔杆倒塌,高压线断开等事故的发生,就会造成高压输线路的破坏。
3 高压输电线路维护措施
3.1 线路性能提高
由于现有技术因素,目前人们还无法有效控制恶劣气候出现的区域、频率等。所以在高压输电线路保护方面,首先应强化技术研发投入,提高线路技术含量,强化设计标准,增强其恶劣气候应对能力。在现有技术水平及供电稳定性基础上将输电线路长度尽可能缩短,气象条件复杂区域应尽可能的少布置或不布置高压输电线路。输电杆塔应更多的运用耐张塔,以促进高压输电线路抗冰雪能力的提升。需要以线路所处区域现状为切入点拓扩避雷器(针)安装等相应的防雷击保护策略。对高压输电线路所处区域气象资料进入全面分析,以掌握区域气候状态同样至关重要。因为这有利于未雨绸缪,将杆塔、绝缘子等部件故障、缺陷超前化解。在雷电、雨雪天气来临前提前检查高压线路,可将不必要的线路损害提前避免。及时抢修冰雪天气导致的线路故障,在天气预测准确性提升过程中把有关抢险物资、方案提前备齐、备足、备好,确保供电中断时能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电力供应,将用户损失最小化。雷击防护措施多种多样,避雷针等设备只是其中之一,自动重合闸同样可以有效补救或控制电路运行安全稳定。这种技术实质上是在发生雷击短路故障时短时间内将短路线路自行合闸,将电源接通,由于其适用性极强,所以目前已经进入普遍应用阶段。
3.2 强化重视程度
植被茂密区域应尽量不布设或少布设高压线路。确有布设需要,宜以当地植被情况及现实需要为依据将部分植被适度移植或砍伐,将易引发火灾的杂草等清理干净;全面核实、监控布线区域地形地貌及线路运行状态,加强巡逻、检查频次,以对火灾隐患进行严格控制;与所在地消防部门共同制定消防应对方案,严格执行消防措施;全面监控并严厉打击人为损坏高压输电线路行为,如线路附近开矿应尽可能避免,无法避免时应提前出台线路保护方案,尤其应保护好桩基安全不受影响;利用培训、宣传途径提升公众素养与认识水平,巩固并强化公众之于高压输电重要性认识,全面防范盗窃、损坏输电设备行为;增强线路本身安全防范属性;强化和地方政府的协调,提高线路运行监管水平。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使高压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目标真正实现。
3.3 鸟害防治等策略
这方面的策略具体如下。(1)将鸟类聚集区域尽可能避开。宜从线路设计标准及当地现状入手对线路布设作出调整,在此基础上将鸟类导致的线路短路等故障尽可能的避免。(2)分区管理线路布设区域的鸟类。即对鸟类生活习性进行全面分析,以出台有针对性的防护与驱赶策略。特别是在鸟害相对严重且必需布线区域,必须出台有效的鸟类驱赶措施,以防线路、塔架、横担上出现鸟类长久栖停、筑巢。监测、保护、维护高压线路涉及到绝缘子安装合理性、杆塔建立、线路防护区环境等各环节问题。必须全面控制会影响到高压线路输电安全的任何因素,将输电设备故障及时排除。确保外界因素不会损坏绝缘子,迅速处理线路故障,以防因线路带“病”运行加大线路故障范围。
3.4 电力技术创新
电力技术研发力度加大、电力技术创新是实现线路、输电设备性能提升及其运行周期延伸的基本途径。小电流接地设备是一种新技术,可以将由外部因素导致的线路短路等现象有效减少,为电力系统稳定、安全运行提供有效保障。自动化保护设备同样需要及时升级、换代,以提升新技术在高压线路运全安全方面的保障能力,在此基础上全面监控电网系统。
结束语:
电力电网关系到国计民生,而高压输电线路又是电力电网连接各个用户间的桥梁,保障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的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高压输电线路由于处于露天这种特殊的环境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只有对其采取各种有效的维护手段,才能确保其能稳定的运行,才能保障它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姜海生. 浅谈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3(07):177+179.
[2]施冬钢. 张佐星. 关于电力通信网中通信电源的运维管理探究[J].信息通信,2018(10):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