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建设阶段的质量管理及实施解析 寇江涛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寇江涛
[导读] 摘要:在项目实施前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整个建设过程的具体实施阶段是最重要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不可预测的问题,如环境、气候和自然的影响。这些问题的出现具有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在建设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很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山东赢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在项目实施前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整个建设过程的具体实施阶段是最重要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不可预测的问题,如环境、气候和自然的影响。这些问题的出现具有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在建设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很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问题。我们需要对施工阶段产生的一些问题采取适当有效的方法解决,从而提高施工质量水平,努力把建设房屋的每一步都做到优质高效。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实施解析
        1.概述
        建筑施工质量能够充分反映建筑施工中是否存在技术质量问题。为了使建筑整体价值达到一定水平,加强房屋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是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优质施工的相应标准。作为项目负责人,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施工队伍。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住房建设质量,达到高质量的发展要求。
        2.房屋建设施工阶段特点
        2.1存在不确定因素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不仅会被施工人员的差异影响建筑质量,还会被施工环境和条件影响。建筑地基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是淤泥质土、多年冻土等现象。由于这些现象,对建设工程的要求和建筑质量标准将大大提高,对建筑施工的施工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因此,工程部必须根据建筑施工的具体情况,安排有经验的建筑工程师对整个建筑施工项目进行研究比较,制定详细合理的方案。
        2.2隐患较多
        在地基的铺设过程中,作为房屋的第一基本——地基,基础的铺设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保证合理、安全的地基质量是保证后期房屋质量建设的关键。其实,最脆弱的部分是建筑物基础的铺设。为了解决住宅建设中的地基安全隐患,需要进行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地基安全隐患已成为房屋建筑工程勘察的重点对象。
        2.3施工存在偏差
        从目前的住宅建设情况看,由于工程建设中存在施工偏差,存在外墙雨水渗漏、屋面渗漏、整栋建筑不均匀等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对用户自身安全性能造成损害,存在安全隐患。质量安全问题主要由施工人员负责,据调查,施工人员不仅没有认真的工作态度,相反,只考虑工作进度,忽视质量要求,对所用建筑材料缺乏认真选择,使房屋建筑出现安全问题。
        3.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施工阶段施工条件评估不够充分
        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是对施工条件进行评估,主要是评估施工条件体系善是否健全,评估指标是否全面,是否形成系统科学的评估流程。建筑工程施工条件评估有着巨大的难度与不足。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许多指标未能严格执行,缺乏指导性的实施细则,以致职责及监控手段的相对混乱,相关的配套措施也未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施工条件评估不够充分。
        3.2施工阶段质量管理不够到位
        在房屋建筑施工作业中,质量管理制度在实际作业中落实不到位。现场实际管理人员与工人未能遵守规章制度,出现违规操作,形成质量隐患。在具体的施工质量管理中专业的技术水准未能发挥出来,质量管理设置不科学,使得建筑工程质量未能完成预期的效果。个别质量管理人员按照本身的经验去对施工中的问题进行判断分析和处理。缺少施工的过程数据,未能结合多方面的综合考虑。未能真正的解决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实际问题。
        3.3施工阶段质量的造价管理风险
        考虑到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项目比较大,且各个环节的紧密性强,有着一定的复杂性。这样使得在建筑工程中的材料价格变动也相对复杂。整个阶段一旦任何环节出现了不可控制的情况,将会大大影响材料价格的整体情况。

施工阶段相对于整个建设工程项目来说是耗时最长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最为繁杂的一个过程,而这种复杂在建设工程的造价管理上也尤为突出。在施工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因素是相互关联,在施工阶段产生的影响也明显。基于现场施工材料的种类繁多、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高额租赁费用等产生的较高造价成本。而随着整个建设工程中机械设备的使用数量会不断的上升和相关设备维修费用的产生,其对造价管理的影响也就相当明显[1]。
        4.优化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施工质量管理的主要策略
        4.1规范质量管理制度
        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工种种类以及技术类型相对较多,这要求工程管理和施工人员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水平,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为基础,加以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和专业的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章流程进行施工作业,才能够有效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通过强化施工作业的管理、加强工程质量,不仅能够提升工作人员的自身水平,同时能够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效推进工程中的质量管理建设的建议:
        (1)加强管理人员以及工人的意识。现场管理者需转被动为主动,充分重视生产作业人员的人身。
        (2)以质量生产为前提条件,不断优化质量管理的制度条例,从而促进施工单位的长远发展。
        (3)施工单位需要充分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意义,对于过去传统思想理念不能墨守成规,需要积极发展创新。
        4.2加强考核培养工程管理人才
        在房屋建筑施工工程管理的发展上,人才的培养是核心工作。不断吸收社会上的管理人才,将他们送到高校以及项目现场上进行培训和磨练,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通过有效的评价制度,不仅能让工作人员及时了解自身的工作能力,同时能够让他们进一步的反思自在工作过程中的不足以及进一步的解决措施。让工作人员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不断用专业的标准去衡量与评测自己,让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向上发展。考核评价基于公平公正的基础上,需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开展。工作人员的评价方式及评价内容需要采取多样的评价方式,采取自评、相关工作人员评价、管理领导评价结合在一起,体现评价制度的公平性。
        4.3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实现对项目信息的集成管理。业主通过集成化管理平台发布需求信息,项目其他工程方通过平台获知业主建设意图,分别在参与的工程阶段对项目进行完善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发布到集成平台,供业主参考管理。通过信息化平台的集成共享,项目工程师互相充分协同,对项目中的突发事件果断做出处理,最快时间得到解决。我们可以拓宽集成化的管理渠道,搭建信息的存储平台和反馈平台,以得到最好的信息集成共享效果。
        (1)计划阶段:主要负责项目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制定施工计划、材料计划以及估算施工成本等措施,主要信息来源在于设计成果。在对施工图纸足够的分析下,辅以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的制定,就能够基本得知相关的信息数据。为了实现目标的过程计划,施工阶段产生的变更设计也会引起设计阶段的完善处理,因此有效协同两阶段的管理对工程的优化设计具有明显的效果。计划阶段还需要明确招投标的范围,同时编制技术规格书。
        (2)实施阶段:包括具体的施工工具、责任划分、任务分配、材料使用、构件加工、建造拼装等活动。实施阶段的信息包括设计处理信息、施工过程计划和相关附加信息,集成化应用这些信息是施工活动的加速器。
        5.结语
        为保证保障房建设项目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严格要求施工质量,从而推动我国现代建设工程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当中可能会出现许多不可预料的问题。管理人员需针对相关原因深入剖析,从而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积极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与相关管理水平[2]。
        参考文献
        [1]邵静.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建设阶段的质量管理及实施解析[J].大众标准化,2019(18):169-170.
        [2]欧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建设阶段的质量管理及实施分析[J].居舍,2019(17):152-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