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中的电力设计关键技术 谢湘莹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谢湘莹
[导读] 摘要:电力设计技术的提高不仅可以保障智能电网体系长期稳定的发展,还可以提高电能供应的水平和要求,更有利于保障用户用电。
        广西博阳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28
        摘要:电力设计技术的提高不仅可以保障智能电网体系长期稳定的发展,还可以提高电能供应的水平和要求,更有利于保障用户用电。所以,本文探讨电力系统中的智能技术应用,它能够使系统更加的灵活,并且还可以提高系统反应的准确性,使电力系统具有更高的效率,同时也能够提升安全性与稳定性。
        关键词:智能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
        现如今,人们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大容量动态负荷、分布式发电机、冷热电联产等元素接入系统对电力设计、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被动电力设计目前逐步朝着主动的方向转变,设计需要实现主动管理、主动控制,从而提高整个系统运作的可靠性、经济性、效率。在这样的背景下,亟须加强有关电力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的探究,以便为电力建设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
        一、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
        (1)自愈性。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自我评估,并可以在发生故障时在无人或少量人工的干预下快速隔离故障,维持电网安全有序的运行。(2)互动性。电力系统运行与批发、零售电力市场无缝连接,可以实现电的有效使用,在不同程度提高了电能的使用效率,避免电能源的浪费和损失。(3)兼容性。智能电网不仅能够兼容大的集中的大电厂,还可以兼容不断增加的分布式能源,可以满足电力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要求。(4)可靠性。智能电网运行安全可靠且稳定,是其独有并且强大的优势。(5)节能性。智能电网在运行过程中能节省10%的电能,极大地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对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作用。因此,在智能电网的设计过程中要呼应相关的规划方案。首先要满足规章制度中对于输电和配电的要求,然后要符合技术原则的要求,再次还要着力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新能源的建设。在建设智能电网时应不断引进新的电力技术,及时更新智能设备并加大对智能电力配电网的研究,同时结合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为我国电力的发展提供绿色安全的新能源。
        二、对电力系统规划的设计原则进行分析
        对于电力系统而言,在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对以下方面的原则引起足够重视,其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将会直接的关系到电力系统是否安全稳定。一是电力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安全性的原则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电力系统没有安全,那么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规划工作将会成为空谈,在对电力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避免安全隐患问题,避免电力系统出现大面积的电流电压不稳定的情况,同时也要注意预警和系统检测功能的设计工作,保证电力供应具有着安全稳定。二是电力系统在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守着实用性的原则,例如在电力系统建规划设计的时候,必须要注意远景电源规划以及电力负荷的预测工作,从而预留出相应的规划空间。此外实用性的原则还是要求了电力系统能够尽可能的向周边进行覆盖,为后期的城市扩容或者是生产企业搬迁预留出相应的空间。同时电力系统在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实用性在于是当地电力系统可以满足现如今和远期的电力供应需要,方便电力系统的扩充能够使其和其他电力系统相互的接入到其中。三是经济性的原则,这点作为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原则,必须要对电力系统的建设成本考虑到其中,同时也要充分的分析运行成本和经济效益。
        三、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中的应用
        1.发电系统的智能化
        在智能技术下,可以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控制能力,同时还可以对于电网与电源的结构进行优化,改善其中存在的问题。而智能技术还能够使电力系统的信息传递得到有效的提升,使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可以使用更为精确地方式进行传输。另外,智能技术的存在对于电力系统而言,还可以带动新能源的发电,如当前的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等。
        2.电力调度的智能化
        基于智能技术,电力系统中可以拥有更为合理的电力调度。而同构智能电网的构建,还可以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在其中的调度系统中,安全预警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等系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起到针对性的控制与监督效果,并且一旦发生问题,将会自动报警。


        3.用电系统的智能化
        电力系统在实际的运行环节,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如果不能对于突发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将会对于设备的运行以及信息采集等工作产生严重影响。在智能基数背景下,能够实现智能化用电,使电力系统的信息采集工作更为顺利,从而有效提高设备的交互水平。另外,基于智能技术的用电模式下,能够使用电安全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保障,但是用户要想拥有持续电能,就需要通过其中的交互系统来实现,因为交互系统能够满足不同用户所提出的不同用电需求,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服务质量。
        4.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随着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也得到了自动化程度的提升。计算机与社会中的许多行业都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在电力系统中,计算机的出现使得以往的电力系统工作流程得到了较大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自动化控制水平。而基于成本的角度来看,自动化技术的优势主要为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够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
        四、电力设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分析
        1.能源转换技术
        低碳经济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之一,其核心之一就是能源转化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已经成为国际上能源转化的研究热点。依照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国内大规模的并网技术、光伏发电由于其运行安全、稳定、范围大将会成为电网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能源转化技术方面国内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相关技术还不成熟,需要不断地探讨研究和开发利用。国内的智能电网建设中,重中之重是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极力提高并网技术的研究和利用。要在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的同时降低能源的消耗以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真正实现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2.柔性交流输电技术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是综合电力技术、微处理和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而形成的用于灵活快速控制交流输电的新技术,可以增强交流电网的稳定性并且降低电力传输的成本。依照我国现今智能输变电的情况来看,想要把高电压和清洁能源融合起来就必须使用此类柔性交流输电技术,以合理调整和改良智能电网中的各种参数,使其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
        3.专家控制技术
        该技术在当前的在电力系统中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该技术具有较长时间的发展,并应用在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设计中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专家控制技术可以及时的分辨电力系统的状态,并根据不同的状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一旦出现警报等紧急情况,该技术能够在第一时间识别,同积极响应,使电力系统尽快恢复运行状态。专家控制系统中含有非常多的内容,可以基于电力系统的状态来迅速切换状态,并且还可以对系统展开排除故障等操作。但是,专家控制技术虽然其中具有“专家”,但是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却不具备模拟专家思路的功能。并且如果问题较为复杂的话,该技术将会无法对问题进一步的开展分析预处理。
        总结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的规划主要是作为电力工程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并且已经是受到了较多的关注,所以,在考虑关键因素之外,设计工作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设计经验,并在工作中继续提高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保证电网设计的合理性、安全性及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从而促进我国电力事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涛.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的智能技术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24):2-3.
        [2]刘圳.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2014,23(Z1):35+39.
        [3]张利.智能电网中的电力设计技术分析[J].科技展望,2015(4):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