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美学的展览馆设计方案比选研究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第9期   作者:何其潮
[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建筑以实用性作为基本要求,如今建筑不仅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也必须符合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尤其是公共建筑,其设计形式越来越复杂,在建筑功能和建筑美学方面都表现出了极高的价值,俨然成为了一座城市地标性的建筑。本文基于建筑美学理念对展览馆设计的方案进行比选研究,对不同的比选方法进行介绍,并且制定一套关于展览管设计方案评价体系,为展览馆设计方案在美学方面的比选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美学;展览馆;设计方案;比选
        城市建(构)筑物是人类从事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设计理念也在不断的更新。建筑美学正是一门研究建筑与环境美学价值的学科,通过对建筑要素在美学层次的关系分析,研究建筑审美体系及建筑美学艺术实践的方法。建筑美学出现在20世纪,对于现代建筑学的影响非常大,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在美学方面也有了极大的进步,尤其是在公共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展览馆作为大型公共建筑,对于城市形象影响较大,如果建设决策出现失误,就会给城市发展以及城市形象造成影响,因此,建筑美学在城市展览馆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非常必要。
        一、建筑美学与展览馆设计关联
        建筑美学是一门侧重实用的学科,重视建筑的实用性、市场需要、环境和谐的研究。所以,建筑美学既可以说是一门艺术理论,也可使一门科学,对于建筑设计和实际应用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建筑美学与工程建筑实际联系密切,对于建筑外形设计与内涵设计影响较大。通过建筑美学方法审视建筑设计,能够使建筑在形式和内容上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构成和谐统一的整体。当前建筑美学对于建筑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其一,建筑物的人文艺术方面的美学价值,其二,建筑物在实际应用方面及建造可行性方面的价值。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即便建筑形式具有良好的美学效果,如果实际建设和应用难度较大或者没有实施的可能性,这一设计本身的价值将会大大折扣。所以,在进行展览馆的设计方案比选时,要综合考虑方案在美学价值与应用可行性。
        我国在建筑美学领域发展非常迅猛,国内的学者认为,建筑美学就是工程技术和艺术的集合体,所以建筑美学必然要考虑工程本身的实际价值与作用,在此基础上,将艺术元素融入其中,使建筑工程和艺术形成一个整体,在实用和艺术领域都能表现出极高的水准。随着工程美学的不断发展,与其他学科产生了一定的交集,工程领域的审美体系已经囊括了人文历史、地理环境协调、不同人群审美观念等诸多方面元素[2]。在实际研究中,也从文艺美学、工厂设计向着景观设计、地标建筑设计方面发展。展览馆作为区域文化的代表性建筑,在建筑美学层面需要展现出独特的文化特色、美学意义和使用功能,将这些因素糅合在一起,达到与城市景观和谐、增添城市美学效果的目的。
        二、基于建筑美学展览馆设计方案比选方法
        (一)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研究出来的比选方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将展览馆的设计方案分解成不同的层次,例如,设计要求、设计目的、设计理念和外观造型等,将本来模糊的概念进行定性分析,将工程技术结构相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最终获得比对出最佳的设计方案。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将影响展览馆设计的主要因素提取出来,然后按照美学要求和工程技术要求衡量这些因素的状态,分类归纳成为层次模型[3]。再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可以按照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筑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及一次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及检验的流程进行,根据最终的计算结果判断最佳的设计方案。
        (二)模糊综合法评价法
        这一展览馆建筑美学评价方法是我国学者汪培庄提出的概念,利用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将形式化的思维通过计算转换成为一个精确的数学值,通过比选系统进行衡量,最终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通过这一评价机制将工程美学的各个因素赋予非负的树枝,利用数学模型对这一数值的权重进行计算,通过综合评价结果获得最佳的设计方案。其流程可以表示为:确定评价因素以及评价等级、构造模糊矩阵并进行权重确定,数值评定合成获得决策结果。
        (三)灰色关联法
        灰色关联理论是我国学者邓聚龙在1981年提出的建筑美学评价方法,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美学评价力理论。这一评价体系是按照颜色进行命名的,未知的因素用“黑色”代表,明确的因素用“白色”代表,而“灰色”则是部分因素可知,部分因素不可知[4]。所以对于信息不完全明确可知的系统称之为灰色系统。这一灰色系统包含了对灰色因素的关联分析,通过对建筑因素的灰色关联,将其进行数据化转变,然后利用灰色理论计算公式,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价,最终综合各项指标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三、基于建筑美学的展览馆设计方案比选评价体系
        (一)造型美观评价
        造型美观是展览馆设计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其相关的元素包括了色彩的美感、光线光影的协调性、设计寓意以及贴合度、建筑轮廓线的美感和立体造型的统一性等。这些元素对于建筑物的整体造型影响非常大,建筑物的色彩需要与环境相匹配,满足参观者对于色彩的精神需求,符合大众的色彩审美标准;建筑观影是指其在光线照射下反应出的美学特点;设计寓意则表现在建筑具象和抽象元素中,用以表达建筑的内涵和某种憧憬愿望。总之,在建筑美学视角下,建筑物的造型美观评价占据非常大的权重。
        (二)视觉表现力评价
        展览馆的视觉表现力对于美学价值的表现非常关键,建筑上不同的线条能够使人获得不一样的视觉感受,这种感受遵照某种规律刺激人的情感,从而产生艺术和美学效果。而且展览馆的造型会对视觉造成极强的冲击力,这种冲击力可以通过建筑轮廓、色彩和光影明暗变化来表现,甚至通过建筑外形和内在装潢的组合,形成不同风格的美学形式,对于建筑美学评价具有极高的参考意义[5]。
        (三)协调性评价
        展览馆的协调性通常与建筑自身的对称、线条分布和质地、机理关系紧密,对于建筑物是否优美影响显著。除了常规意义上的几何学协调性之外,建筑物所处空间位置的协调性也会影响建筑的美学价值高低[6]。参观者通过由远及近,由外至内的参观,能够更好的体会这种空间上的协调感,从而对展览馆的美学价值予以肯定。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美学在展览馆建设计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展览馆的美学价值,给城市形象树立和民众精神文化生活带来帮助。因此,人们对于展览馆的建筑美学设计方案越来越重视,如何对优秀的建筑设计方案进行比选,提高展览馆的造型美观性、视觉表现力和空间、几何协调性成为了展览馆设计建造的重要内容。从目前我国建筑美学发展来看,灰色关联分析法应用最为广泛,其美学评价体系更加符合我国民众的审美标准,能够选择出美学价值最好的展览馆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欧阳风雷.浅谈建筑美学设计之生态文化及艺术内涵[J].河南建材,2018(01):192-193.
[2]祝连波,王源佑,张惠凤,黄一雷.基于建筑美学的展览馆设计方案比选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9,49(06):182-190.
[3]宁玥.浅析广西会展建筑美学——以广西展览馆为例[J].艺术科技,2018,31(03):16-17.
[4]赵世霞.刍议传统元素在展览馆和博物馆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2019,000(005):197.
[5]岳慧,齐丰妍.建筑造型细部设计的艺术和美学形式[J].建筑结构,2020,50(08):161.
[6]孙汝,栾晓娟.论设计美学中的建筑造型之美[J].现代装饰(理论),2013(04):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