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亚楠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李亚楠
[导读] 摘要:随着国内经济发展与进步,城市化进程不断增快,一方面为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化,另一方面却也导致城市与乡村之间差距的加深,对上述现象若置之不理放任自流,势必会导致社会矛盾加剧,进而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的绊脚石。
        身份证号码:41282119900301xxxx
        摘要:随着国内经济发展与进步,城市化进程不断增快,一方面为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化,另一方面却也导致城市与乡村之间差距的加深,对上述现象若置之不理放任自流,势必会导致社会矛盾加剧,进而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的绊脚石。本文对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结合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策略,希望能够解决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建设美丽乡村,缩短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这一奋斗目标。
        关键词:城乡规划;乡村建设;问题策略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对我们每一个城乡规划建设工作者而言都责任重大。这就要求我们在城乡规划中,将关注点聚焦在乡村发展与规划建设,集中解决现阶段城乡发展存在的问题,从而缩小城乡差距、降低贫困率、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乡村发展相对落后,乡村建设受到多种因素阻碍。要想进一步提高乡村规划与建设水平,推动乡村发展,需结合乡村具体情况,以农业结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做好乡村规划工作,对乡村空间进行合理设计,做好乡村规划与建设宣传工作,激发乡村建设积极性,从而打造良好乡村环境,推动城乡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1 城乡规划建设之乡村发展宗旨
        城乡规划与建设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城市与乡村居民生活水准[1]。鉴于城市与乡村存有较大差异,在实际的规划与建设工作中,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发展宗旨,结合乡村产业结构,做好乡村经济建设工作。目前我国乡村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因此,在未来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工作中,应当结合乡村情况,做好建设与开发工作,打造良好乡村环境,在保障生态良好的基础之上,按照地区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产业空间,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从而实现生产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只有以此为乡村发展宗旨,才能实现持续发展目标。
        2 城乡规划与建设中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乡村规划建设缺乏科学性
        在乡村建设工作中,进行认真详细的前期研判并按照科学标准谋划,有利于提高乡村建设质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是,在实际的乡村建设工作中,并没有结合乡村实际情况,做好前期调研及信息整理的工作,缺乏分析思考的过程,致使一些乡村规划借鉴甚至照搬其它方案,而这些方案往往不适合所有乡村建设,难以达到乡村建设目的。如果乡村规划与建设工作缺乏科学与严谨规划,乡村建设就难以实现持续发展,无法真正提高乡村群众生活水准。
        2.2  乡村规划建设住宅不合理
        在乡村规划建设工作中,多数的乡村住宅规划存在不合理问题,很多乡村居民在进行房屋建设过程中,没有进行全面彻底的规划,致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在布局中存在想当然的问题,虽然房屋相对整齐,但是,并没有适合储物位置,不利于农产品储存。此外,还存在缺乏人文主义和同理心的问题,比如在乡村住宅设计中,缺乏老年人辅助设计,很多老年人独居家中,此种住宅设计并不科学,难以提高乡村群众幸福感,更难以被群众接受和支持,不利于乡村规划与建设工作开展。


        3 城乡规划中乡村建设有效策略
        3.1  坚持城乡规划各项基本原则
        在乡村规划建设中,应坚持农业绿色发展及可持续发展,使现代农业的加入不影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坚持以人为本,避免乡村规划建设损伤大多数农民利益;同时,应结合乡村实际情况,在开展乡村规划与建设工作前,做好宣传与监督工作,对于产业结构不合理之处加以管控,对于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整改的部分,应当结合法律依据,进行相应处理;在乡村建设中,充分贯彻落实一宅一户原则,提高乡村规划整体性,协调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3.2  合理规划乡村规划与建设空间
        在城乡建设工作中,重点关注落后的乡村建设,做好调查工作,提前了解所要建设的乡村情况,除收集文献资料、政策文件、上位规划等材料外,也需听取乡村居民意见,通过村民家中进行走访等调研方式,了解居民需求及困难,重视乡村村民意见,在合情合理且可操作的基础上,充分采纳村民意见与需求。同时严格遵照规范要求做好乡村空间规划工作,在科学、规范的建设方案中,推动乡村规划与建设工作。
        3.3  因地制宜推进城乡建设规划
        在具体的工作中,应结合不同乡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乡村规划与建设方案。每个乡村在人文历史、自然生态、建设条件等方面都千差万别。因此在城乡规划建设中,要避免“前村一面”,更要杜绝照搬,应结合当地自身特色,结合用地类型、自然条件等现状因素进行合理规划。
        3.4  低影响开发促进生产效率
        在乡村建设过程中,乡村不同于城市,前者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在乡村规划与建设工作中,应尊重当地业态,同时适当整合农业资源,提高乡村发展经济效益,降低农业生产中不必要的损耗,通过提高乡村资源利用效率,将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废料进行转换,将其作为下游产业的原料。如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部分废料,可以转换为乡村畜牧业原料,如畜牧业产生的粪便,通过专业设备进行处理,将其作为肥料,促进农业生产,实现资源循环,从而优化乡村产业结构[2]。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资源有效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力,提高乡村整体经济效益。
        3.5  完善乡村生态环境规划与建设
        在乡村规划与建设工作中,应不断转变传统乡村建设发展模式[3],做好环境及生态保护工作。在转变乡村规划建设发展模式中,应重视乡村群众意识培养,不断提高乡村群众环保意识,结合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渠道,加大强化乡村环保理念。与此同时,应结合乡村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全面管控体系,明确各单位以及机构责任,落实相关规划与建设环保制度。
        4 结束语
        在城乡规划工作中,乡村规划和建设不仅受到经济发展制约,更受到乡村单一产业结构影响,加之环境往往更加恶劣,相对城市而言面临的问题更多,也更加难以攻克,上述趋势致使城市与乡村规划建设逐渐拉开差距。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在乡村规划与建设工作中,结合乡村具体情况,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做好规划设计方案,同时关注乡村农业结构,对产业结构加以优化,在改善乡村环境和村容村貌的同时,提升居民的素质和水平,从而推动城乡规划和建设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 陈静 .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分析——以嵩屿小镇规划为例 [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11):120-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