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浅谈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5月第13期   作者:刘剑 1 万柱2
[导读] 基于现代化发展背景下,人们针对建筑工程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建筑行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对混凝土加大重视。
        摘要:基于现代化发展背景下,人们针对建筑工程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建筑行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对混凝土加大重视。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应用频率较高的材料,会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水平,所以,针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加大重视,能在一定层次上提高建筑行业的施工能力,进而推动建筑企业实现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1导言
        混凝土材料在现代建筑工程中起到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它取材简便且易于运输的优势,使得它在房屋建筑行业受到极大的欢迎,对于推动城市化建设和建筑行业转型具有关键意义。但是混凝土在施工中也容易出现裂缝、破损等情况,因此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建设现状
        2.1混凝土拌合物分层、离析、泌水
        分层主要表现为水泥浆上浮、粗细骨料下沉聚集,上浮的水泥浆与下沉的骨料明显分离,其形成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拌合物中含水量过大;离析主要表现为粗细骨料相互分离,其形成主要原因是水泥浆粘结力不足,细骨料不能嵌入粗骨料缝隙中;泌水主要表现为水分直接从骨料中流出来,混凝土保水性不好。混凝土分层和离析主要在运输过程中显现,泌水在混凝土运输、泵送、振捣过程中均可发现。混凝土拌合物质量不达标,混凝土工作性能不好,龄期后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2.2蜂窝麻面
        混凝土拆模后,在混凝土构件表面呈现面积大小分布不均、深度不同的坑点,大体为蜂窝状,所以又被称为蜂窝麻面。蜂窝麻面形成的原因主要有:混凝土质量不合格;浇筑混凝土时不合理的分层以及振捣不及时或不到位,导致混凝土中的空气未能排除干净;模板拼缝不严,漏浆;提前拆模,混凝土水泥浆粘连模板。
        2.3构件漏筋
        构件漏筋主要表现为构件中的钢筋为完全包裹于混凝土中,构件拆模后少量或部分钢筋暴露于空气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钢筋保护层太薄或没有,与钢筋摆放位置或上层钢筋位置控制有关,与测量放线有关,与定位筋控制有关;模板拼缝不严,漏浆;混凝土漏振或振捣不密实;混凝土坍落度太小且分层太厚。
        2.4构件开裂
        若是混凝土在使用期间出现开裂问题,不仅和建筑工程的内外部环境因素有着直接影响,同时还和混凝土的材料质量和施工技术有着密切联系。基于此,可把混凝土开裂问题划分成为以下三点:因遭受温度变化和高强度压力等,会让混凝土出现形体裂变现象;若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存有施工方法操作不当或操作执行不规范等,也会让混凝土出现开裂现象;由于混凝土内的某些建筑材料存有不达标问题,如水泥、沙石或钢筋等,也会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质量造成影响,严重的话还会引发建筑事故。
        2.5混凝土强度不够
        混凝土强度不够可以分为混凝土早期强度不高和混凝土龄期强度不足。混凝土3d和7d的强度不高,主要是配制混凝土的水泥强度不够或粉煤灰等掺合料过多,外加剂或缓凝剂掺量过高;混凝土龄期强度不足最常见的是养护不到位或没有进行养护。
        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3.1浇筑
        在正式开始混凝土浇筑工作时,施工人员应对钢筋和模板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其尺寸,确保尺寸在规定范围内,同时,还要根据钢筋结构特点,进行选择科学合理的浇筑方式。比如:以平面浇筑为例,在此过程应当运用整体式浇筑的方法;以墙体施工浇筑为例,在此过程中则是需要运用分层浇筑法。
        3.2振捣
        在开始混凝土浇筑工作时,还需要开展振捣操作,只有两者有效衔接,并确保振捣技术的妥善性,才能促使原材料均匀分布,促使混合料内多余的空气能被及时排除,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密室效果。在经过细致化的振捣工作后,还要在模板中填充混凝土,避免混凝土出现局部缺失现象。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对振捣的适度性展开分析,避免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出现漏振等现象。

如何正确评判振捣工作是否到位,则是需要施工人员观察振捣之后的混凝土,是否存有下沉变慢、没有产生气泡等问题,若是在施工中出现过度振捣,就会引发浆液流失等现象。依照混凝土类型可看出,可以把混凝土振捣划分成为机械与人工两种形式,但无论在施工中运用哪一种操作模式,都需要合理设置振捣插入点,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
        3.3养护
        养护工作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最终环节,混凝土质量会因为养护方法、养护时间等因素造成影响,目前常见的养护方式是洒水覆盖,促使混凝土结构能够一直保持湿润,进而降低内外部之间的温差,最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防止裂缝现象的出现。同时,在养护过程中,还要注重养护时间,针对大体积混凝土和使用掺合料的混凝土而言,冬季养护时间应在28d左右,并使用保温材料进行保湿和保温,从而确保混凝土质量。
        3.4环境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除了需要注重浇筑、振捣和养护等要点以外,还要对施工的环境条件和地形特点等,有效加固建筑工程的混凝土结构,特别针对薄弱环节而言,更要避免因不同气候因素,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造成的影响。除此之外,还需要注重钢筋的选择,若是保护层过厚,则是需要施工人员选择抗裂能力强和具有温度构造的钢筋,有效避免冻裂问题的产生。
        4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
        4.1对建筑工程混凝土的原材料要做好控制工作
        4.1.1水泥
        混凝土施工的基础性工作就是针对水泥的选取工作:保证所选取的水泥要有良好的活性;确定水胶比时的水量最低,并在施工中要准确计量;水泥与各类外加剂的配合度也是最好的;水泥在颜色上是均匀一致的。
        4.1.2粗、细骨料
        砂石粒径的不同会导致其中含有的颗粒也是不同的,以至于:改变了混凝土的级配,在建筑项目使用的混凝土内粗骨料的粒径通常是3~5mm之间的碎石,而细骨料通常是采用干净的河砂或机制砂,而针对防渗的混凝土其中的含砂量维持在1.5%之内,把泥块的含量控制在1%之下;降低了混凝土的和易性,致使骨料中的水分量也出现了改变;影响到混凝土中的水和无机胶凝材料的比例。
        4.2有害物质的管理
        有害物质一般存在于骨料之中。当有害物质超出了标准值:会严重干扰水泥的水化热反应,从而降低混凝土强度,也降低了水泥浆的粘结性,致使骨料与水泥的水化物进行一定的化学反应,并生成毒害物质;混凝土骨料内的土块和淤泥的含量超出了3%,在集料的表面产生了一层隔膜,就会严重阻碍了集料与水泥石的粘连性;各类不合规的卵石和碎石的含量超出了2%,或者这部分细颗粒的原料是较为松散的颗粒,那么在搅拌时就会增加对水的用量。
        4.3外加剂
        在混凝土搅拌中通常用到的外加剂包括:防冻剂、减水剂以及膨胀剂。其中对于外加剂的使用主要是可以提升新搅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另外还可以调整凝固的时间,可以对凝固混凝土的强度进行调节,增强混凝土的应用时长。有时为了改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需要在混凝土内添加减水剂、防冻剂、缓凝剂、膨胀剂等外加剂,添加外加剂需要根据项目材料与施工环境和试验结果来决定,通过外加剂的重量与凝胶重量的百分比进行调制。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作为常用材料,不仅属于建筑工程过程中的核心内容,更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环节。混凝土的制备工作及施工过程影响到整个建筑项目的质量和效果,因此要及时对混凝土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以不断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汶乾.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对策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30):173.
        [2]练松涛.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要点构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3):141-143.
        [3]刘晏余.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研究[J].居业,2017(12):112+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