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的技术与管理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5月第13期   作者:曾钿
[导读] 本文主要就建筑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展开论述。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原有的基础设施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形势。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建筑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和计划的内容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由于工程建设项目具有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并且与国民经济运行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本文主要就建筑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展开论述。         
        关键字: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工程管理
        引言
        从建筑工程的组成来说,建筑工程包括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屋面工程以及建筑装饰装修与节能工程,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和计划的内容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对建筑工程的每一部分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
        ⒈地基与基础工程
        地基与基础工程主要涉及到土方工程和深基坑工程,首先要做好场地平整以及地面排水工作,根据建筑面积选择是进行机械大开挖或者是人工挖土方,填土时要进行土的含水量检验,以使土料的含水量接近土的最佳含水量,当土的含水量过大时,要采用翻松、晾晒、风干等方法降低含水量,必要时采用换土回填;铺填料之前,应该清除回填土层以下的杂物,填土方式可采用人工填土或机械填土;在填土过程中,必须进行分层进行,并逐层压实,特别是机械填土,不能居高临下、不分层次、以此倾倒填筑,压实填土的施工缝各层应错开搭接,在施工缝的搭接处,应适当增加压实遍数;压实方法分为碾压、夯实和振动压实。碾压适用于大面积的填土工程,夯实主要是夯实粘性土或非粘性土;振动压实主要是通过振动压路机和平板振动器等压实非粘性土。对于深基础工程,混凝土预制桩进行施工时,主要有锤击法、静力压桩法、振动法和水冲法;锤击法是利用桩锤的冲击克服土对桩的阻力,使桩沉到预定深度或达到持力层,是最常用的一种打桩方法,对于打桩的质量管理,垂直偏差应控制在1%之内,桩平面位置的允许偏差,对于建筑物桩基,单排或双排的条形基础,垂直于条形桩基纵轴线方向为100mm,平行于的为150mm,桩数为1~3根桩基的桩为100mm;对于桩尖位于坚硬土层的端承型桩,要控制其贯入度,如果贯入度达到而桩尖标高未达到时,应连续锤击三次,每阵10击的平均贯入度不应大于规定的数值,设计与施工中所控制的贯入度要以合格的试桩数据为主;打桩时如果遇到桩顶破碎或者桩身存在严重裂缝,应立即暂停,在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之后方可继续施打;地下连续墙是近几年在地下工程和深基础工程中发展起来的应用较广泛的一项技术,他可以作为深基坑的支护结构,也可以作为建筑物的地下室外墙,施工过程是利用专用的挖槽机械在泥浆护壁下开挖一定长度,挖至设计深度并进行一定的清理工作,再插入接头管,再将地面上准备好的钢筋笼放入充满泥浆的沟槽内,再用导管浇筑混凝土,或混凝土初凝后拔掉接头管,即形成一段地下钢筋混凝土连续墙。此技术刚度大可适合于大多数建筑。
        ⒉主体结构
        众所周知,主体结构工程包括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砌体工程以及钢结构工程,以混凝土工程为例,混凝土的分部分项工程包括混凝土的制备、运输、浇筑捣实和养护等施工过程;各个施工过程的相互联系和影响,都会对混凝土的质量有所影响。混凝土由水泥、粗骨料、细骨料和水组成,混凝土现场拌制时应对原材料计量进行检查,并进行检查塌落度,严格控制水灰比,投料顺序有一次投料法和二次投料法,一次投料法是在上料斗中先装石子、再加水泥和砂,然后一次投入搅拌机;两次投料法是将全部的石子、砂和70%的拌合水倒入搅拌机,拌合15s使骨料湿润,再倒入全部水泥进行造壳搅拌30s,然后加入30%的水再进行糊化搅拌60s完成,二次投料法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混凝土施工前应检查施工缝以及后浇带处理的施工技术方案,检查施工缝、后浇带留设的位置是否符合规范以及设计的要求,其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保证其均匀性和密实性,浇筑前应检查模板、支架和钢筋、预埋件的正确性,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度不应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限制自由度不宜超过3m,应防止浇筑的速度过快,避免在钢筋的上面以及墙与板、梁与柱的交界处出现裂缝。控制混凝土一次浇筑的厚度,并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在施工缝出浇筑混凝土时,应除掉水泥薄膜和松动的石子,加以湿润并冲洗干净,先铺抹水泥浆或与混凝土砂浆成分相同的砂浆一层,待已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允许继续浇筑。如果设计留有后浇带,混凝土应浇捣密实,防止渗漏水。
        混凝土最主要的是要控制裂缝,贯穿性裂缝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要进行养护,否则会因为水分蒸发过快,出现脱水现象,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浇筑完毕之后12h就应进行养护,干性混凝土应于浇筑完毕之后立即进行;混凝土养护包括自然养护和人工养护,现场施工一般进行自然养护,自然养护分为洒水养护和塑料薄膜养护法两种,洒水养护即用草帘覆盖混凝土,经常洒水以保持湿润,养护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水泥的品种,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一般不少于7d,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一般为不少于14d,洒水的次数也不宜过多,应以保证湿润为主。塑料薄膜法是用塑料乙烯树脂塑料溶液喷洒在混凝土表面,溶液挥发之后就可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塑料薄膜,已将混凝土与外界隔绝,阻止水分的蒸发;拆模之后如果发现有缺陷应该及时进行修补。
        冬季进行混凝土施工时,要注意防治冻害,施工方法分为三种,混凝土养护期间不加热、混凝土养护期间加热和综合方法;不加热的方法包括蓄热法和掺化学外加剂法,养护期间加热的方法包括点击加热法和电器加热法和感应加热法等。
        ⒊屋面工程以及建筑装饰装修与节能工程
        防水一直是民众关注的焦点,防水工程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建筑的使用寿命,还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使用功能,要在此过程中注意设计的合理性、防水材料的选择和具体的施工工艺等方面。屋面防水工程中最长用到的是卷材防水屋面,卷材屋面是用沥青油毡、再生橡胶等柔性材料黏贴而成的一整片防水的屋面覆盖层。近几年,屋面工程及建筑装修工程多采用节能设备,采用典型的保温墙体,是有机与无机材料相间复合而成,而这种墙体除传统的承重、隔声要求外,还增加了保温隔热的要求,最新发明的新型环保阻燃蜂窝复合墙体材料这一节能砖,既能减少废物排放又能实现清洁生产,同时又具有能耗低、重量轻、所需钢筋水泥量小的特点。
        ⒋其他方面
        在进度控制方面,要采用网络计划,有效地分析和优化工期,通过网络图的计算,可以确定各项工作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找出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流水施工的组织设计,确保工程的连续性;通过网络计划的优化确定最优方案;网络计划形式分为单代号网络图和双代号网络图。利用这一技术可有效地对总施工及进度进行管理。
        ⒌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是非常系统且复杂的,因此,建筑工程的技术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专业知识的提高,紧随时代的潮流,掌握世界一流的工程技术与管理理念,使我国建筑事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赵志缙. 应惠清. 建筑施工.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9年
        [2]王庆义.浅谈生态建筑节能技术与节能材料[J]. 城市设计
        [3] 杨文彬 . 浅谈现场施工技术管理 [J]. 山西建筑, 2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