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对我国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国民生计的重要部分。因此农田水利项目渠道的科学设计与有效施工有着极为突出的现实意义。农田水利设计分析应考虑设计标准、设计原则与实际设计需求。此外施工管理也要同时兼顾许多细节方面的问题,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严格把控工程质量。只有做好如上工作,才能够真正的保障工程有效性,发挥水利渠道最大价值,推动我国民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建设。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渠道设计;施工管理;分析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另外,农田水利工程的渠道设计与施工对于农业的良性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因为农田水利工程可以调节旱涝等自然因素对于农田的影响,补充灌溉。因此,研究农田水利工程的渠道设计与施工对于我国经济十分必要。
1.渠道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当中的设计原则
首先,要强化坚持增加单位的用水量,节约有限的水资源。针对渠道工程而言,要充分结合当前我国可持续化发展的理念,尽可能地增加单位水量灌溉面积,不仅满足当地农户用水的需求,还能做到节约资源提升经济效益。
其次,要做到有针对性地结合当地情况。设计人员在进行水利设施的设计过程之中,不能凭借单纯地经验主义,而是要对当地的用水量情况、农田的分布以及当地的现有水资源情况进行了解,做到最大程度上分配和优化好不同的水资源,设计更为合理的内容。
再次,要保证原有的农田结构不受破坏。在进行线路设计的时候要充分保证前期的农田,要避开重点区域,确保原有的生态系统以及农田体系使用完善。
最后,要曲线平顺地设计。设计人员还要充分根据物理规律,以当地的水文条件出发,使得设计的曲线趋于平滑,使得水流能够在自然条件下更为快速地通过,保证对农田的水流灌溉速度,一旦出现地理情况不佳的情形,可适度加以优化和调整,保证每一滴水都能够顺利地通过,确保农户的用水情况。
2农田水利工程渠道的设计分析
2.1农田水利渠道设计的设计标准
农田水利渠道设计是一项较为复杂且庞杂的工作,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当地的水源状况、水利设施建设情况、农业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状况等诸多要素。针对这些情况,对于农田水利渠道设计工作会给予更高的要求与标准。首先要满足的标准就是灌溉设计保证率,即在渠道运行年份内,灌溉用水满足的年份数总年数的百分比。假如某农田水利渠道的灌溉保证率要求达到75%,即该农田水利渠道工程在一百年中至少有75年达到了灌溉的要求。灌溉对于农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达到农田灌溉保证率在农田水利渠道设计中极为重要。在设计农田灌溉保证率的时候,切记不可以“拍脑袋”地随意决策、一味求高,而要因地制宜,根据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做出不同的判断。在雨水丰沛的湿润地区,灌溉保证率的要求可以适当提高,达到70%-95%;但是在半干旱半湿润地区,而且农作物是小麦等耐寒作物,就可以适当浮夸灌溉保证率,控制在50%-70%即可。其次,抗旱天数在农田水利渠道设计的标准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具体是指在无降水或降水量很小的时候,灌溉渠道可以满足农田灌溉的天数。这个设计要求设计者因地制宜。
2.2农田水利渠道设计的设计原则
农田水利工程关乎民生,在人民的生产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安全是农田水利渠道设计的首要原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体现为尽量避开落石、滑坡、深挖方等危险地段;在调研阶段做好地质勘测,避开疏松土质区、背斜区。安全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建立在安全上的农田水利渠道工程才有意义,否则都是空谈。
再者,还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即对于工程所在地进行详尽的地质考察和人文考察,依次为基础做出适宜的农田水利渠道设计方案。地势较高的地方适宜建设灌溉设备,地势较低的地方适宜建设排水引水渠道。另外,在设计渠道时还要尽力避免过多地占用民房,且尽可能少地避免渠道交叉,引起不必要地麻烦。
最后,农田水利渠道设计还要遵循干支结合的原则。干支结合的原则可以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形特点、地质特点与灌溉面积等诸多因素。
2.3农田水利渠道设计的设计内容
2.3.1渠道规划设计
流量设计是农田水利渠道设计的重要一环,这也包括了灌溉水渠的流量与排水渠道两类渠道的流量设计。在设计之前,要充分调查好当地的农田需水量,以此来精确地设计合理的流量。如果当地降水量不稳定,那么其所需要的灌溉面积与灌溉水量也处于一个较大的变数。这时,渠道的流量设计的上限与下限则都要扩大。总而言之,渠道的流量设计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进行灵活且及时地改变。
2.3.2渠道材料选择
如果说农田水利渠道设计方案是工程的骨架,那么渠道的材料就是工程的皮肉,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一项水利工程渠道质量的好坏。因此,选择质优长效的材料是保证渠道质量的不二法门。农田水利工程的渠道接触的物质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其自身材料的质量是否具有长效机制对于渠道的稳定性与长久性都具有重大联系。换句话说,只有质优长效的材料才能保证渠道工程的寿命。渠道材料可以选择抗老化且具有耐受性的材料,以此应对渠道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热胀冷缩;还可以选择接缝少的材料充当渠道材料,尽可能地减少渠道的渗漏情况;当年,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选择高性价比的材料是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可以减少投资成本,达到利益最大化。
3.农田水利工程渠道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对策的研究
3.1U型槽的预制施工
农田水利施工工艺有效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针对U型槽内部浇筑可以选用混凝土,必须保证槽壁的坚实程度、光滑程度等,以避免排水过程中发生堵塞,排水畅通性达到有关标准。现阶段,我国的混凝土U型槽预制及铺设等方法已经非常成熟,施工作业时间短和成本投入量小等优势极为明显。在渠道防渗设计中,施工人员既要凭借丰富经验进行规范化操作,也应该具备很强的检查意识,及时确定槽体的硬化程度,现场管理比较到位,后续施工才会顺畅。
3.2防渗施工质量管理
农田水利工程渠道设计水平的提升、施工管理效果的优化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因此,就要求设计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各项工作的有机协调。除了研究施工工艺、控制要点外,还有必要强化防渗管理,严格把关施工材料质量及施工技术手段,确保防渗效果达到预期标准,进而实现节约水资源、降低投资成本的目标。另一方面,需要做好基础性质的处理工作,主要根据现场地形地质,开挖渠道或者填补渠道。改建渠道前松动基土,等待基土风干后分层夯实渠道。多次修补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差异,能够保证混凝土衬砌的质量,让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也体现出最高的价值。假如渠道削坡过度,可以使用正确的混凝土填充方式,或者用新土进行回填夯实,施工过程中规范操作,尽量避免再次出错。排水系统的设置相当必要,在良好的施工环境下进行混凝土衬砌,可以避免渠道渗透现象的频繁发生。在农田水利渠道施工过程中,因为考虑到散热性能,所以说衬砌模板大多选择的是钢模。施工人员对模板进行拼装,运用特殊工艺提升了连接的紧密性,及时处理缝隙,优化安装效果。正式安装模板的时候,必须获得相对稳固的地基支撑,唯有支撑面积不断扩大,才能有效防止模板滑动、模板倾覆等。
4总结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工程渠道设计在设计与施工方面都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承办单位务必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本文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的渠道设计与施工问题做了研究与探讨,希望可以为农田水利工程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肖福祥,翟勇.灌溉排涝工程设计中的渠道设计与施工管理[J].江西农业,2017(21):49.
[2]王存红.试析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的渠道设计与施工管理要点[J].科技风,2019(9):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