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轨道交通车辆段过渡期用水解决方案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3期   作者:彭刚伟
[导读] 结合陕西城际车辆段的建设,及试运营前期面临的给水问题,主要解决无市政接驳水条件下,快速有效解决给水问题。
        摘要:结合陕西城际车辆段的建设,及试运营前期面临的给水问题,主要解决无市政接驳水条件下,快速有效解决给水问题。
关键词:轨道交通;车辆段;郊区;开发区;给水
0 引言
        随着交通强国的兴起,交通强弱对经济发展快慢越来越显得的重要,多地开始建设轨道交通,如:地铁、轻轨、城际铁路等。近年来,城际铁路的实际建设中,因车辆段占地面积大,往往将其设置在郊区,又配套的市政设施不能及时跟进,过渡期,即试运营或运营期至市政道路给水提供接驳点之前,给水成了运营前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1 车辆段给水问题由来
        1.1建设环境影响
        轨道交通新线规划考虑城市发展需求,考虑的是面。在供水点上,特别是郊区、开发区拆迁完成,住宅、厂区还未实施,给水管网完成节点未做明确要求。实际上,各方面影响,引起相关配套规划混乱,而规划往往是政府主导型[1],政府主导线路,但具体配套设施不能及时跟进,导致轨道交通新线车辆段远离市区,甚至空旷的郊区、开发区。车辆段面临无市政接驳水,或最近点取水点远离车辆段。
        1.2调试及验收条件影响
        按照轨道交通试运营基本条件,试运营前的调试故障率有严格限制,硬性指标之一就是消防。对于建设和运营单位,需要有调试和验收过程,消防及联动演练必须确保足够用水。给水系统配置应保证不间断的安全供水,给水系统的水量、水压和水质应满足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要求[2]。在无水源情况下,调试和验收无法开展。
        1.3自身风险的影响
        运营初期,设备不稳定,设备问题可能凸显,火灾隐患存在,自身消防应急确需保证可靠使用,无水的话,诸多消防设备成了摆设,何谈消防?
        1.4运营节点影响
        线路运营在政府的主导下,有严格的试运营时间节点。五一、国庆黄金周,中秋、元旦、春节前,建国70周年,建党99周年等,都将是送上最美好大礼的试运营节点,所以依试运营节点倒推调试节点,调试节点倒推完成供水时间节点,以此类推,有限的准备时间决定了选择解决供水方案时间上的约束。因钻井供水方案实施时间上最有把握,操作性最强,所以成了最终的选择方案。
       
2.结合给水问题的由来,解决用水方案要从时间上、经济可行性上着手。

        2.1常见的解决方案
        2.1.1若附近有可接驳的管线,则通过申请,上交申报资料,按程序走流程,这是较常见的一面,设计方案也体现是结市政用水,因供水推进未完成,不属于本次研究内容,若附近无可接驳的管线,则需要通过发函件,上报政府主管部门,说明亟需市政接驳给排水。而这一点从实际上说,也是我们常遇见的,道路完成后,附属的给排水因拆迁还未招标或其它原因,即使实施,诺长的线路,总有几个车站落在附近完全没有可接驳点供水处。若车辆段没有可接驳点,就成了整个列车的“家”没有给水点,解决车辆段给水是家里不容忽视的事。
        2.1.2借助于施工期间的用水方案
        车辆段主体建设完成时,经过现场查看,施工单位考虑用水困难,其保护了附近村民拆迁时遗留的灌溉井,生产采用井水。经现场实测,井深200米,出水量约每小时约6~8方,属于自家农田里微型灌溉井,且该处处于塬岭地带,农田多采取微型井灌溉。车辆段设计用水量,考虑了生产、生活,绿化道路,消防等,每日供水量600立方以上,现场遗留的几口微型井,即使采用多井联合,也难以满足用水要求。


        2.1.3外运水
        采用洒水车外运水,在车辆段装配或浇筑水池,进行蓄水,若蓄600立方水,需要临时规划场地,增加变更设计,增加购置运水车,水池、加压设备,净化设备,一次性投资300万以上。同时,运行过程中需要有保证运水的车量,若市区运水,每车运距约18km,每车12立方,每日50车左右,增加很大的运营成本。
        2.1.4就近点接驳其它用水
        距离车辆段3km有一小镇,小镇采取大口井供水,处于待拆迁范围。假设车辆段在过渡期(即试运营或运营期至市政道路给水提供接驳点之前)采用该小镇用水的方案,且拆迁小镇在过渡期之后,则可共用小镇供水,可采取从车辆段至小镇埋地管引水,实际上实施埋管需要临时征地,征地很难确定完成时间,所以该方案操作实际欠妥。
        2.1.5钻井
        钻井也是比较后才得出的结论。初步设想时,只考虑钻井是不是受地方政府或水利局约束难以实施,实际在各种比较后,钻井是最可行最有效的结论,当地亦是。从思维的角度上讲,无论是从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还是底线思维,哪个角度思维,满足用水论证方案可行性“要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眼光把握新机遇,不做墨守成规的太平官”[3]。钻井既是没有水而要解决水的创新思维,也是满足消防用水的硬性指标辩证思维、底线思维的结果。通过钻井申请,当地政府很快批复,打破了常规思维的瓶颈,为试运营节点锁定了重要的一环。
        2.2经济分析
        从运水,从外地取水的费用来讲,只有地下取水费用最低,地下取水考虑在车辆段不影响建构筑物的情况下,参照当地生活用水井的参数,根据饮用水防护带划分等级,选取取水点,[4]根据打井,安装净化、加压设备,连接进户管,预计需要费用40万元。若采取外运水,安装不锈钢水箱,加压设备,购置5台运水车,需要200万元左右。若采取从附近乡镇引水,需要征地、埋设管路,安装加压设备,需要300万元左右。从各种方案经济对比可以看出,打井使用备用金最少,方案最优。
        2.3时间分析
        钻井设计的取水量需要考虑渗透系数、水力坡度,补给系数[5],实际施工中,地勘取水参数只需要参照当地乡镇灌溉用井,因造价少,依照施工临时降水费用打井,无需招标,钻井施工周期约一周,安装净化设备约一周,总计在20天左右可以完成。若采取外运水,购置5台运水车,实际需要招标,按照招标流程最快一月以上,同时需要社会招聘司机等,影响试运营节点。若采取从附近乡镇引水,征地的不确定更大,3km长线路,需要完成至少20户农民的同意确认,且大多数打工外出,联系不便,需要时间纸上谈兵。
        3.确定可实施方案
        经过理论分析和具体实施结果,打井给水属于解决郊区、开发区过渡期最优最可行方案之一。经过一年的联调联试,一年的试运营来看,井水水量随着使用更趋稳定,水质化验更加良好,但市政接驳还未完成,等市政接驳的思路不可靠。总而言之,钻井供水是解决轨道交通郊外车辆段过渡期消防、生活、生产、绿化等用水的很好的方案。
        [1]闵营,浅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发展.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5年05期
        [2]江玉林,贾文峥,王亚龙,GB/30012-2013.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3]王利,人民日报.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年3月17日05版.
        [4]石振华,李传尧.城市地下水工程与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5]王晓玲,阳放,李英能,GB/T50625-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