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优良的植物配置在城市园林生态修复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它不仅是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更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另外,城市绿化中的植物配置也反映了城市环境发展现状,体现了城市综合实力的发展水平。因此,生态规划需要主打提升合理性,增强时效性,坚持定向定量模拟发展,不断更新方法技术,尽可能达到1+1+1>3的效果,才可以为人们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公共空间。
关键词:植物配置;园林生态;城市绿化
1优化完善城市内园林植物配置的意义
1.1提升土地综合利用率有效避免资源过度浪费
现如今,交通拥挤、住房紧张、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城市环境问题层出不穷,而城区内居民对周围生活环境的绿化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一个城市有限的绿化土地利用空间内,应科学合理地对城市绿化进行资源分配与规划设计,将城市土地最大化地利用。因此,优化植物配置一方面是为了缓解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生态压力,增加人均公共绿地使用面积,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城市土地建设资源的严重浪费,使得城市土地产生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满足人们生活的使用需求。
1.2提高植物群落观赏价值,增添社会经济效益
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及当地历史文化背景,应及时有针对性地优化改良当地绿地植物配置方案,不仅可以大大提升植物群落的观赏价值,甚至也可以联合开发植物园、湿地森林公园等大型休闲娱乐旅游景区。既提升了城市景观的影响力和宣传力,又丰富了当地人们日常业余生活,增加了居民的幸福指数,还可以吸引外地人和游客为整个城市发展增添更多社会经济收益。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出发,优化植物配置还有助于海绵城市规划形成生态循环产业链,使城市绿化获得可再生能力,进而实现城市经济跨越式发展。
1.3降低土地后期维护成本减少过程中资金的投入
在城市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植物配置问题需要从植物特性、当地土壤营养成分、气候变化条件、人文历史背景等诸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在植物选择上应选择易成活、易管理、寿命长、抗性强的植物,可以有效提高各植物的生长成活率,避免植物移栽、换植新苗、病虫害等多种情况的同时发生,进而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物力、人力、财力的大量投入。
1.4提升土地综合利用率有效避免资源过度浪费
现如今,交通拥挤、住房紧张、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城市环境问题层出不穷,而城区内居民对周围生活环境的绿化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一个城市有限的绿化土地利用空间内,应科学合理地对城市绿化进行资源分配与规划设计,将城市土地最大化地利用。因此,优化植物配置一方面是为了缓解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生态压力,增加人均公共绿地使用面积,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城市土地建设资源的严重浪费,使得城市土地产生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满足人们生活的使用需求。
2城市园林生态环境中植物的重要调节作用
2.1净化城市水体,丰富生物多样性
水是世间万事万物繁衍生存的必要条件,城市内种植水生植物有直接增加城市空气湿度的显著效果。同时,通过乔木、灌木、地被的合理搭配种植,可以有效地增加林冠截留,减少土壤地表径流,从而可以真正达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目的。另外,适当种植菖蒲、鸢尾、凤眼莲等植物可以改善城市内部水体环境,提升城市水环境容纳量,缓解水富营养化,从而有效减少水环境中的生物死亡率,推动城市整体水环境的良性循环。
2.2调节城市温度,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近年来,由于城市人口密度大,太阳辐射强,大气污染严重,国内城市大规模出现热岛效应,进而直接导致全球变暖趋势日益加剧。植物依靠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CO2和H2O制造为多种有机物并释放大量O2,可以净化室内外空气,改善环境质量,从而可以帮助人们解决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例如:臭椿、垂柳、忍冬等植物也可以对HF、CL2等有害化学气体产生一定抗性。
城市植物栽植对滞尘吸附,净化空气和环境监测等多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3美化人居环境,改善居民身体健康
在城市内合理种植植物可以削弱噪声,防风防火,调节湿度,降低温度,美化环境,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绿色的人居环境。同时,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减少以及减菌效应、增加负离子效应等多方面影响下,产生了一定杀菌功效,进而大大降低了人们因遭受外界环境污染而严重患病的几率。这为城市全体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更是对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4改良城市盐碱地,缓解土壤贫瘠化
城区大量的施工活动使大部分城市土壤的原土层被破坏,以及农药、化学试剂不正规排放,使得城市土壤养分含量降低。但通过栽植胡杨、海滨锦葵等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和不透盐型植物对排除土壤中过量可溶性盐、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植物的枯枝落叶可以作为腐殖质进入到土壤养分循环中,增加城市土壤养分含量,从而缓解土壤贫瘠化,有助于推进城市的生态资源循环。
3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的方法及一些注意事项
3.1植物颜色搭配
园林植物并不仅有单调的绿色,秋季也有彩色叶植株丰富景观色彩,其往往更具有观赏价值。在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中,通过不同的彩色叶植物搭配可以形成不同的景观效果,也在场地中承担不同的功能。例如:银杏、枫树等可以作为孤植树引导视线有画龙点睛之妙,紫叶小檗、槭树可以修剪为矮小的绿篱与草坪相配,有划分地块和活跃园林气氛的效果。在城市公路沿途绿化设计中,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采用步移景异的植物配置手法,可以减少驾驶员因景色单调而产生的驾驶疲劳感,还可以丰富城市公路两侧的自然景观。
3.2植物种植可行性考虑
一切景观设计过程中都需要考量安全性和可行性,场地内的安全防护措施都非常必要,避免植物配置不合理而产生的安全隐患。例如:在城市公园的儿童娱乐区,场地内部需要避免种植黄刺玫、月季等颜色艳丽且茎叶带有皮刺的花灌木,防止儿童因好奇被其颜色吸引用手触碰而被刺伤。另外,在居住区附近人群较密集的地段,尽量避免种植可食用型植物,以免人们无法正确判断植物特性就进行采摘,误食后发生过敏反应。
3.3植物季节性搭配
对城区绿化设计时,季节因素对植物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规划设计场地时,保证植物配置合理性的同时应尽可能做到一年四季皆有景可赏。南方地区雨水充沛,需要注重花期的调控,以便按照人们的意愿延长植株寿命;而北方地区常出现植物冬季景观效果不佳的问题,因此,需要注重针叶树和阔叶树的混合种植,也可通过种植桃叶卫矛、忍冬等结出果实且宿存不落的植物与雪景相互映衬打造良好的冬季观景。
结束语
综上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道路的大规模建设的同时,城市化建设工程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因此,推动大型城市绿化建设,保护城市自然生态平衡,营造健康安全的公共卫生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园林植物对整个城市生态系统都有调节和修复作用,所以,科学高效的植物配置可以进一步促进城市园林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道宽.分析植物配置在城市园林生态修复建设中的应用 [D].山西师范大学,2019.
[2]?任亚春.基于植物配置在城市园林生态修复建设中的应用[D].北京林业大学,2018.
作者简介
何传凤(1987-11),女,汉族,安徽省合肥市人,大学本科,工程师,供职于安徽海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城市园林方面的工作。